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在满语里是姑娘的意思,所以在最早的时候,格格是对所有满族姑娘的称呼。和所有的称呼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后金时期,格格着作为贵族女性的正式封号使用普通姑娘不再被称为格格,这一时期,汗王或者贝勒的女儿被称为格格。之后随着满族人入关,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清朝又重新规定了格格的等级,把皇帝的女儿称之为公主,并规定正宫皇后所生的女儿为固伦公主或者固伦格格。其他妃子或者是皇后的养女所生的公主为和硕公主或者和硕格格。从这时开始格格才称为皇宫,贵族之女的专称。
另外一群被称为格格的女性就是清朝皇族子弟后院品级比较低的妾室们。比如我们熟知的乾隆皇帝的亲生母亲钮祜禄氏,电视剧甄嬛传的原型甄嬛,在刚刚进入四皇子府时,身份就是格格,格格在皇子府中的地位低于皇子的福晋和侧福晋。
所以清朝的格格主要是指两类人群。所以说如果细究起来,清朝对贵族女性的称呼是有一些许的混乱的。在我们小时候看的电视剧还珠格格中,女主小燕子和紫薇分别被称为还珠格格和紫薇格格。当时年幼的我们,还以为格格就是公主的意思。其实格格和公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公主这一称呼中,我国周代开始就一直被各朝各代运用,而且其他的国家也都有公主这一称号。且公主专指皇帝的女儿或者是其他受到皇族受命的女性。
而格格更多的是对地位比较崇高的贵族女性的称呼,在清朝即使不是皇帝的女儿,作为其他大臣或者是王公贵族的女儿,有时候也会被尊称为格格。此外亲王的低级妾室也会被称为格格。今天的我们无从得知,在当时到底哪类女性被称为格格的时候更多一点,不过把格格二在舌尖仔细研磨,总觉得和现代人说小姐有异曲同工之妙。
格格的身份为满清贵族之女称号,公主可以称格格,但格格未必能称公主
#谣零零计划##知识官#
在满清女性的称谓之中,格格是比较混乱的叫法,有些人将格格称为公主、郡主,有些人甚至认为只要是八旗子弟中有爵位人家的女人都可以称为格格,其实有不少的谬误。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格格本来是满清贵族女性一种约定俗成的称谓,到清朝入关后,逐渐演变为一种等级森严的女性身份界定,后来随着王朝的没落又开始泛滥。
1.后金时期的“格格”没有等级之分,只要是部族首领的女儿都可以称为格格
后金时期,满蒙各部落的男性首领的爵位封号尚不完善,部族首领可以称贝勒,乃至后来有固伦贝勒与和硕贝勒,是一个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等计划的爵位体系。与此相对应,女性成员的称号就比较混乱。大汗乃至部落中的重要领袖的女儿,无论是嫡出还是庶出,都可以称为“格格”,基本上没有等级之分。
换句话说,“格格”此时没有专门的规定,乃至一般人家的女儿,在未出嫁之前都可以称为格格。按照后金的民族传统,女性是占据一定的社会地位乃至话语权和政治空间的,此时未出嫁的女性称为格格,表达的是一种珍视、期待之意。
2.大清国号建立之后,“格格”的称谓开始规范化,并有了非常严格的等级之分
后金改国号为大清之后,爵位体系开始完善,并且在女性成员的封号上也开始规范。此时为了体现对中原王朝法统的延续,清朝的“公主”和“格格”有相应的规定。其中皇帝的嫡出之女为固伦公主,庶出之女为和硕公主,若是宗室之女由皇后在后宫代为抚养的,也可破格封为和硕公主。
格格分为五等, 一等为和硕格格,为亲王之女,封郡主;二等为多罗格格,为世子或郡王之女,封县主;三等也称为多罗格格,为多罗贝勒之女,仅封号上比二等低了一级,封郡君;四等为固山格格,为固山贝子之女,封县君;五等为格格,为镇国公、辅国公之女,封乡君;五等之下的宗室之女仅称宗女,不能用格格号 。
