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是怎么形成的?

水晶是怎么形成的?,第1张

水晶是在高温高压下形成的,当温度逐渐降低到573度时二氧化硅结晶成为水晶。天然水晶的形成都伴随着强烈的地球运动而形成的。

水晶经辐照微量元素形成不同类型的色心,产生不同的颜色,如紫色、黄色、茶色、粉色等。含伴生包裹体矿物的被称之为包裹体水晶,如发晶、绿幽灵等,内包物为金红石、电气石、阳起石、云母、绿泥石等。

水晶其他情况简介。

水晶属于三方晶系,但很多人误认为水晶是六方晶系,因为水晶常呈六棱柱状,柱体为一头尖或两头尖。水晶的晶体通常较大,从数毫米到数米不等,若干水晶晶体生长在一起,就是所谓的水晶簇了,美丽而壮观。

水晶形成的大环境

首先,一定要有丰富的水份,而且这些水中,富含着硅。这对于占地球外壳65%的组成成份为硅的状况而言,并不困难。

然后,必须要有适当的温度一方面可促使硅的成份更容易溶解在水中,一方面会使水份蒸发,有助于结晶的形成。

据科学家的推测,在自然界的岩洞 中,至少要有摄氏573度才能达到标准。

一般而言,在正常的大气压下,水在100度的温度中,就会被蒸发掉了。在天然的岩洞中,水温能保持在四五百度之间,可见这之间有相当大的压力存在。据估计,岩洞中的水压力,是大气压力的二倍到三倍左右。

而水晶,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生长的。

水晶的生成速度

平心而论,这样子的环境在自然界中还不是很困难地形成,硅砂、四五百度的温度以及二倍到三倍之间的大气压,让世界各地都能出产水晶,只是质地好坏和大小不同罢了。

那么在一个自然环境下,水晶的生长速度到底有多快呢?这个答案,真的只有天知道!因为,要所有的条件全齐了,结晶才有可能发生。哪怕有硅砂,如果缺水,温度变化,或是地质发生变动,生长的速度就会很慢。以美国阿肯色洲所产的水晶簇为例,从岩底到晶尖部分,不过十多公分而已,科学家用同位素放射比对的结果,估计它的地质年龄超过了四亿年!

而在一个理想的环境里,如人工实验室中,水晶的成长速度是相当快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901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5
下一篇 2023-03-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