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的基本步骤

审题的基本步骤,第1张

一、懂得审题的范围

一般而言,作文的审题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立意、②拟题、③文体。

二、明确审题的步骤

审题步骤一般可以这样进行:

第一步:理解题目含义;

第二步:确定文章中心;

第三步:圈定选材范围;

第四步:选定文体。

例如,对以“修养”为话题的作文进行审题立意,先要明确“修养”的含义一是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准;二是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接着,选择好它的具体含义,确定你要表现的主题(中心),如“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是成功的关键”。然后,根据这一中心圈定选材范围。

三,把握审题的方法

1.审出题目中的虚指或象征意义。

有些题目,本身就是双关语,其意义既有实指的具体的事物意义,也有虚指意义。审题时要审出它的象征意义,如“季节”,它可以象征人生的某个阶段,少年、中年、老年。而如人生的某个阶段就是季节的象征意义。

2.审出题目中的修饰性词语的限定意义。

有些题目或是偏正结构,那么那些起修饰作用的定语或状语就是审题的关键。还有一些题目或话题,不是偏正结构而是动宾结构,这种情况下,一般审题的突破就在动词上。

3.审出题目或话题中限定范围内那些仍可以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

有些题目或话题,可能是一些介宾结构,也可能是一些表条件的词语,但命题人的话没有说完,后面留下了让考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这样的的题目或话题,审题的重点就是审出那些命题人没有说完的话。

4.审出题目或话题隐含的限定因素。

有些题目或话题本身暗含有一些限定因素,审题时需要注意这些因素。

5.审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在材料作文、新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的材料中,有些关键词句能够揭示材料的主旨,对审题有重要的指向作用。这些句子的位置一般处在开头或结尾,有时候也会在语段中出现。话题作文中的关键词语,一般在材料提示部分出现。

6.审出材料中的感情倾向。

有的材料中暗含了命题人的倾向,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把握了这些也就审题的方向。

7.审出材料中的因果关系。

有的材料中包含了一定的因果关系。分析导致的原因,才能弄明白命题人的意图。

8.审材料中的意象。

作为材料作文的诗歌,一般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某个意象传达特定的哲理。因此这类作文的审题需要从意象的形象特点来确定作文的审题立意。

9.认真阅读漫画,关注漫画的各个细节。

漫画一般以讽刺、夸张的手法,抨击现实的不良现象。看漫画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漫画,包括文字和图画。如果是多幅漫画,一定要结合起来分析。从细节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找到审题的突破口。

10.审“要求”和“注意”。

文题中除了开头的题干表述、中间的材料,剩下的部分就是“要求”和“注意”部分。这一部分一般对作文的“构思”“文题”“题目”“字数”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问题一:审题什么意思 看题目

问题二:审题的意思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包括材料)以及考试后检查,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问题三:语c微审,只审题什么意思 审核你对考官提出的问题的回答。不用审戏。

问题四:立意是啥意思? 立意就是确立写作的目的意图并从具体的场料中提炼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立意也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①立意的要求。其一,正确:思想健康,表达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求真崇善爱美的思想感情。其二,集中:一篇文章表明一个思想观点,讲清楚一个问题,而这个思想观点必须贯通首尾,统率全篇。其三,较为深刻:文章能揭示出人物的精神和事情的意义。(建议:复习时可选择一篇优秀习作来说明立意的三点要求。)

问题五:什么叫做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仔细的阅读和观察题目,然后思考,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快速作文要求在一两分钟之内完成审题任务,确定文章立意,不但要求对作文题目把握得准,而且要求速度快捷,不能磨磨 蹭蹭、慢条斯理地去分析和揣摩。

立意就是确立写作的目的意图并从具体的料中提炼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立意也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问题六:作文的审题方法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说,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审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文题大致有以下几种:1.命题作文。包括全命题文,半命题文。2.命意作文。包括供文字材料文,供图像材料文,文图并供文。以上文题形式的不同,决定审题的范围、方法和要求也各有不同。因此,不可忽视审文题,以避免文与题不符,形成所谓的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有意义的事》和《一件难忘的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意义”所在,把这件事“有意义的”地方描绘出来;而《一件难忘的趣事》的写作重点是所叙之事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它有趣,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以突出其难忘。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材也就有了目标。一般说,文题的重点是指文题当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点明重点或表明感 *** 彩的词语,这个关键词也叫“题眼”。抓住了题眼,就是抓住了文章的写作重点。一般规律是:1.文题是句子的,句中的动词往往是“题眼”。如:《我最喜欢的一个人》,题眼是“喜欢”。2.文题是一个短语的,在短语中起形容修饰作用的词语,就是“题眼”。如《暑假里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限制了所写事件的大的时间范围。3.文题是一个词的,这个词本身就是“题眼”。 审题还有一个关键的内容,就是弄清文题对行文限制。很多文题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称、内容等提出限制,规定范围,作者必须严格地在规定的范围内作文,只有这样才能不离题,不偏题,做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1.弄清文题的时间限制有的作文题目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限制,审题时要把握住这时间上的限制。比如《元旦纪事》。这道题选材时间限定为一月一日,所写的事要能够和“新年”这样一个节日的特定背景、特定含义发生某种联系。2.弄清文题的处所限制有的作文题目规定了处所范围,审题时要明确其中处所的限制。如《放学路上》这个题目,就限制了所写的人、事、物、景必须是在“放学”之后的“路上”的所见所闻,只有把握准了这个处所,所写的内容才有依托和基础。3.弄清文题的数量限制有些作文题目出现数量词,审题时要明确数量上的限制。如《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和《记我学作文中的二三事》。两个题目写作的要求上只有数量上的区别:前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后一个题是通过记叙二三事或二三片断来说明我学作文的过程,稍有不慎,将一件事写成二三事或将二三事写成一件事都属于文不对题。4.弄清人称的限制有些作文题目在人称上规定,审题时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例如《教师,我要告诉您》这个题目,就限制了行文要用第一人称,要从“我”的角度写自己要向教师讲述内容。《雷锋就在我身边》这个题目,可用第一人称写,也可用第三人称写,下笔写就要定好用第几人称写。再如《奶奶的微笑》这个题目,审题时就在注意,文题本身就限制了写作此文要用第三人称,间或使用“我”也是做为陪衬出现,贯穿全文的人称应是“奶奶”或“她”。5.弄清蕴含的意义。有的题目有象征意义或有引申义。如《路》、《雨露润心田》、《白雪》等。遇到这类题目,就不能就题论题,要透过字面上的具体事物,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去揭示题目包含的象征意,文章主题才会有深度。6.明确附加的限制有些题目有附加的题外条件,一般称作“要求”,审题时要明确它的附加限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859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4
下一篇 2023-03-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