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蚊子的品种是白纹伊蚊。
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也叫作亚洲虎蚊,身长约5毫米,全身为黑色,胸、腹、脚布有白色斑点。它源于东南亚,是东南亚和中国的常见蚊种,已从起源地亚洲扩散至全球70多个国家。
雌性的白纹伊蚊有一个长而细的管状器官,用来收集血液,喂养它们的卵,而雄性的白纹伊蚊吸食花蜜或植物汁液。
白纹伊蚊的习性
白纹伊蚊可以在变化很大的栖息地和环境下存活,适应力很强,喜欢孳生在小型的积水容器中,如碗、杯、插花瓶、水缸、花盆托等积水中。大体而言,它们比其他种类的蚊子更具攻击性,同时能极快地叮咬动物,特别是人类。
白纹伊蚊全天都有吸血现象,活动高峰期在清晨与傍晚,日出前后约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最为活跃,这种蚊具有多次吸血特性,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多次吸血率增高。
白纹伊蚊的卵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和生命力,容易被携带传播,使它能够侵袭入新领地,并发展为优势蚊种,成为过去20年间全球扩散速度最快的100种物种之一。
是白纹伊蚊。
白纹伊蚊别称亚洲虎蚊、花斑蚊、花蚊子,是双翅目、蚊科、伊蚊属蚊种。是一种攻击性很强的蚊子。
形态特征:
雌蚊头鳞典型。喙比前股略长,暗褐色。前胸前背片和后背片都具有银白宽鳞,后背片上方并有褐色窄鳞。中胸盾片上有一条银白窄鳞形成的中央纵条,前端后伸而略为细削,背板黑色,节I侧背片覆盖白鳞。雄蚊触须比喙略长,腹节和背板仅有侧斑而无基白带,有的节背板基部中央有白鳞,节腹板大部白色。腹节背板山峰状,有一不同程度的中央突起。
扩展资料
生态习性:
白纹伊蚊是完全变态的昆虫,通常在孳生地周围栖息。常喜栖息在阴暗、避风区域,像室内的卧室、客厅、厨房水池、碗橱处和悬挂汗污的衣物上,住房周围的草丛、建筑工地的水池、树洞等野外孳生地。雌蚊偏吸人血,多在户外侵袭人体,活动高峰多出现在早晨日出和日落前。
白纹伊蚊刺叮凶猛异常,刺叮后皮肤奇痒、可引起皮肤红肿,局部皮炎,甚至全身性皮炎,抓破后易溃痒感染。除刺叮骚扰外,更重要的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是传播病毒性疾病的潜在性媒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纹伊蚊
这种蚊子叫白纹伊蚊,见了最好远离它,因为它们大部分都很灵活,不容易拍死。有一种伊蚊在雨中飞行时,竟然能躲开所有雨点,待抵达目的地时,身上居然没有一点儿水珠。白纹伊蚊也是具银白斑纹、跗节有白环的暗黑或黑色蚊虫。中胸盾片有一中央银白纵条,白纹伊蚊翅基前有一簇银白宽鳞簇。幼虫与埃及伊蚊近似,但栉齿基部无侧刺而具。它们是半野生蚊种。幼虫主要孳生于人居附近的竹筒、树洞、石穴、废轮胎以及缸罐等容器积水中,也见于菠萝等植物的叶腋。雌蚊在白昼和黄昏刺吸人和动物的血液。在户外,通常是日出前后和日没前后各有一刺叮高峰。白纹伊蚊遍布东洋区。在中国,南起海南岛,北至辽宁南部,西至陕西宝鸡都有记载。雌蚊是凶猛的吸血者,它们在大量发生的场所对人们骚扰很大。它们是中国登革热的重要媒介,也是东南亚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病的传播者之一。在中国福建、四川等省,人们认为白纹伊蚊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有关。
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