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为向胆矾中加入铁可以得到金属铜,曾青就是胆矾,即五水硫酸铜。这句话出自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万毕术》。
这是古代的湿法冶铜,也称为胆铜法。将铁放在胆帆溶液(古人称为胆水)中,使胆矾中的铜离子被铁置换而产生单质铜,是化学反应中的置换反应。此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CuSO₄=FeSO₄+Cu。
晋代的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也有“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南北朝的陶弘景则椎广了前人的成就,说:“鸡屎矾投苦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进一步认识到不仅硫酸铜,其他可溶性铜盐也能与铁发生置换反应。
扩展资料:
火法炼铜:
火法炼铜包括焙烧、熔炼、吹炼、精炼等工序,以黄铜矿精矿为 主要原料。 焙烧分半氧化焙烧和全氧化焙烧(“死焙烧”),脱除精矿中部分或全部的硫,同时除去部分砷、锑等易挥发的杂质。
熔炼主要是造锍熔炼,目的是使铜精矿或焙烧矿中的部分铁氧化,并与脉石、熔剂等造渣除去,产出含铜较高的冰铜。吹炼能够 消除烟害,回收精矿中的硫。
精炼分火法精炼和电解精炼。粗铜精炼 分火法精炼和电解精炼。火法精炼是利用某些杂质对氧的亲和力大于铜,而其氧化物又不溶于铜液等性质,通过氧化造渣或挥发除去。
主要反应是:
2FeS+3O₂→2FeO+2SO₂
2FeO+SiO₂→2FeO·SiO₂
2Cu₂S+3O₂→2Cu₂O+2SO₂
Cu₂S+2Cu₂O→6Cu+SO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湿法炼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法炼铜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西汉时期的一种炼铜工艺,是现代湿法炼铜的先驱。
曾青泛指的是铜的化合物,实指可溶性铜盐。
一般用CuSO4+Fe=Cu+FeSO4 表示。
实际还可用
CuCL2+Fe=Cu+FeCL2
Cu(NO3)2+Fe=Cu+Fe(NO3)2等表示不管用那一个表示铁都是+2价。
铜(I)
铜(I)通常称为亚铜,氯化亚铜(CuCl)、氧化亚铜(Cu2O)、硫化亚铜(Cu2S)都是常见的一价铜化合物。[Cu(NH3)2]2-是亚铜和氨的配离子,无色,易被氧化,在酸性溶液中自行歧化,生成Cu(II)和Cu。
铜(II)是铜最常见的价态,它可以和绝大部分常见的阴离子形成盐,如众所周知的硫酸铜,存在白色的无水物和蓝色的五水合物。碱式碳酸铜,又称铜绿,有好几种组成形式。氯化铜和硝酸铜也是重要的铜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