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文中所述的中台,特指电商业务中台。
一、“屏障”思维的由来
在我之前写的一篇总结文章《我做中台这5年:转转中台发展的整体回顾》中,我将过去转转中台的发展分为了5个阶段。
其中,对第四阶段定义的关键词就是“建立屏障”。也正在这个时间点之前,我脑海中有了屏障这个思维。
回顾当时的中台内外环境,正如上边图中描述的那样。
因为中台在此之前,一直处于在能力建设和项目集中攻坚的阶段,对公司对业务我们的交付原则是先有后优,导致中台在内部建设投入的资源几乎为0。
这种现在回想起来,只想别人不想自己的做法,其实是我的一个失误。
因为问题集中爆发,不仅导致了中台内部的并发事情压力很大,同时业务对中台评价负面也让大家情绪很低。
二、定位问题与解法
面对以上状态,其实感官上我们都能知道有很多问题,但是我们还是想要比较系统化地全面定位下问题。
于是,我们开始了较大范围的内部产研访谈和外部反馈收集。
我们将问题归纳分析之后,按照以中台为中心,大概有3个大的交互角色:上游业务方、终端用户、下游业务方。
接下来,我们分别展开讲解:
1. 上游业务与中台之间
1)问题:沟通成本比较高,交付质量与效率低,对接感受不太好
经过深层次的分析,我们发现沟通成本高,是因为我们面向的沟通节点太多,画了一张图:
中台面向的上游业务有很多,而中台子域也有很多。它们之间的信息往来,基本就是以上杂乱的线条。
站在业务视角,中台纵深逻辑复杂以及横向联动性强,造成每个业务需要与中台多个人进行沟通,并且可能前后反复,对接效率降低;
站在中台视角,每个子域,都会同时遇到有多个业务方与他沟通,响应质量变差,更别提能够前置去了解业务动态,做动态预留和架构设计了。
于是,就形成了整体沟通成本高,对接感受差的结局。
2)解法:中台BP机制&中台平台化系统建设
面对以上2个问题,我们找到了2个解题举措:
第一个,是减少沟通节点,进而提升整体沟通效率,即形成“BP机制”的屏障。
第二个,是减少非必要沟通,让系统沉淀取代人,即形成“平台化系统”的屏障。
① 重构沟通协作节点
从业务视角来看,如何减少我的沟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