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要墨法分明,提出墨法有浓墨、淡墨、泼墨、积墨、焦墨等七种墨法的是谁?

绘画要墨法分明,提出墨法有浓墨、淡墨、泼墨、积墨、焦墨等七种墨法的是谁?,第1张

A、黄宾虹

涵义:“五笔七墨”中,五笔:一曰平,二曰圆,三曰留,四曰重,五曰变。七墨: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有时用“渍”)墨法,焦墨法,宿墨法。

黄宾虹是早学晚熟的画家。早期致力于学习传统画法,中期深入山川自然,师法造化;晚期,所画兴会淋漓,深厚华滋。

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的最大成就是用墨。勾勒点染,泼墨点彩,更善于用水,以至出现“黑、密、厚、重”的风貌。在山水作品中之所以能够表现出“黑墨团中天地宽”,就因为黄宾虹善于处理画面,使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扩展资料

常用墨法

1、破墨法:

破墨法中分为浓破淡、淡破浓两种表现形式。破墨法是以不同水量、不同墨色,分先后相重叠而产生一种新的墨色效果的表现手法。它必须趋湿进行,达到互破的目的。破墨法的特点是渗化处笔痕时隐时现,相互渗透,纯为自然流动而无雕琢之气,有一种丰富、华滋、自然的美感。

2、水润墨涨法:

水润墨涨是我现代著名画家邱汉桥先生创造的国画山水技法。水润墨涨就是水和墨的高度概括。水与墨本无形,但它确又承载着有形的使命、精神内涵,这种内涵又传导着人与自然的哲学关系。

它可让无形变有形,即“无”中生“妙有”之玄。邱汉桥的每幅作品都有水的灵动、水的滋润、水的气运、水的晕光,从而使他的作品磅礴、宁静、幽远,具天成之美。

3、积墨法:

是一种由淡到浓,反复交错,层层相叠的方法。积墨可湿积也可干积。湿积易显墨韵,干积易见墨骨。能做到积染千层,仍然元气淋漓为佳。

4、焦墨法:

焦者枯干也。用笔枯干滞涩凝重,极富表现力。焦墨运行中速度缓慢,故而老辣苍茫,但焦墨不宜多用,与湿笔对比使用方显焦墨的意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墨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笔七墨

黄宾虹五笔七墨法中,“五种笔法”即平、留、圆、重、变。“七种墨法”即浓、淡、破、积、泼、焦、宿。

一、五种笔法

1、平指运笔平缓,力度均匀,持重而行,气韵贯通,无跳跃,不漂浮。黄宾虹认为,用笔要如锥画沙,起讫分明,笔笔送到,不许有柔弱处。

2、圆指线条圆浑沉厚,富有d性,树无寸直,石也多圆笔画法。黄宾虹认为,要将书法用笔方法的圆转应用于绘画。画笔勾勒,如字横直,起笔用锋,收笔回转,篆法起讫,首尾衔接。

要如“折钗股”“莼菜条”,连绵盘旋,纯任自然,笔法线条婀娜中保持刚劲,圆浑润丽而不能流于柔媚。并进一步指出,董、巨披麻皴用圆笔中锋,圆融无碍而绝去圭角。

3、留就是用笔要控制得力,收得住,如“屋漏痕”,积点而成线,不疾不徐,笔有回顾,上下映带,起止无痕,线条沉着而质厚,力能扛鼎。并指出,南唐李后主“金错刀法”与元鲜于枢悟笔法于车行泥淖,皆为“留”法。

4、重用笔要有力透纸背的力量感和厚重感,如高山坠石。并具体说到,笔在纸上运行要沙沙有声,入木三分。

5、变是在平、圆、留、重基础之上的综合变化和相互混用,得古法而超古法,如轻重、提按、顿挫、方圆、缓急等,在变化中表达情感。

二、七种墨法

1、浓墨法

墨中掺水较少,色度较深,用以表现物象的阴暗面、凹陷处和近的景物。浓墨要浓而滋润、活脱,用笔头饱蘸浓墨后速画,不可过量,过多容易板滞、不生动。黄宾虹引用东坡言“若黑而不光,索然无神。要使其光清而不浮,精湛如小儿目睛”。

