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的意思如下:
节,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jié、jiē,最早见于商朝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节”字基本含义为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如关节;引申含义为省减和限制,如节省。在日常使用中,“节”也用作量词,用于分段的事物,如两节车厢、三节课。
基本解释:
jié:
1、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节气、节令。
2、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节日。
3、礼度:礼节。
4、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节奏、节拍、节律。
5、 *** 守:节 *** 、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 *** )。
6、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7、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8、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9、省减,限制:节省、节制、开源节流。
10、略去,简略:节选、节录。
11、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节、使节。
12、姓。
jiē:
节骨眼儿:比喻关键的,能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读轻声)。
简体字的“节”是个草字头,繁体字的节是竹字头,这更能反映节的本意。当古人看到竹子是一节一节的,于是有了一个灵感:时间可不可以有“节”呢?如果把一年看作一个整体,中间应该有某些日子标记一些“节”,意思是这一年走到某一步了。于是用这些节点来表示这一年各个的时段。节:jiéㄐㄧㄝˊ,jiēㄐㄧㄝˉ。“节”简化为“节”。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说文解字》:“竹约也。从竹、即声?”。竹之缠束制约骨眼是节之范式。本义: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如:竹节、节外生枝。衍义:引申指“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如:关节。两节车厢。衍义:由缠束制约骨眼,引申指“ *** 守”。如:节 *** 、晚节、变节、高风亮节(高尚的品德和节 *** )。
节的意思:原指竹节,泛指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相连接的地方;事项;礼节,有礼貌的行为;纪念日以及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指节气。
1、原指竹节,泛指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相连接的地方。
董仲舒《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
《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2、事项。
《史记·管晏列传》:“鲍叔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儒林外史》第五十回:“只要那里不晓得假官一节,也就罢了。”
3、礼节,有礼貌的行为。
《礼记·文王世子》:“众至,然后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兴秩节,祭先师先圣焉。”
《周书·于翼传》:“狄人虽蹲踞无节,然咸惮翼之礼法。”
4、纪念日以及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鲁迅《拿来主义》:“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
5、指节气。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客有教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