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转注和假借,是表明了汉字与汉字之间的关系,它们并没有造出新字,因而是一种用字法。
2、转注有不同的解释:一是形转,二是义转,三是音转。由于许慎对于转注的定义简单,《说文》九千余字中亦未指出哪些是转注之字例,后世对转注之确切意义莫衷一是,至今无定论。
3、假借是汉字的造字方法之一,六书之一其余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六书又分为四体二用,其中四体是造字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用是用字法,包括转注和假借。用假借这种方法所造出来的汉字,称假借字。
转注和假借属于汉字造字法“六书”中的最后两书,属于汉字用字的方法,在用字方面都有相同的技巧和方法,具体如下:
1、转注和假借都是用来制造“同义字”的,转注字中如果大家要表达的意思相同,就会采用统一部首。假借字采用了引申的意思,比如本来没有这个字,但按照其意义和原字相关就用了这个同音字。
2、转注和假借原则上都不能产生新的汉字,只是将有相同属性的字给予统一的部首或者是音符。都反映了语音的发展变化或方音的差异现象。
扩展资料
汉字造字之法
六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以及后世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它建立在小篆的基础只上,它对于汉字能够予以充分说明。并对汉字的演化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六书理论”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创见。
六书,首见于《周礼》,清代以后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转注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假借字
转注「转注」,许慎的定义是:「建类一首,同意相受。」意思是归于同一部类的字,它们的字义可以互为训释。历来各家对转注的解说不一,主要有两种:(1)形转说,认为「建类一首」指用同类部首作意符,「同意相受」指同类意符的字义连类相承,如「考」「老」同属「老」部而又可以互训(「考,老也。」「老,考也。」)。(2)音转说,认为「一首」指词源上同韵或同声的字,如「考」「老」同属一韵,「颠」「顶」同属一声,即意义相同而声韵也相同或相近的字。中国著名文字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裘锡圭先生认为:「在今天研究汉字,根本不用去管转注这个术语。不讲转注,完全能够把汉字的构造讲清楚。……总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卷入到无休无止的关于转注定义的争论中去。」(《文字学概要》) 假借为用字之法。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象形象形是指用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用这种方法造的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如“日、月、水、山”等。象形为指事、会意、形声字的构成奠定了基础。形声用义符(形旁)和音符(声旁)组合起来的造字方法。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是会意字。会意字类型:①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如“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②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如“从”,表示两人前后相随、“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 指事定义:用象征性的符号或在图形上加些指示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方法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