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商誉?

什么是商誉?,第1张

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

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合并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商誉是能使企业中的人、财、物等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最佳状态”的客观存在。商誉实际上是指企业上述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故好感价值论亦称无形资源论。

超额收益论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那个部分。这里的超额收益应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

下面情况下必须进行商誉减值:

比如收购资产净资产是1亿元,如果采用1亿元收购就不会形成商誉,但是收购资产每年盈利是5000万元,人家是不愿意以一亿元价格卖掉的,会按照盈利水平采用一个合理的估值水平才可能谈拢并购价格这就是资产溢价,并购成功以后就会有商誉。比如以20倍市盈率计算,并购资产价格就是10亿元,等于溢价10倍,这就造成了9亿元的商誉市值。

这9亿元就是基于未来每年都会有5000万利润的预期收益而得到的,并不是公司的实际存在资产。如果未来公司盈利都可以达到5000万元,甚至高于5000万元,就没有必要计提商誉减值,但是很多时候企业经营是无法预期的,一旦未来盈利低于5000万元,9亿元的预期收益减少了甚至就没有了,就必须进行商誉减值计提。

商誉是指购买方支付的超过被购买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只在企业合并中产生。商誉可以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自创商誉在会计上不予确认,不列入资产;合并商誉在企业合并过程中产生并予以确认,列入资产。

“商誉”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后期,最先是作为商业上的词汇出现的,“商誉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但早期的商誉并未引起会计界的重视。

拓展内容:

“三元论”

商誉的“三元论”:关于商誉的本质,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的三个论点,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这三个论点称作商誉的“三元论”。

好感价值论

好感价值论认为,商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有利的商业地位、良好的劳资关系、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等方面。

由于这些因素都是看不见摸不着,且又无法入账记录其金额,因此商誉实际上是指企业上述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故好感价值论亦称无形资源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商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60385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