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漳灌邺其实说的是引漳十二渠又称西门渠。发生在魏邺地,即今河北省临漳县邺镇和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
引漳灌邺是谁
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这表明司马迁认为引水渠为西门豹所凿。而《吕氏春秋乐成》认为,该渠为魏襄王时邺令史起所建。经考证,现在人们一般认为西门豹溉其前,史起灌其后。
引漳十二渠建造方法是磴流十二,同源异口。磴就是高度不同的阶梯,在漳河不同高度的河段上筑12道拦水坝,每一道拦水坝都向外引出一条渠。清代、民国还有过修复利用。1959年动工在漳河上修建岳城水库,两岸分引库水,灌田数百万亩,代替了古灌渠。
采用引漳灌邺的方法是西门豹。
古代最先采用引漳灌邺方法的人是西门豹。魏文侯时他任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历史治水名人。曾立下赫赫功勋。初到邺城(今河北临漳县一带)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萧条,一片冷清,百业待兴,于是立志改善现状。后来趁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随后颁布律令,禁止巫风,教育了广大的百姓,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园。
同时,他又亲自率人勘测水源,发动百姓在漳河开围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邺城民富兵强,成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
引漳灌邺简介
引漳灌邺其实说的是引漳十二渠又称西门渠,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发生在魏邺地,即今河北省临漳县邺镇和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
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引漳十二渠建造方法是“磴流十二,同源异口”。“磴”就是高度不同的阶梯,在漳河不同高度的河段上筑12道拦水坝,每一道拦水坝都向外引出一条渠。清代、民国还有过修复利用。1959年动工在漳河上修建岳城水库,两岸分引库水,灌田数百万亩,代替了古灌渠。
古代最先采用引漳灌邺方法的人是西门豹。引漳十二渠又称西门渠,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在魏邺地,即今河北省临漳县邺镇和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
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译文:西门豹立即发动民众开凿十二渠,对河水进行引流来灌溉民田)。引漳十二渠是中国战国初期以漳水为源的大型引水灌溉渠系,灌区在漳河以南(今河南省安阳市北) 。
扩展资料:
第一渠首在邺西18里,相延12里内有拦河低溢流堰12道,各堰都在上游右岸开引水口,设引水闸,共成12条渠道。灌区不到10万亩。漳水浑浊多泥沙,可以落淤肥田,提高产量,邺地因而富庶起来。东汉末年曹 *** 以邺为根据地,按原形式整修,二堰称为十二 ,改名天井堰。
东魏天平二年改建为天平渠,并成单一渠首,灌区扩大,后亦称万金渠。渠首在今安阳市北40余里,漳河南岸。隋唐以后这一带形成以漳水、洹水(今安阳河)为源的灌区。唐代复修天平渠,并开分支,灌田十万亩以上。清代、民国还有时修复利用。1959年动工在漳河上修建岳城水库。两岸分引库水,灌田数百万亩,代替了古灌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引漳十二渠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引漳十二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