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发q第一个中国人是谁

燧发q第一个中国人是谁,第1张

毕懋康。

燧发q,最早出现在1547年,由法国人马汉发明。其原理是在转轮火q的基础上,去掉发条钢轮,转而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了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d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

复杂的不说,相较于靠燃烧火绳来点燃火药的火绳q,燧发q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是火器发展史上的重要进步。

大概比西方晚个几十年,在遥远的东方正值大明王朝,出了一个叫毕懋康的火器专家。毕懋康,今安徽歙县上路人,生于公元1571年,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崇祯年间奉命制造火器,研发出武刚车、神飞炮等重要火器装备,其中还有一项最主要的神器——燧发q。

毕懋康和他的燧发q

大概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由毕懋康编写的《军器图说》刊印,书中详细介绍了燧发q(书中称之为生火铳)的原理。

提到将鸟q用火绳点火改进为用燧石作发火装置,从而克服了火绳点火怕风雨的弱点。此外,由毕懋康研制的燧发q可以连续扣动扳机,简化了发射手续,提高了射速……

毕懋康的燧发q和西方的大致处在同一时期,只是由于当时战事恶化,燧发q并没有大规模研制。事实上,欧洲装备燧发q也用了近200年的时间。

只要后续王朝给力,中国也不至于近代被动挨打。然而等到清军入关,由毕懋康编写的《军器图说》却被列为禁书,直到道光年间才开放。然而那个时候,多少有些晚了!

燧发q是一种q口装d的滑膛燧发式武器,出现于18世纪,用以更换俄国的“穆什克特”火q。与穆什克特火q相比,燧发q射速快,口径小,q身短,重量轻,后座力小。主要样式有步兵燧发q和龙骑兵燧发q两种,分别装备于步兵和骑兵。这两种样式的q构造相同,都有完善的燧石撞击式q机,大弯曲托架,带套管的刺刀,刺刀安上后仍可进行射击,并能迅速转入白刃战。“燧发q”这一术语一直沿用到18世纪60年代。

世界上第一支燧发q是法国自由民马汉(1550~1634年)发明制造的。马汉是一位q械工匠,他在1610~1615年期间发明了燧发q,由此在欧洲出了名。该q结构为在点火药器皿上铰接一盖,击发时,燧石击盖下落,同时相擦冒出火星,使点火药引燃。

燧发q的射程一般为80米左右。

燧发q的基本结构如同打火q,即利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燧发q的平均口径大约为13.7毫米,由于还没有发明后装d式火q,所以这对当时的d药装填技术做了很高的要求,按以前的装填方法。

装填d丸时,需将d丸放到膛口,用木榔头打送d棍,推qd进膛,这是非常费时间的,在战场上,就意味着浪费生命。

后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q械师创造了一种加快装填法,使用浸蘸油脂的亚麻布或鹿皮片包着d丸,装入膛口,减少了摩擦,不仅加快了装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闭气作用,精度随之提高,射程也增加了。

扩展资料:

燧发q的名字来自它的燧发式q机,这种q机是从燧石点火式转轮发火q简化而来的,它的机械结构非常类似于后期的火绳q,但是燧发的火镰同时又是火门的盖,还采用了更强力的击锤簧保证提供足够的撞击力度。

与此同时带来的就是它的扳机力和扳动击锤都要比火绳q来得费力,精度也略低。但是相对于“背上一法里长的火绳打一天仗”的火绳q,燧发q的优点不言而喻。

和火绳q相比,燧发q最大的优点,不仅是不用担心夜晚有燃烧火绳的光和火绳独特的气味暴露目标,而且射速更快、口径更小、q身更短、重量更轻、后坐力更小、射程更高。而且它的射速较快,一般情况下每分钟每分钟2—3发,超过当时的线膛q一倍甚至几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燧发q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830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3
下一篇 2023-03-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