麓 [lù] 的意思是:山脚。
书证:宋·苏轼《放鹤亭记》
原文选段: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白话释义: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
相关组词
山麓、高麓、林麓、麓原、旱麓、坡麓、麓林、纳麓、麓薮、北麓、翠麓、岩麓、大麓、麓麓。
扩展资料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麓,守山林吏也。从林,鹿声。一曰林属於山为麓。《春秋传》曰:“沙麓崩。”
白话版《说文解字》:麓,守山林的官吏。字形采用“林”作边旁,“鹿”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树林连着山脚为“麓”。《春秋传》上说:“沙山的山 脚崩塌了。”
词语解释
1、山麓 [ shān lù ]
释义:山脚。
2、坡麓 [ pō lù ]
释义:指山坡的下面部分。
3、麓林 [ lù lín ]
释义:山脚下的树林。
4、北麓 [ běi lù ]
释义:山北面的山脚。
5、翠麓 [ cuì lù ]
释义:青翠的山麓。
麓,汉语二级字, 读音lù,意思是生长在山脚的林木。所以常和与山有关的词连用,麓是会意字,从鹿,鹿亦声,所以当与鹿有关。本意为指明鹿生活在何种地方,是在有树林的山脚下。山脚有水有草,适合生存,遇敌害则上山躲进树林,是鹿群最理想的栖息之地。后演化为山脚之义。如:山麓。出自《说文》、《周礼·柞民》、《礼记·王制》、《诗·大雅·旱麓》。
山麓
常用词语:麓原:山前侵蚀平原。一种起伏不大而宽阔缓斜的基岩,位于干旱区或半干旱区中较陡坡的山脚下,表面通常盖着一层薄的砾砂冲积层,是一个侵蚀面。与沉积性的山麓冲积平原不同。
麓的拼音是lù,麓是山脚的意思,麓一共有19画,麓的解析如下:
麓
部 首 鹿 笔 画 19 五 行 木 五 笔 SSYX
基本释义:
〈名〉
1、(形声。从林,鹿声。本义:生长在山脚的林木)
2、同本义
麓,林属于山为麓。——《说文》。 按,山足大林也。
麓者,林之大者也。——《水经注·漳水》注
3、古代主管山林苑囿的官吏
麓,守山林吏也。——《说文》
主将适蝼而麓不闻。——《国语·晋语》
4、山脚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诗·大雅·旱麓》
又如:山麓
扩展资料相关组词
山麓 东麓 林麓 翠麓 坡麓 高麓 岳麓 大麓 麓薮
相关词汇分析:
1、东麓
[dōng lù]
东边山脚。
2、翠麓
[cuì lù]
青翠的山麓。
3、大麓
[dà lù]
犹总领,谓领录天子之事。
4、麓麓
[lù lù]
犹历历,谓一一可数。
5、纳麓
[nà lù]
《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孔 传:“麓,録也。纳 舜 使大録万机之政。”后以“纳麓”谓总揽大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