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邦和中国的关系是什么?

佤邦和中国的关系是什么?,第1张

佤邦在历史上为中国领土,唐代属于南诏国、宋代属于大理国。

佤邦与中国云南边境地区政府和人民来往密切,外事活动频繁,2007至2013年,云南电网公司普洱供电局孟连供电有限公司在电力供应方面对缅甸佤邦的替代产业和经济发展给予大力扶持,累计向缅甸佤邦境外供电6323.7万千瓦时。

佤邦与中国临沧地区的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的西盟、澜沧、孟连县等跨境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和人民保持着“胞波情谊”。在发展替代经济和共同打击毒品犯罪的斗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佤邦同时和云南昆明及中国沿海的省区及中国首都北京的一些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也得到了发展。

佤邦社会关系:

佤邦,或称缅甸第二特区或掸邦第二特区,位于阿佤山区,是缅甸联邦的一个自治区,曾为缅甸共产党根据地。

佤族在缅甸掸邦东北部享有高度自治权,缅甸官方将佤族自治区称为“掸邦第二特区”,但佤族将其自治区称为“佤邦”,并一直向中央政府申请将其升级为与掸邦同级别的省邦级行政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佤邦

佤邦与我国的云南接壤,曾经是我们的领土。境内的少数民族也与云南少数民族同根同源,佤邦官方语言为佤语和汉语,官方行文为中文,对中国有一种归属感

这里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一直都是我国的领土,不过随着缅甸变成英国殖民地以后,这里就不再安宁了。后来我们又正值抗战时期,在这样一个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这一区域的问题就只能被迫放下来了。

佤邦身居缅甸的内陆又全是山地,所以自身想要发展经济,对咱们云南省的依赖是可想而知的。佤邦的政府驻地邦康特区与我国的云南省只有一江之隔,159县道又比较方便。

佤邦说的是汉语,而且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基本和我们国内小县城里的孩子差不多,更重要的是老师说汉语,教科书也是汉语,生活上手机信号也基本走的是咱们国内的运营商,佤邦事实上对咱们的文化有着更多的认同感。

