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的习性

青蛙的习性,第1张

青蛙的习性为:适宜的温度、环境湿度要求高、怕阳光直射等。

1、适宜的温度

青蛙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改变。在自然条件下,青蛙生长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28℃。当冬季温度降至10℃以下时,摄食与活动逐步减弱;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洞穴或池底淤泥中冬眠。次年早春温度回升时结束冬眠。

2、环境湿度要求高

湿度是青蛙生存、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蛙类的皮肤没有保护体内水蒸发的组织结构,只靠皮肤腺体分泌的黏液来包吃体表的湿度显然是不够的。因此,蛙的栖息环境既要有水的池塘,还要有杂草丛生、温暖潮湿的环境。

3、怕阳光直射

青蛙昼伏夜出,怕阳光直射,但趋弱光,平时喜欢在向阳、有阴的草丛中栖息。光照对蛙体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均有促进作用,如长期在黑暗处生活,其生殖腺难以发育成熟,甚至停止产卵和排精。

青蛙的特征

1、青蛙睁着眼睛睡觉,青蛙的夜视能力很强,青蛙不能生活在海里或任何咸水里。

2、青蛙的平均寿命在10-14岁之间,并不是所有的青蛙都有蹼状的脚趾。青蛙的耳朵叫作鼓室,就在眼睛后面。

3、青蛙除南极洲以外,在地球随处可见。每一种青蛙都会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1、基本习性

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有人估计,一只青蛙一天可捕食70个虫子,一年可消灭害虫15 000只。

2、捕食习性

青蛙是杂食性动物,其中植物性食物只占食谱的7%左右;动物性食物约占食谱的93%。从解剖的60只青蛙中发现,在动物性食物中,被吞食的动物涉及四门、四纲、十目、三十多个科。

3、鸣声习性

青蛙嘴边有个鼓鼓囊囊的东西,能发出声音。它最爱在夏天的雨天放声歌唱,炎热的夏天,青蛙一般都躲在草丛里,偶尔喊几声,时间也很短。如果有一只叫,旁边的也会随着叫几声,好像在对歌似的。

扩展资料:

青蛙形态特征:

青蛙头上有两只圆而突出的眼睛,一张又宽又大的嘴、舌头很长。身体的背上是绿色带有深色条纹,腹部是白色。身体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脚趾间有蹼。青蛙是两栖动物,能在地上跳,也能在水里游,会发出“呱呱”的声音,雄的叫声响亮。

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绝大部分青蛙通过体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种青蛙进化至体内受精,部分会把受精卵排出体外孵化成蝌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9678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0
下一篇 2023-03-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