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意为飞舞的天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天指苍穹,但也认为天有意志,称为天意。在佛教中,娑婆世界由多层次组成,有诸多天界的存在,这些天界的众生为天人,个别称为天神,天即此意。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飞天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他们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内。
飞天是歌神乾闼婆和乐神紧那罗的化身。
飞天是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总计4500余身。其数量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和中国佛教石窟寺庙中,保存飞天最多的石窟。
艺术形象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佛教天人和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事融合为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
它是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云而不依靠云,主要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敦煌飞天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家最天才的创作,是世界美术史上的一个奇迹。
飞天是一个汉语词语,有3个意义。1.飞向天空。
例句:
唐 李邕《日赋》:“乍出海而融朗,忽飞天而光大。”
唐 韦执中《白云无心赋》:“徒见其纡馀上汉,缭绕飞天。”
2.飞龙在天”的略称。比喻王者得天下,有龙兴之象。
语出《易·乾》:“九五,飞龙在天。” 孔颖达 疏:“犹若圣人有龙德,飞腾而居天位。” 唐 黄滔《周以龙兴赋》:“一旦飞天,霹破 殷辛之国。”
3.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神。
梵语称神为“提婆”。因“提婆”有天的意思,故译为飞天。 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窟顶有莲花。四角上,飞天翱翔。”
飞天,佛家语,即乾闼婆(Gandhanra),又作犍闼婆、犍闼缚、紧那罗,是佛教中天帝司乐之神,又称香神,乐神、香音神。
飞天一词出自于《洛阳伽蓝记》卷二载:“石桥南道,有景兴尼寺,亦阉官等所共立也。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飞天最早诞生于古印度,后传入中国,与中国艺术融合。魏晋南北朝初期,壁画中的飞天亦称飞仙。莫高窟的492个洞窟中,几乎皆画有飞天。
飞天是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大智度论》中说:“乾闼婆是诸天伎人,随逐诸天,为诸天作乐。”飞天男女不分,职能不分,以香为食,不近酒肉,有佛陀出现的场合,便一定有飞天存在。《阿闼婆吠陀》中说飞天有6,333个,每当天上举行佛会,便凌空飞舞,抛洒鲜花,以作歌舞,用歌声、舞姿、音乐、鲜花、食物供养诸佛。
道教也有飞天。董思靖在《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指出:“飞天大圣无极神王者, 如《度人经》中所载十方飞天神王是也。谓之飞天, 言其迹之无滞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