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启mysql的log-bin日志

如何开启mysql的log-bin日志,第1张

mysql有以下几种日志

错误日志: -log-err

查询日志: -log

慢查询日志: -log-slow-queries

更新日志: -log-update

二进制日志: -log-bin

在mysql的安装目录下,打开my.ini,在后面加上上面的参数,保存后重启mysql服务就行了。

例如:#Enter a name for the binary log. Otherwise a default name will be used.

#log-bin=#Enter a name for the query log file. Otherwise a default name will be used.

#log=#Enter a name for the error log file. Otherwise a default name will be used.

log-error=#Enter a name for the update log file. Otherwise a default name will be used.

#log-update=

上面只开启了错误日志,要开其他的日志就把前面的“#”去掉

查看命令:①show variables like 'log_%'查看所有的log命令

②show variables like 'log_bin'查看具体的log命令

当启动Binlog后,事务会产生Binlog Event,这些Event被看做事务数据的一部分。因此要保证事务的Binlog Event和InnoDB引擎中的数据的一致性。所以带Binlog的CrashSafe要求MySQL宕机重启后能够保证:

- 所有已经提交的事务的数据仍然存在。

- 所有没有提交的事务的数据自动回滚。

- 所有已经提交了的事务的Binlog Event也仍然存在。

- 所有没有提交事务没有记录Binlog Event。

这些要求很好理解,如果重启后数据还在,但是Binlog Event没有了,就没办法复制到其他节点上了。如果重启后,数据没了,但是Binlog Event还在,那么不存在的数据就会被复制到其他节点上,从而导致主从的不一致。

为了保证带Binlog的CrashSafe,MySQL内部使用的两阶段提交(Two Phase Commit)。

2 - MySQL的Two Phase Commit(2PC)

在开启Binlog后,MySQL内部会自动将普通事务当做一个XA事务来处理:

- 自动为每个事务分配一个唯一的ID

- COMMIT会被自动的分成Prepare和Commit两个阶段。

- Binlog会被当做事务协调者(Transaction Coordinator),Binlog Event会被当做协调者日志。

想了解2PC,可以参考文档:【https://en.wikipedia.org/wiki/Two-phase_commit_protocol。】

- 分布式事务ID(XID)

使用2PC时,MySQL会自动的为每一个事务分配一个ID,叫XID。XID是唯一的,每个事务的XID都不相同。XID会分别被Binlog和InnoDB记入日志中,供恢复时使用。MySQ内部的XID由三部分组成:

- 前缀部分

前缀部分是字符串"MySQLXid"

- Server ID部分

当前MySQL的server_id

- query_id部分

为了保证XID的的唯一性,数字部分使用了query_id。MySQL内部会自动的为每一个语句分配一个query_id,全局唯一。

参考代码:sql/xa。h的struct xid_t结构。

- 事务的协调者Binlog

Binlog在2PC中充当了事务的协调者(Transaction Coordinator)。由Binlog来通知InnoDB引擎来执行prepare,commit或者rollback的步骤。事务提交的整个过程如下:

1. 协调者准备阶段(Prepare Phase)

告诉引擎做Prepare,InnoDB更改事务状态,并将Redo Log刷入磁盘。

2. 协调者提交阶段(Commit Phase)

2.1 记录协调者日志,即Binlog日志。

2.2 告诉引擎做commit。

注意:记录Binlog是在InnoDB引擎Prepare(即Redo Log写入磁盘)之后,这点至关重要。

在MySQ的代码中将协调者叫做tc_log。在MySQL启动时,tc_log将被初始化为mysql_bin_log对象。参考sql/binlog.cc中的init_server_components():

if (opt_bin_log) tc_log= &mysql_bin_log

而在事务提交时,会依次执行:

tc_log->prepare();

tc_log->commit();

参考代码:sql/binlog.cc中的ha_commit_trans()。当mysql_bin_log是tc_log时,prepare和commit的代码在sql/binlog.cc中:

MYSQL_BIN_LOG::prepare();

MYSQL_BIN_LOG::commit();

-协调者日志Xid_log_event

作为协调者,Binlog需要将事务的XID记入日志,供恢复时使用。Xid_log_event有以下几个特点:

