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处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北门户”之称。地跨长江巫峡两岸,东邻湖北巴东,南连湖北建始,西抵奉节,北依巫溪。
巫山县区内出露地层为沉积岩地层,自寒武系至侏罗系均有出露,另有第四系零星分布,岩层软硬相间,次级褶皱及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构造地质背景复杂。
大巴山、巫山、七曜山三大山脉交汇于巫山县境内,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低海拔仅73.1米,最高海拔2680米。大宁河小三峡位于巫山之侧,长50公里,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组成。
扩展资料
巫山县的历史沿革:
巫山县境,战国为楚国巫郡。西晋,泰始四年(268),隶属巴东郡。隋朝,开皇三年(583),改巫山县,属建平郡。巫山在县东,也称巫峡,县因以为名。巫山以上古唐尧时代巫咸(尧帝的御医)而得名。
自唐朝至明代,巫山县建制基本没有变化。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大昌县并入巫山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17日,成立四川省巫山县人民政府。1997年6月28日,巫山县划归重庆直辖市。
参考资料来源:重庆市巫山县人民政府-巫山县自然地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巫山县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是重庆的下辖县。
巫山在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巫郡,秦汉改郡为巫县,距今2299年,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街道)、340个村(居),总人口65万。
基本情况
基本县情可概括为“一户五县”。一户:即渝东门户。是重庆向东开放“桥头堡”。五县:一是文化旅游名县。204万年前的龙骨坡“巫山人”是最早亚洲人类,5千年前的大溪文化是新石器文化代表,流传名诗名赋6000余首,大溪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是首批国家5A景区(小三峡·小小三峡)、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二是山清水秀美县。地处长江三峡生态屏障核心区,拥有“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良好生态,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区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荣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天然氧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