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观的内容

素质教育观的内容,第1张

一、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基本的、必要的生活自理技能,特别对于中学生,不要形成“父母不在家就吃不了饭,穿不了干净的衣服,不知按时起居、学习”的生活无自理能力状态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能力和自主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不要什么都依赖老师和家教,要会主动的总结学习经验和好的学习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学好各门功课

三、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在学校里就是集体活动的参与和组织能力、学生间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学生与老师的沟通能力

四、要培养和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应对各种困难、磨难和打击的承受能力,对突发事件能够沉着、冷静的应对

五、培养学生在顺利和荣誉面前的泰然处之、不骄不躁的心理素质

六、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不偏听偏信,有自己的主见,不随波逐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七、有优良的道德修养、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爱抚公物和公共环境,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风尚,做一个对国家、民族、社会、对科学事业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心的人。

2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全体性

很明显,全体型指的是素质教育是针对每一个人,全班,全体等这种总括的所有人的一种素质教育。

全面性

指的是在智育的基础上还有德育,体育,美术,劳动,也就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种素质教育。所以不只关心智育还要关心德育。譬如金钱观就是德育的一种

主体性

接受素质教育的所有人,每一个人都是接受教育的主体。

基础性

素质教育是教育里面的一种很基础的教育,所以其特点是很基础,每一个人都需要了解。

发展性

素质教育针对每一个人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去面对,知道这种发展性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合作性

素质教育要教会学生明白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协同合作的,只明白了解合作的东西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3素质教育的目的

实施素质教育并不等于让学生完全轻松下来,什么事都不做,漫无目的地发展。根据中央的精神,实施素质教育的标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明确了素质教育的目的,教育者也就明白了自己教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成熟定型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为创新是民族的灵魂。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真正吃透“素质教育”与“减负”的政策精神,达到“减负”与“素质”的辩证统一。

是否留家庭作业、考试次数的多少和节假日、寒暑假是否补课等方面,似乎家庭作业少了、没了,节假日不补课了,学生就会开开心心地上学、快快乐乐地读书、高高兴兴地升级了,这是一种错觉。正如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不是一码事,对学生来说,减时不一定能减负,减负不一定能减压。不正本清源,学生的升学压力、心理负担、学习任务能减吗?

从现有的情况看,欢乐的是少数人,主要是那些还不甚明白升学利害关系的小学生。初中以上的学生大多只流露出几丝苦恼人的笑,当课程还是那些课程、考试还是那样考试、教法还是那种教法时,多少有点“机器化”的中学生是不会盲目乐观的。

愁的主要是教师,特别是校长们,还有长期以来一直鼎力支持他们工作的家长们。在还没有弄清楚能不能减的情况下,广大中小学校就面临减什么和怎么减的问题,确实让人为难。难怪在摄像机前有那么多教师、校长不自然,甚至感到无奈。正如“两会”代表广东中山市杨逸仙中学校长何俭强所说,学生的负担重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很多学生都说“减负”好,但真的不敢减,因为社会给他们的压力一点没减。

4素质教育如何推进

彻底转变人们的教育观念。

应试教育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演变而来的,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学习,做官的意识根深蒂固。而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素质而教育,两种教育两种目的,两种观念,现在人们的观念还固定在应试教育的做官观念里,要推行素质教育必须转化人们的固有观念,使人们都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素质。

彻底改变教育的评价机制。

目前的高考是应试教育评价机制的完美形式,也是对应试教育的肯定,要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改革高考制度转化考试的选拔功能为评价功能,当然改革高考制度也不能完全取消考试,因为考试毕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评价机制,对高考制度的改革我的意见是模仿外国的宽进严出和学分制。

彻底改变教育的目的。

现在学生在校的目的是学习知识,岂不知学习了知识在工作上用不上岂不是白搭,所以要改变教育的这个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为最终目的。当然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很密切,一个人不可能目不识丁就具有十分高超的能力,但得记住学知识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能力,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也很重要。

处理好结果与过程,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现在学校教育看中的是结果即分数,而不注重过程,要指导教育不是企业重结果不重过程,因为它们的产品不一样,教育的产品是人才,人才的素质决定一切,要提高人才素质就必须重过程。另外课内学的知识一般是考试的内容,学生很重视,不看重课外知识,殊不知有时候课外的知识比课内的知识还要有用。

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发挥个性特长的关系。

学生全面发展,各科成绩都很好,学生的素质就高,可目前的教育对全面发展的理解是错误的,他们认为学生不全面发展就考不高分就不能升入大学,又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学生个性特长非常重要,历代名人实际上都是个性发展的典型例子,不再赘述,所以学校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口诀是“提素”“个性”“创”“两全”。素质教育观的内容包括: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观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口诀:学习过人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素质教育包括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社会公德教育、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劳动观念教育、终生学习教育、审美观念与能力的培养。

1、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创造性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创造能力培养特别应贯穿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始终,从小培养敢于创新的思想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严重束缚了一代人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影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

2、自学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剧增。而在中学阶段,只能选取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独立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保障。

3、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都应该遵循的人与人相处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每一个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必须学会遵守社会公德,完成心理和精神上的进化和成熟,从为生存而生存、自私、野蛮的动物本性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社会公德主要可概括为五个方面:文明礼貌、敬老爱幼。这是人的最基本道德;保护环境、讲究卫生。这是为人类当前生存和子孙后代生存的道德;遵纪守法、勤恳敬业。这是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本贡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

这是为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层次的贡献;诚实守信、正直向上。这是为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贡献。

4、世界观教育: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科学的世界观必须在不断学习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5、人生观教育: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以天下为已任,从全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出发,不断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为最高目标,是科学的人生观。

6、劳动观念教育:人要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生存、生活质量,为人类的持续发展而劳动。人必须成为社会生产力、成为劳动力,能创造财富。

7、终生学习教育:21世纪是科技革命的新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不可能在学校学好今后走上社会所需的一切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必须在生产实践中根据需要不断学习、充实、完善。因此,每个人还必须把培养自己不断学习、善于学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现代人必须终生学习。

8、审美观念与能力的培养:在中学教学中加强学科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感,使之形成对各学科的爱好,启发他们学习的最佳动机,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798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1
下一篇 2023-03-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