从上面可以看出,清朝“格格”的称呼有严格的规定,封号和称号比较健全,封号有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六等,但都可以称为格格。虽然格格的身份分为五等,主要针对高等爵位者之女,但实际上清朝按照本民族传统则为六等。即皇帝之女虽然册封为公主,但在未出嫁时通常被称为“格格”,所以在五等爵位之上,还有一级是皇帝家的“格格”。
值得注意的是,清朝皇帝之女可以称为格格,这里的格格和公主是对等的称谓;但五个高等级爵位之女却不能称为公主,这里的格格和公主是不对等的称谓。
3.乾隆后期,森严的爵位体系开始松动,格格的称呼就泛滥化了
乾隆后期,格格的称呼开始泛滥,哪怕是五等高等级爵位之下的人家,即镇国将军以下的爵位之女,也开始称格格,乃至满清宗室、八旗子弟,还没有相应的爵位,其女儿在未出嫁之前也被称为格格。还有一个比较泛滥的明证是,亲王、郡王中低品级的妾,没有封号的情况下也被称为格格。
这种对格格称谓的僭越,实际上跟后金时期“未出嫁女儿”时的“僭越”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即主要出于虚荣的考虑。八旗子弟浮华堕落,处处讲排场,争面子,诉说祖上的荣光,将爵位制度中的规定,按照自己祖上的爵位进行解读。众所周知,清朝的爵位除了铁帽子王,都是降袭的,即每传承一代,要降一个等级。如果按照这样的算法,人人都可以往上回溯,那么所有八旗子弟的女儿,都是格格。
概而言之,格格的身份有多重意思:
其一,后金时期,为满清勋贵之女的固定称谓,大汗和贝勒贝子之女均可称为格格,尚无等级之分;
其二,皇太极时期,皇帝之女封为公主,高等爵位者之女封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格格和公主有了区分;
其三,乾隆后期,格格称谓泛滥,僭越常有发生,亲王郡王的低品级妾,乃至低等爵位宗室之女都称格格。
“格格”一词其实并不是指皇家贵女,而是满族人对未出嫁女性的一种尊称。格格待遇自然不同,自身份越高待遇就越高。
一、什么人能称之为格格在清宫剧中,很多皇帝的女儿都被称为格格,大家就误以为格格指的是皇帝女儿。其实“格格”只是一个称呼,并非称号,而是满族对未出嫁女人的尊称。
在清朝格格也被指王公贵胄的未出阁女眷,其实清朝皇帝的女儿依然保留公主的称呼,比如固伦公主、永宁长公主或和硕公主等。
清朝时期也参照明朝制度制定后宫制度,比如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等,中宫里便是皇后,还有皇贵妃、贵妃、妃子、贵人、常在或答应。
一般电视热播剧清朝宫斗剧中,会把这种制度演绎地淋漓尽致,里面的宫斗和等级划分一目了然。就像《甄嬛传》里,华妃是贵妃往上最大是皇贵妃,往下就是妃子。
二、格格的待遇上面已经讲过格格只是一个尊称,并不是等级制度。被叫格格的女子并不是一样的待遇,要看其背景家势。如果是皇后所生的女儿,一般俸银400两,禄米400斛。
皇帝妃子生的女儿就要比皇帝的女儿少些,一般一般俸银300两,禄米300斛。再往下就是一些皇亲国戚的女儿,就会更少一般俸银不到200两,禄米也不到200斛。
所以即使都叫格格,也要看是谁的女儿。其实做皇帝的女儿并不幸福,皇帝的女儿难逃联姻的道路,一般是与外藩蛮夷之地的人结亲,嫁出去后一身尊荣只剩下虚名罢了。
反倒是皇亲贵族的女儿能嫁给好人家,一般清朝的婚姻大多坚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话,女孩子稀里糊涂地就嫁给了别人。
三、结语清朝时期的“格格”称呼是对未出嫁女子的统称,也指身份高贵的女子,并不是一种制度称呼。一般格格的待遇要看对方的身份,身份高自然待遇就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