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荞麦~。碰掉了一块~。
2.皮子~箱。~鞋。~袄。
3.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儿。新书最好包上~儿。
4.(~儿)表面地~。水~儿。
5.(~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铅~。豆腐~儿。
6.有韧性的~糖。
7.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放~了,吃起来不香了。
皮字笔顺为:横撇、横钩、竖撇、竖、横撇、捺。
1、皮,拼音为pí,汉字,总笔画5画,意为动物或植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广义指表面;也可用于中国姓氏。
2、基本解释: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毛;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书~;表面,地~;薄片状的东西,豆腐~;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了;不老实,淘气,顽~;指橡胶,胶~。~球;姓。
3、《康熙字典》:《午集中》《皮字部》 ,皮 ,康熙笔画:5 ,部外笔画:0。
4、皮的成语:鹿皮苍璧;讪皮讪脸;瓜皮搭李;树嘴是两张皮;人心隔肚皮;头皮发麻;眼皮子浅;体无完皮;妍皮不裹痴骨;嘴尖皮厚腹中空;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5、皮的词语:瓜皮、皮尺、皮包、皮带、皮毛、虾皮、面皮、牛皮、橡皮、桂皮、皮囊、赖皮、皮袄、顽皮、剥皮、皮匠、俏皮、陈皮、翻皮、封皮、表皮、皮簧、皮肉、皮傅、粉皮、皮重、皮货等。
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捺、
皮,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音为pí,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为用手剥兽皮;后引申为生物学上动物或植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皮层组织,广义指表面;皮也是一种中国的姓氏。
皮,象形字。西周金文从又(手)剥取兽皮,“图2上半部分”像兽头及躯干,“图2中间部分”像剥取之皮,所谓“合体象形”。时手可左可右,至春秋固定于右,籀文皮字上体作“图3上半部分”,则头、躯、皮已不可辨识。战国时,又或作寸,但没取得主流地位(又与寸是形义皆近偏旁的更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