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是:当年杨贵妃想吃荔枝,自然是唐玄宗一句话的事,尽管路途遥远,困难重重,这都不在话下。然后离荔枝的产地又远,荔枝要新鲜才好吃,而古时候了保存技术又不过关,所以快马加鞭了,跑死了人,跑死了马。
文学家苏轼有一首《荔枝叹》,描述的就是当时杨贵妃吃荔枝的情景,诗中叹道:“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一次次跨山岗越河道快跑狂奔的接力赛,以致“惊尘溅血”,不少人把性命都搭了进去,最后荔枝传到宫中竟如新采摘的一般。用一句白话可概括苏老先生的诗意:杨贵妃往嘴里填进的那些荔枝,颗颗都浸着别人的汗、别人的血。
杨贵妃爱荔枝的原因:随着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墓抢救性考古发掘的完成,这个问题终于真相大白。
坐落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的高力士墓是唐玄宗李隆基“泰陵”的陪葬墓。考古结果发现,高力士本姓冯,名元一,潘州(今广东茂名一带)人,幼年被送入宫中,赐姓高。专家在研读详述高力士生平的墓志铭时,意外发现当年驿马传送进宫供杨贵妃享用的荔枝是一种产自高力士家乡的名为“白玉罂”的优质早熟荔枝。这就说明,若没有高力士的力荐,杨贵妃绝不会对岭南荔枝如此垂青。专家们于是得出结论:“贵妃喜荔枝,缘起高力士”。
对于荔枝的品种,最具有历史意义的就是妃子笑和贵妃荔枝了。不过,对于贵妃荔枝的产地是哪里,很多人根据古诗词来进行了推断。那么,贵妃荔枝是哪里的?贵妃荔枝的产地是哪里?贵妃荔枝是哪里的
杨贵妃所食荔枝应为岭南所产,唐朝的岭南,主要指现在的广东包括现在的海南。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家喻户晓。但由于正史没有明确记载,致使杨贵妃所吃的荔枝产自何处。 虽然没有文献明确记载,仅从气候变化导致荔枝分布变化这一点,专家推论,杨贵妃所吃的荔枝来自巴蜀的可能性远大于来自岭南。因为当时四川盆地荔枝分布非常广泛,品质很好,而距长安较近,以当时每天最高达500里的运输速度,驿站运输两天就可以到达,完全能够在荔枝的保鲜期运抵长安,因此人们没有理由舍近求远,将荔枝从遥远的岭南运抵长安。
贵妃荔枝的产地是哪里
从唐朝末年至今,杨贵妃所吃荔枝来自哪里一直莫衷一是,总的来讲有三种说法,分别是岭南(两广)、福建、蜀(川渝)三个产地。关于这三种观点,许多学者都进行了激烈的论证。但是他们都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气候变化曾经致使荔枝分布地域发生了很大变化。
荔枝是典型的南亚热带常绿果树。荔枝冬季不耐低温霜冻,生存的温度要求是年平均气温在18℃以上;冬季低于2℃就可能遭受冻害;低于0℃,嫩枝就会冻死;低于-2℃,整株荔枝树都会冻死。因为荔枝的这个特性,很多学者在研究古气候变化时经常以荔枝分布变化作为依据。如我国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在他的《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就把史籍中记载的荔枝分布变化作为分析历史气候变化的重要依据。
古气候学家已明确考证出唐朝前期,我国气候普遍比现在温暖。竺可桢指出,隋唐时代,气候比近代温暖。在公元650年、669年、678年的冬季,长安都没有冰雪,梅花树长于皇宫(现在的梅花树不能在冬季的西安生长),这充分说明当时气温较现在更高。就四川盆地来说,唐朝时的温度比现在高出2℃左右,加上周围高山阻挡了冬季冷空气的入侵,使四川盆地大部地区的气候条件都适宜荔枝的生长。这一点文献上也有明确记载,例如四川的巴中市平昌县地方志记载,在唐朝时有荔枝种植。到了北宋,四川的气候与唐朝时期相比变化不大,从北宋文献记载来看,当时四川一带种植荔枝十分普遍,成都、眉山、乐山、宜宾等地都种植有大量荔枝。
贵妃荔枝的典故
杨贵妃是一个绝代美人,她丰满性感,充分体现了唐朝推崇的那种雍容之美。相传,杨贵妃平生最喜食两样东西。这第一种即荔枝·对此,有唐朝诗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为证。在我国,荔枝一般生于岭南,据白居易《荔枝日序》所言,这种水果嘈离该校,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则香味尽去矣“岭南距杨贵妃居住的京城长安有千里之遥,当时又没有发明飞机,无法空运,为了能让杨贵妃吃上色香味俱全的鲜荔枝,只得派人将刚摘下的荔枝,一个驿站一个驿站地换快马于当日送到京城,因此杨贵妃看到快马荡起的尘埃,知道是有人送她爱吃的荔枝来了,故喜形于色。宫中厨师根据这一典故,特创制”贵妃荔枝“一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