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指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2、中国现代史的四个时期分别列出来,写上哪一年到哪

1、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指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2、中国现代史的四个时期分别列出来,写上哪一年到哪,第1张

一、1949-1956年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二、中国现代史的四个时期。

1、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12月)——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政治:完成土地改革运动,和平解放西藏。

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

外交: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其中“一边倒”方针对促进经济恢复。

2、曲折发展时期(1956~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经济: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外交:反对来自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外交关系。

3、十年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严重错误

政治:中央领导人错误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认为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敌我阶级矛盾,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

经济:工农业生产秩序遭到破坏。

外交: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政治:制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得到重建并获得发展。

经济:对内改革,实行农村承包责任制,实行对外开放。

外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理论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三、1956年12月,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扩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中国经历了长期的动乱与战争,社会矛盾尖锐,经济水平落后,货币贬值,交通运输不畅。建国后,一个全面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共产主义社会便迅速建立起来。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在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后,双方进入胶着状态。1953年7月27日双方签署停战协定。

1951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正式和平“解放”。至此,中国领土除台湾和其他一些海岛及香港、澳门等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在1950年代早期,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农村土地集体化以及社会改革。新的政府成功地抑止了通货膨胀、重振经济,并且建立起了因战火而受到严重损害的工业体系,也因此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支持。

中国共产党对当时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大影响:共产党获得了广泛民意支持,政府根据党的政策灵活应变,党的基层组织深入到中下层劳工、妇女以及其它群众中。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现代史

百度百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中国开始了独立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至此中国开始了长达2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在探索中,既取得巨大成就,又发生许多失误甚至是全局性的重大失误。可以说,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的,发生的错误和遭致的挫折也是相当严重的。这种错综复杂、艰难曲折的探索历史,从正反两个方面都留下了探索的足迹和深刻的历史经验。主要经验如下:第一,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主要表现是: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低标准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能够自行生产汽车、飞机、轮船等重型装备;在全国建立了一大批国有企业;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有很大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各方面专业人才;科学技术有重大突破,开发了大型电子计算机,自力更生地成功发射了“两d一星”。这些成绩的取得,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二,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取得重要理论成果。(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这个论述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后来的改革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用不同方法处理不同性质的矛盾,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二)关于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发展的阶段性。提出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的论断,不可以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三)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和现代化的目标与步骤。毛泽东提出要走出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工业化道路。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和以工业为主导;要坚持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共同发展;要坚持国防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四)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针。经济方面,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过早取消商品生产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仍有商品生产,主张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政治方面,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防止领导机关特殊化、官僚化和形成特权阶层,坚持民主集中制。(五)关于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尽可能多地争取一些外援。(六)关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建国以后,毛泽东、周恩来为我国制定了不受资本主义也不受某个社会主义大国左右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周恩来依据列宁的两个体系和平共处的思想,进一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相互关系的准则,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七)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调要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党和非党(民主党派),国家、集体和个人,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国和外国五个关系问题。处理好这五个关系的意义。(八)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必须从思想理论、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腐败和防止和平演变等各个方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第三,在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探索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正面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反面的历史经验。在探索中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都是党的宝贵财富。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是反“左”的,在社会主义时期他的晚年在探索中所犯的错误也是“左”的,其原因是极为复杂的,有的是来自指导思想的“左”,有的是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和问题的误判,有的是对现阶段基本国情缺乏深刻了解,有的是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不足,有的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有的是几种原因兼而有之。“万事开头难”。探索中发生“左”的失误可分两类。一类是经济建设的急于求成。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就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急于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愿望是好的,但用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实现赶超英国的高指标,严重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结果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导致三年困难。另一类是在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对一定范围存在的阶级斗争看得越来越重,不断地开展各种政治运动。对阶级斗争的认识和提法不断升格,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到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再到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实践上从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到1959年的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再到1963年-1965年的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最后发展到1966年-1976年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可以说,“大跃进”干扰和冲击了探索,“文化大革命”走偏了方向,几乎中断了探索。文化大革命是反面教训。正是这些教训,为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提供了经验。最后,通过总结经验和不断的探索,终于走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康庄大道,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了。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1.1950年平抑全国物价和统一财经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2.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第二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1.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1953年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逐步进行三大改造。3.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1956年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也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或十年探索。十年探索指的是在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的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班子对于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摸索道路 这期间比较著名的有大跃进 ,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运动。他们想要探索出一条不靠着资本主义那一套的经济发展方向,同时 又要控制人民的思想,以巩固共产党的统治。因此设计出了一套计划型经济。所以就应运而生了各种各样的票。而社会主义的探索却不会停止,把社会主义探索带上正轨的则是邓小平同志。之前当然也并不能说是歧途因为没有知错 ,就没有成功。从三大改造结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1956~1978)一直都处在探索阶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60838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4
下一篇 2023-03-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