- 仅记录query_id

因为前缀部分不变,server_id已经记录在Event Header中,Xid_log_event中只记录query_id部分。

- 标志事务的结束

在Binlog中相当于一个事务的COMMIT语句。

一个事务在Binlog中看起来时这样的:

Query_log_event("BEGIN")DML产生的events Xid_log_event

- DDL没有BEGIN,也没有Xid_log_event 。

- 仅InnoDB的DML会产生Xid_log_event

因为MyISAM不支持2PC所以不能用Xid_log_event ,但会有COMMIT Event。

Query_log_event("BEGIN")DML产生的eventsQuery_log_event("COMMIT")

问题:Query_log_event("COMMIT")和Xid_log_event 有不同的影响吗?

- Xid_log_event 中的Xid可以帮助master实现CrashSafe。

- Slave的CrashSafe不依赖Xid_log_event

事务在Slave上重做时,会重新产生XID。所以Slave服务器的CrashSafe并不依赖于Xid_log_event 。Xid_log_event 和Query_log_event("COMMIT"),只是作为事务的结尾,告诉Slave Applier去提交这个事务。因此二者在Slave上的影响是一样的。

3 - 恢复(Recovery)

这个机制是如何保证MySQL的CrashSafe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里我们假设用户设置了以下参数来保证可靠性:

- 恢复前事务的状态

在恢复开始前事务有以下几种状态:

- InnoDB中已经提交

根据前面2PC的过程,可知Binlog中也一定记录了该事务的的Events。所以这种事务是一致的不需要处理。

- InnoDB中是prepared状态,Binlog中有该事务的Events。

需要通知InnoDB提交这些事务。

- InnoDB中是prepared状态,Binlog中没有该事务的Events。

因为Binlog还没记录,需要通知InnoDB回滚这些事务。

- Before InnoDB Prepare

事务可能还没执行完,因此InnoDB中的状态还没有prepare。根据2PC的过程,Binlog中也没有该事务的events。 需要通知InnoDB回滚这些事务。

- 恢复过程

从上面的事务状态可以看出:恢复时事务要提交还是回滚,是由Binlog来决定的。

- 事务的Xid_log_event 存在,就要提交。

- 事务的Xid_log_event 不存在,就要回滚。

恢复的过程非常简单:

- 从Binlog中读出所有的Xid_log_event

- 告诉InnoDB提交这些XID的事务

- InnoDB回滚其它的事务

Binlog基本配制与格式设定

1.基本配制

Mysql BInlog日志格式可以通过mysql的my.cnf文件的属性binlog_format指定。如以下:

binlog_format = MIXED //binlog日志格式

log_bin =目录/mysql-bin.log//binlog日志名

expire_logs_days = 7//binlog过期清理时间

max_binlog_size 100m//binlog每个日志文件大小

2.Binlog日志格式选择

Mysql默认是使用Statement日志格式,推荐使用MIXED.

由于一些特殊使用,可以考虑使用ROWED,如自己通过binlog日志来同步数据的修改,这样会节省很多相关 *** 作。对于binlog数据处理会变得非常轻松,相对mixed,解析也会很轻松(当然前提是增加的日志量所带来的IO开销在容忍的范围内即可)。

3.mysqlbinlog格式选择

mysql对于日志格式的选定原则:如果是采用 INSERT,UPDATE,DELETE 等直接 *** 作表的情况,则日志格式根据 binlog_format 的设定而记录,如果是采用 GRANT,REVOKE,SET PASSWORD 等管理语句来做的话,那么无论如何 都采用 SBR 模式记录 《Linux就该这么学》一起学习linux

4.Mixed日志说明:

在slave日志同步过程中,对于使用now这样的时间函数,MIXED日志格式,会在日志中产生对应的unix_timestamp()*1000的时间字符串,slave在完成同步时,取用的是sqlEvent发生的时间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另外对于一些功能性函数slave能完成相应的数据同步,而对于上面指定的一些类似于UDF函数,导致Slave无法知晓的情况,则会采用ROW格式存储这些Binlog,以保证产生的Binlog可以供Slave完成数据同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61492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6
下一篇 2023-03-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