缅甸是个多民族国家,按照官方统计,有缅族、克伦族、掸族和克钦族等135个民族,其中缅族约占总人口的65%。1948年,缅甸独立后,全国分为7个省、7个邦和联邦区,缅族占多数的省级行政区称为“省”,为中央直管,少数民族聚居的省级行政区称为“邦”,拥有较大程度的自治权,甚至有的邦还拥有军队,一定程度上成了“国中之国”。▲缅甸的一级行政区为“省+邦”的形式而由于缅甸东北部和中国接壤,长期以来中国的中原王朝对这里实行直接或者间接的管理,导致缅甸现在不少民族都和中国有渊源,出现了很多跨国民族,其中有佤族、傈僳族等。其中,佤族在中国的人口约43万,在缅甸的人口超过60万。缅甸佤族人将其聚居地区称为“佤邦”,当地官方语言为汉语的西南官话,法定货币为人民币,连学校教材都是使用人教版的书。因为和中国有极高的相似度,因此被称为“缅甸小中华”。但仔细看地图就会发现,佤邦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被一分为二,中间不相连。而且佤邦这个“邦”并不是官方7邦之一,而是隶属于7邦中的掸邦,缅甸官方将其称为“掸邦第二特区”(“掸邦第一特区”为果敢地区)。▲分成南北两块地区的佤邦佤族却认为自治区和掸邦是平行关系,一直向缅甸中央政府申请将其升级为与掸邦同级别的一级行政区。佤邦为何自认为是和掸邦平起平坐的关系,且被分为南北两部分呢?一、逐步发展壮大的缅族和泰族缅甸面积约67.7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40位,属“大型国家”之列,其形状宛如一颗钻石,又像一个倒U字形。北部的野人山、东部的掸邦高原和西部的那加丘陵、若开山脉,将中部和南部的伊洛瓦底江冲积平原细心地呵护起来。▲缅甸最精华的部分在于中间的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平原缅甸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域,就是中部和南部肥沃的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海权意义重大的马来半岛的突出部,这些地区分布着缅甸的7个省,是缅族人聚居的地方。而缅甸的7个邦,即克钦邦、克耶邦、克伦邦、钦邦、孟邦、若开邦、掸邦则分别聚居着7个缅甸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克钦族、克耶族、克伦族、钦族、孟族、若开族、掸族,其他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则主要混居在7个邦中。占据了最好的地盘、从事农业耕种的缅族人显然发展出比山区少数民族更加发达的文明和更加强大的实力,这也使得他们长久以来一直能够守住地盘并开展对外扩展。然而,实力最强的缅族其实并不是这块土地上的原住民,而是居于北方的古羌人中叫做白狼羌的一支发展而来。自有史记载以来,自然条件最好的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平原为骠人所控制,于公元7世纪建立骠国。▲骠人城邦的分布到中国唐代时,骠国国势达到极盛,《旧唐书》和《新唐书》均有 “骠国” 专条。7世纪中叶,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白狼羌被松赞干布领导的吐蕃所灭,开始了流离失所的生活,其中一支沿伊洛瓦底江南迁到了今缅甸中部。长期以来,中国西南地区和中缅边境的山区都处于秦汉等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之外,当地的大民族不断兼并小民族,形成了一些独立的国家,秦汉时期为哀牢国、唐朝为南诏国,均为泰族人的祖先在内的众多民族建立的国家,范围包括佤族人聚居的阿佤山区。▲南诏国与唐、吐蕃、骠国等国为邻公元832年,骠国被南诏国所灭,白狼羌趁机收编周边骠人,在不断扩张中与骠人、孟人逐渐融合形成缅族,并牢牢占据了伊洛瓦底江下游最肥沃的土地。公元849年,在很好自然条件基础上发展壮大的缅族人建立了蒲甘王朝,1057年,国王阿奴律陀从平原地区向周边山区扩张,不断收服周边的小民族,形成了缅族人为主体、周边小民族称臣纳贡的“统一形势”。▲蒲甘王朝是缅甸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在缅甸东北方的南诏国先是臣服于唐朝,后又因长期与中原王朝唐朝战争,国力日趋衰弱,“屡覆众,国耗虚”,公元902年,权臣篡位,南诏正式灭亡。失势的泰族人开始南迁西徙,在伊洛瓦底江、怒江流域地区建立泰族政权。公元13世纪,蒙古人突然崛起,席卷欧亚大陆,泰族政权被蒙古大军占领,元朝击败大理国,正式将云贵高原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云南正式被中原王朝直管,但在云南和缅甸边境少数民族众多边远地区,则实行“土司制度”。大量泰族再一次南迁西进,逐步向中南半岛及南亚次大陆迁徙。其中,迁徙到湄南河流域的泰族人逐步强大起来。佤族由于较为弱小,人口也少,很大程度上是随着泰族这样的大民族一起发展和迁徙。元、明两代,泰(傣)族地区先后进入了封建领主制社会,中原王朝在这里设置的土司管理制度,是一种比较松散的治理关系,土司类似于独立的地方政府。由于佤族人聚居的地区属于泰(傣)族世袭土官封地的一部分,加上缅甸长期以来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因此滇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也未签订边界条约。二、缅泰大战300年与现代国家形成14世纪,泰族人乌通王实现了对泰人各政权的统一,定都阿瑜陀耶,史称阿瑜陀耶王国。阿瑜陀耶王国的疆域曾覆盖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鼎盛时的阿瑜陀耶帝国16世纪,缅甸的东吁王朝强大起来,在国王莽瑞体领导下统一了缅甸,开始挑战中南半岛泰族国家一家独大的局面。这一时期,缅族人和泰族人的政权都是中南半岛上的强大势力。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缅族人和泰族人之间为兼并土地、掠夺劳动力和取得中南半岛政治经济优势,断断续续交手近三百年,泰国总体处于劣势,强大的缅甸东吁王朝曾一度在泰国建立起傀儡政权,将泰国变成了自己的附庸,此后泰国趁缅甸内乱开展反击,双方实力此消彼长,谁也无法真正控制谁。双方国力逐渐变得均衡,大规模冲突也就逐渐演变为局部的边境冲突。▲1575年缅甸(东吁帝国)的疆域18世纪后期,英法两国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争夺殖民地。1858年,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法国不甘心丧失在这个地区的特权,而从越南入侵中南半岛。英国既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也为了阻止法国独占中南半岛,开始从印度入侵中南半岛。1885年,缅甸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缅泰三百年的世纪大战宣告结束。英法两国在中南半岛激烈争夺,但是又不想爆发战争,而泰国正好位于英法殖民地之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缓冲地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60235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