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名称的来历?

成都名称的来历?,第1张

成都”系氐羌语,“成”为蜀人自称,意为高原人;“都”意为地区,地方。即“成”人的地方之意。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拓展资料:

关于成都名字的由来还有另外两种说法:

“成都”两字是中原人对蜀语的一种音译。当时古蜀人称自己的都城(成都)为""dudu”,也即蜀都的意思,因为古代的“蜀”字读音为""du”。中原汉人把蜀都音译作“成都”,即意指那是蜀国最后的都市,虽然夕阳无限好,但是已近黄昏了一一就在古蜀开明王朝迁都不久,秦国的金戈铁马碾碎了开明王朝的美梦,古蜀国的历史也随之画上了句号,因此成都即“最后的都市”;

古代蜀地蚕丛氏发明了城墉,因而蚕丛这支部落又被称做“崇墉”。随着朝代的更迭,到古蜀国开明王朝时,其部族仍称“崇庸”或“庸成”,简称为“成”;而“都”的意思无外乎“人之所聚亦曰都”,所以就称开明王朝的首都为“成都”了。

成都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公元前4世纪以前成都就为蜀国的都城,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日成都。”秦置成都县。1930年设“成都市”。成都,简称“蓉”,因五代孟蜀后主时,成都城上遍植“木芙蓉”,因名“芙蓉城”,简称“蓉城”或“蓉”。

参考资料:成都 (四川省省会) 百度百科

成都名字的由来和历史: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始设蜀郡并成都县,此为成都建置之始,也是成都有准确的历史纪年之始。公元前311年,秦王下令创筑成都城,并按秦国都城咸阳的格局和建制来规划成都城,这是成都有文献记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之始,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自先秦迄清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成都一直是县、郡、州、府、路、道、省的治所,其间先后成为大成、蜀汉、成汉、前蜀、后蜀、大蜀、大西7个地方政权的首府。

其他建制的名称代有变更,但“成都县”一名2000多年始终没变过,成都城区也一直归“成都县”管辖。唐贞观十七年(643年),成都县分设华阳县(初名蜀县)。成都从此由两县共管一城。

4500年前的成都人:

宝墩人在成都平原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城市,他们修筑起高大的城墙用来抵御野兽、洪水,在城墙周围还有精致的护城河用来排水泄洪——这种种都说明了远古时期成都平原水患很严重。

作为早期的“成都人”,宝墩人种植水稻当作自己的主食,他们还驯服了野生的猪、羊开启了畜牧业,农闲之余,宝墩人还会约上三五好友驾着一叶扁舟在家门口的河流中捕鱼虾、螃蟹来吃。

在和大自然斗智斗勇的时候,宝墩人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才能,尽情改造着自己的家园。

受制于知识的局限性,宝墩人狩猎、耕作使用的是精心打磨过的石器,居住的是木骨或竹骨泥墙搭建起的房屋。富裕的家庭,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用精美的陶器烹饪、盛放东西。

成都是氐羌语,成为蜀人自称,意为高原人;都意为地区、地方。成都即成人的地方之意。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记载,以周太王从梁山至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

还有一种说法是,成都两字是中原人对蜀语的一种音译。当时古蜀人称自己的都城为dudu,即蜀都的意思,因为古代的蜀字读音为du。

中原汉人把蜀都音译作成都,即意指那是蜀国最后的都市。因为在古蜀开明王朝迁都不久,秦国吞并了古蜀国,古蜀国的历史由此画上了句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60691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3
下一篇 2023-0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