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垂露出现的字较多 ,如木、下、川等字。
1、字的最后一笔长竖,是这个字的主要笔画的话,一般来说多用悬针竖。假如另有与它平行的撇、竖,则用垂露竖。如:十、中等,可用悬针竖,而川、介、渊等,则用垂露竖。
2、字的右半部分的长竖,宜用悬针竖,如: 都、却、听等;左边的长竖宜用垂露竖,如:随、收、社等。
3、笔画过少的部位宜用垂露竖,如,右边只有一竖的“引”、下面只有一竖的“个”。
4、虽是一个字的主要笔画,但并不是最后一笔的长竖,只能用垂露竖。如:不、下、木。
5、左右都有长竖的,左垂露、右悬针。如:神。
6、在不能确定用哪一种时,选择用垂露竖,轻易不要用悬针竖。因为悬针竖可以写成垂露竖,如:年、卯。而将不该用悬针竖的地方写成悬针则会很刺眼。
扩展资料:
垂露竖是书法中竖的一种写法,其收笔以回锋呈“垂露”状(形如下落的露珠),成为垂露竖。“垂露”竖画无论起笔是方、是圆,收笔方法相同。常用方式为“提笔自右往左回到笔画中再收笔”,另一种收笔方法是“提笔自左往右回到笔画中收笔。
竖画的收笔方向涉及到竖画的态势及笔意的连贯问题。竖画的收笔方向必须与下一个笔画的起笔关联。如果竖画的下一个笔画的起笔在竖画的左边,则竖画的收笔应该由右往左收;如果竖画的下一个笔画的起笔在竖画的右边,则收笔应该由左往右收,笔画与笔画之间才能呼应贯气。
竖的另一种写法是悬针竖,即是落笔上重下轻,写出的竖上大下小而尖。“垂露”竖收笔以回锋呈“垂露”状,写出来上下差不多大。悬针竖画下端出锋,其锋如针之悬,故称“悬针”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垂露竖
汉字中以垂露出现的字如木、下、川、土、士、王、上、止、正等。
1、木
拼音:mù,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树木,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的本义即树木,后引申指木头、木料以及一切木制器具,又特指棺材。木质坚韧结实,故“木”有淳朴忠厚之义。其次,“木”字还有呆笨的意向;也指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木。
2、川
拼音:chuān,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两岸之间有水流过。川的本义是河流、水道。大凡有河流的地方都会有平地,所以“川”又指山间或高原上平坦而地势低的地带,即平川。川也是中国四川省的简称。
3、下
拼音:xià,最早见于甲骨文。六书属指事字。甲骨文和金文的“下”字上面是一长横,下面是一短横。长横是基准线,短横在基准线下,指低于基准线,也就是下边。其本义为位置在低处的,跟“上”相反;引申为低,又引申为由高处到低处,还引申为降下、落下等。
4、士
拼音:shì,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士的称谓经历了很多的变化,早在五帝时代,士的意思是指治狱的刑官,这也是其本义;后引申指男子,也引申官阶等级;也用作姓氏。
5、正
拼音:zhèng、zhēng,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上为城池形,下为足,本义为征行、征伐,是“征”的古字,读zhēng。征伐的目的就是有所平定、有所纠正,因而引申出平定、匡正义,由平定引申出决定、考定、勘定等义。“正”字亦借指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引申为历法的代称,如:夏正、周正。以上诸义读为zhēng。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