2、淡墨法

墨中掺水较多,色度较浅,用以表现物体的向光面、凸出处和远景。有湿淡、干淡两种。湿淡是笔上先蘸清水,然后蘸少量浓墨,略加调和后速画。淡墨容易产生软弱无神之弊,所以用淡墨要明净无渣,要“淡不浮薄”。

3、破墨法

以不同水量、墨色,先后重叠而产生一种新的墨色效果的表现手法。通常有浓淡互破、枯润互破、水墨互破、墨色互破等。在墨色将干未干时进行,以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用笔的方向也要注意变化,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以直笔渗破之。破墨法的特点是渗化处笔痕时隐时现,相互渗透,纯为自然流动而无雕琢之气,有一种丰富、华滋、自然的美感。

4、积墨法

一种由淡到浓、反复交错、层层相叠的方法。积墨法的特点是必须等前一遍墨色干后,再画第二遍,才能使画面墨色层次分明、元气淋漓、浑厚华滋。用积墨法,行笔要灵活,无论用中锋还是侧锋,笔线都应参差交错,聚散得宜,切忌堆叠死板。

要注意第一次墨色与第二次墨色之间的差别,以看得出笔痕,既要浑然一体,又要有笔迹墨痕可寻。用得好的积墨法始终保持墨的光泽,积墨愈多,光彩愈足;如果干后出现灰色的死墨,积墨法就失败了。宾翁认为,积墨法以米元章为最备,浑点丛树,自淡增浓,墨气爽朗。

勾云,以积墨辅其云气。作水墨画,墨不碍墨;作没骨法,色不碍色;自然色中有色、墨中有墨。在所有墨法中,积墨法是黄宾虹最常用的,也是其作品之最大特点。

5、泼墨法

大墨量、大面积、大笔头的绘制方法。这种方法墨足笔饱,水色淹润,虽干犹湿,有一种自然感和力度,但却存在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容易出现既在情理之中又有意料之外的效果。泼法有二种,一种是墨水直接泼洒在纸上,根据自然渗晕的墨迹,用笔再加适当点画;另一种是用笔泼墨。这种泼法,便于控制。

6、焦墨法

用笔枯干滞涩凝重,极富表现力。焦墨用法关键在于笔根仍需有一定水分,在运笔挤压中,使水分从焦墨中渗出,达到焦中蕴含滋润的效果。要速度缓慢,故而老辣苍茫。但焦墨不宜多用,与湿笔对比使用方显焦墨的意韵,使画作干裂秋风、润含春雨。

7、宿墨法

隔一日或数日的墨汁,蘸清水在宣纸上所呈现出的一种脱胶墨韵用墨方法。宿墨在宣纸上的渗化比新墨渗化多了一种笔墨意味,具有空灵、简淡的美感。宿墨常用于最后一道墨,用得好能起画龙点睛作用。但因宿墨中有渣滓析出,用不好极易枯硬污浊,故用宿墨要有较高的笔墨功夫。

扩展资料

七墨法中黄宾虹最擅宿墨法,每于画面浓墨之处点之以宿墨,使墨中更黑、黑中见亮,从而加强黑白对比,使画面更加神采焕发。黄宾虹认为,七种墨法在具体运用中可有取舍。

七种墨法齐用于画,谓之法备;次之,须用五种,至少要用三种,不满三种,不能成画。黄宾虹是“五笔七墨”法运用的高手和大家,尤其是晚年,以大篆笔法作画,沉厚凝重,刚健劲遒,生辣稚拙,沉着刚健,不剑拔弩张,不狂怪奇诡,呈现出一种内美。

将各种墨法灵活交替运用,尤重破墨、焦墨、积墨,融入水法、渍墨等技法,重重密密,层层深厚,杂而不乱,混沌中显分明,分明中见混沌,清而见厚,黑而发亮,秀润华滋,自然天成,神采焕然。黄宾虹的画不但笔力遒劲、力透纸背,似飒飒有声,而且笔苍墨润、圆浑厚重,具有极强的立体感。

前人对“五笔七墨”虽然也有运用,但黄宾虹却是首先把这一套方法归纳成了系统理论,并在实践中发挥到了极致,达到化境,从而形成了黑密厚重、浑厚华滋的全新画风。总之,他的“五笔七墨”法为开创中国画笔墨境界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五种笔法七种墨法——谈黄宾虹作画技法(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823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2
下一篇 2023-03-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