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由于中外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和人民反清起义不断发生,清朝统治者担心洋人和汉人会结合起来反对清朝。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只留下广州粤海关,以免国人受到洋人洋货的沾染。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条规》,根据这一文件建立了“公行”机构。
公行是由官方允许的商人组成的垄断性外贸组织。外国人来广州做买卖必须经由公行,其行动也由公行的行商负责约束。外国商人只准在规定的时间,即每年的5月至10月间来广州进行贸易,期满必须离去。在广州期间他们只能住在由公行所设的“夷馆”内。
扩展资料:
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清朝统治者期望维护极权统治的心理观念是“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 。保障本地经济发展,免受外来力量的影响。清朝封建统治时期经济上自给自足,不依靠同时也很抵制外来商品。国防安全的出发,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合和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以免有间谍盗取本国资料。而且清朝政府对自己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过分盲目自大。
闭关锁国的正面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限制了猖獗的海上走私以及海盗行为。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闭关锁国的负面影响: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
没有明确的时间点,明末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时就已经开始实行闭关,认定中国清代前期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一、明朝时期实施海禁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业(商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而后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二、清朝时期1、前期政策:清廷对来华贸易的外国商船,沿袭明朝成规,不许进入广州,只准于澳门交易。随后,由于东南海上郑成功抗清力量的存在,清廷愈严出海之禁。2、康熙开关:顺治至康熙初年,欧洲国家,首先是荷兰,接着是英、法、葡萄牙等国,相继与清朝建立贡市贸易关系。3、乾隆时期:清政府又实行商行制度,即广州十三行,以进行垄断。扩展资料:正面影响:1、从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限制了猖獗的海上走私以及海盗行为。2、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3、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负面影响:1、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2、文化上,经济上,科学上无法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技术思想难以发展,整体上呈现帝国黄昏现象。3、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阻隔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闭关锁国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