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粤语(白话),主要分布在广西东部和南部,粤语(白话)是广西最大的方言,粤语是学术名称,民间一般多称之为"白话",各地粤语(白话)口音各异.
2,桂柳官话(西南官话),主要广西东部桂林柳州一带,属西南官话的分支.
3,客家话,大多分布在广西东南部,其余地区也有零星分布
4,平话,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沿线地带,分南部平话和北部平话两支,南部平话与粤语(白话)比较近似.
5,闽语,零星分布在广西东南部的个别地方,人数极少.
6,广西西部主要为壮族聚居区,主要通行壮语.
四川人听得懂广西的桂柳话,广西桂林会说桂柳话的人也听得懂四川话,但说桂柳话是四川话就有点过了,毕竟十里不同风,不过两者确实很像,渊源很深。
古代移民古代由于天灾和战争等原因人口迁移很常见,在明朝的时候,中央会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屯兵。而当时的兵源来自全国各地,为了交流,他们就说当时明朝的官话,久而久之,各地的口音就融合成了一种新的官话方言。不仅是桂林,云南贵州还有海南的军话都是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地方隔了十万八千里,但口音却差别不是太大。其实桂林所谓类似四川话的方言也只分布于市区周围,底下许多农村的口音还是和市区有较大差别的。因为桂林市区是当时移民的一个重心。
再说四川。四川话也是移民们统一说当时的官话最后融合形成的方言,但是四川移民却不是因为屯兵。在元明两代的末年,四川都遭遇了相当惨烈的兵乱,人口大量减少,于是临近湖南湖北地区的农民便大量移居四川。
四川方言南官话区的方言基本脱胎于明朝官话,所以不管是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还是桂林,在当地方言中都能找到明朝官话的影子。这就是这些方言相隔千山万水,确如此类似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知道虽然四川省位于秦岭以南,属于南方地区。但四川话并非是南方方言而是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不同南方方言那般百花齐放,基本所有的北方方言里都有一些相通之处。
从历史上来看,现在所听到的四川话最早形成于南宋时期,当时的四川地区为了抵御蒙古人的入侵导致大批量的年轻人死亡,这为后来的大规模移民打下了基础。在元朝的时候,当时的统治者下令将周边的湖北,湖南和广西为主的十几个省的人口迁移至四川境内,而这次大迁移带来的南北方人口的数量是非常惊人的。
四川话融合了南北方各地的方言,才最终形成。四川话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如果要细分的话,可以分成两个部分。首先传播最广的是以湖广话为基础的成渝方言,另外一种就是分布在四川西南部的南路话。但是由于当地山地较多,这种方言到最后也没能传出来。
广西方言广西桂柳方言是桂柳地区的官话的起源,桂柳官话在语言分类上属于北方方言,为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的一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强势的汉语方言之一。广西的方言/语言虽然繁杂,但是简要来说,无非是汉语中的桂柳话和粤语分据南北,间或有客家话和平话的使用区域。
广西人之所以掌握众多方言,是因为广西境内分布了大量的方言岛,最典型、规模最大的方言岛要数南宁市区。南宁城区通行粤语,郊区通行平话,农村通行壮话。
在建城前,南宁地区以土话为主。宋朝后,狄青部队的大批军事移民令平话成为南宁的权威语言。
明清时期,桂林是广西政治中心,大批桂柳话官员被派遣至南宁从政,官话逐步上升为主流语言,平话则被官话排挤到郊区。这时期官话的通行带有政治移民的因素。
清末,粤商西进南宁,凭借经济优势和发达的经商头脑,粤商控制了南宁的经济命脉,其他不同方言的群体均需学习粤语,粤语逐步取代官话成为强势语言。
民国期间,又一大批广东人西迁广西,粤语在南宁确立了主导地位。在粤商经济移民的作用下,原本流行于南宁城的官话下场很惨,被粤语压缩到了一两条街,并最终于南宁消失。南宁变成白话的天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