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mysql写入速

如何优化mysql写入速,第1张

单机MySQL数据库的优化

一、服务器硬件对MySQL性能的影响

①磁盘寻道能力 (磁盘I/O),我们现在上的都是SAS15000转的硬盘。MySQL每秒钟都在进行大量、复杂的查询 *** 作,对磁盘的读写量可想而知。所以,通常认为磁 盘I/O是制约MySQL性能的最大因素之一,对于日均访 问量在100万PV以上的Discuz!论坛,由于磁盘I/O的制约,MySQL的性能会非常低下!解决这一制约因素可以考虑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使用RAID1+0磁盘阵列,注意不要尝试使用RAID-5,MySQL在RAID-5磁盘阵列上的效率不会像你期待的那样快。

②CPU 对于MySQL应用,推荐使用DELL R710,E5620 @2.40GHz(4 core)* 2 ,我现在比较喜欢DELL R710,也在用其作Linuxakg 虚拟化应用;

③物理内存对于一台使用MySQL的Database Server来说,服务器内存建议不要小于2GB,推荐使用4GB以上的物理内存,不过内存对于现在的服务器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工作中遇到高端服务器基本上内存都超过了32G。

我们工作中用得比较多的数据库服务器是HP DL580G5和DELL R710,稳定性和性能都不错;特别是DELL R710,我发现许多同行都是采用它作数据库的服务器,所以重点推荐下。

二、MySQL的线上安装我建议采取编译安装的方法,这样性能上有较大提升,服务器系统我建议用64bit的Centos5.5,源码包的编译参数会默 认以Debgu模式生成二进制代码,而Debug模式给MySQL带来的性能损失是比较大的,所以当我们编译准备安装的产品代码时,一定不要忘记使用“— without-debug”参数禁用Debug模式。而如果把—with-mysqld-ldflags和—with-client-ldflags二 个编译参数设置为—all-static的话,可以告诉编译器以静态方式编译和编译结果代码得到最高的性能。使用静态编译和使用动态编译的代码相比,性能 差距可能会达到5%至10%之多。我参考了简朝阳先生的编译参数,特列如下,供大家参考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mysql –without-debug –without-bench –enable-thread-safe-client –enable-assembler –enable-profiling –with-mysqld-ldflags=-all-static –with-client-ldflags=-all-static –with-charset=latin1 –with-extra-charset=utf8,gbk –with-innodb –with-csv-storage-engine –with-federated-storage-engine –with-mysqld-user=mysql –without-我是怎么了ded-server –with-server-suffix=-community –with-unix-socket-path=/usr/local/mysql/sock/mysql.sock

三、MySQL自身因素当解决了上述服务器硬件制约因素后,让我们看看MySQL自身的优化是如何 *** 作的。对 MySQL自身的优化主要是对其配置文件my.cnf中的各项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下面介绍一些对性能影响较大的参数。

下面,根据以上硬件配置结合一份已经优化好的my.cnf进行说明:

#vim /etc/my.cnf

以下只列出my.cnf文件中[mysqld]段落中的内容,其他段落内容对MySQL运行性能影响甚微,因而姑且忽略。

[mysqld]

port = 3306

serverid = 1

socket = /tmp/mysql.sock

skip-locking

#避免MySQL的外部锁定,减少出错几率增强稳定性。

skip-name-resolve

#禁止MySQL对外部连接进行DNS解析,使用这一选项可以消除MySQL进行DNS解析的时间。但需要注意,如果开启该选项,则所有远程主机连接授权都要使用IP地址方式,否则MySQL将无法正常处理连接请求!

back_log = 384

#back_log参数的值指出在MySQL暂时停止响应新请求之前的短时间内多少个请求可以被存在堆栈中。 如果系统在一个短时间内有很多连接,则需要增大该参数的值,该参数值指定到来的TCP/IP连接的侦听队列的大小。不同的 *** 作系统在这个队列大小上有它自 己的限制。 试图设定back_log高于你的 *** 作系统的限制将是无效的。默认值为50。对于Linux系统推荐设置为小于512的整数。

key_buffer_size = 384M

#key_buffer_size指定用于索引的缓冲区大小,增加它可得到更好的索引处理性能。对于内存在4GB左右的服务器该参数可设置为256M或384M。注意:该参数值设置的过大反而会是服务器整体效率降低!

max_allowed_packet = 4M

thread_stack = 256K

table_cache = 614K

sort_buffer_size = 6M

#查询排序时所能使用的缓冲区大小。注意: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是每连接独占,如果有100个连接,那么实际分配的总共排序缓冲区大小为100 × 6 = 600MB。所以,对于内存在4GB左右的服务器推荐设置为6-8M。

read_buffer_size = 4M

#读查询 *** 作所能使用的缓冲区大小。和sort_buffer_size一样,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也是每连接独享。

join_buffer_size = 8M

#联合查询 *** 作所能使用的缓冲区大小,和sort_buffer_size一样,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也是每连接独享。

myisam_sort_buffer_size = 64M

table_cache = 512

thread_cache_size = 64

query_cache_size = 64M

#指定MySQL查询缓冲区的大小。可以通过在MySQL控制台观察,如果Qcache_lowmem_prunes的值非常大,则表明经常出现缓冲不 够 的情况;如果Qcache_hits的值非常大,则表明查询缓冲使用非常频繁,如果该值较小反而会影响效率,那么可以考虑不用查询缓 冲;Qcache_free_blocks,如果该值非常大,则表明缓冲区中碎片很多。

tmp_table_size = 256M

max_connections = 768

#指定MySQL允许的最大连接进程数。如果在访问论坛时经常出现Too Many Connections的错误提 示,则需要增大该参数值。

max_connect_errors = 1000

wait_timeout = 10

#指定一个请求的最大连接时间,对于4GB左右内存的服务器可以设置为5-10。

thread_concurrency = 8

#该参数取值为服务器逻辑CPU数量*2,在本例中,服务器有2颗物理CPU,而每颗物理CPU又支持H.T超线程,所以实际取值为4*2=8;这个目前也是双四核主流服务器配置。

skip-networking

#开启该选项可以彻底关闭MySQL的TCP/IP连接方式,如果WEB服务器是以远程连接的方式访问MySQL数据库服务器则不要开启该选项!否则将无法正常连接!

table_cache=1024

#物理内存越大,设置就越大。默认为2402,调到512-1024最佳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4M

#默认为2M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

#设置为0就是等到innodb_log_buffer_size列队满后再统一储存,默认为1

innodb_log_buffer_size=2M

#默认为1M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8

#你的服务器CPU有几个就设置为几,建议用默认一般为8

key_buffer_size=256M

#默认为218,调到128最佳

tmp_table_size=64M

#默认为16M,调到64-256最挂

read_buffer_size=4M

#默认为64K

read_rnd_buffer_size=16M

#默认为256K

sort_buffer_size=32M

#默认为256K

thread_cache_size=120

#默认为60

query_cache_size=32M

※值得注意的是:

很多情况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如果Key_reads太大,则应该把my.cnf中Key_buffer_size变大,保持Key_reads/Key_read_requests至少1/100以上,越小越好。

二、如果Qcache_lowmem_prunes很大,就要增加Query_cache_size的值。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通过参数设置进行性能优化所带来的性能提升,可能并不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产生质的飞跃,除非是之前的设置存在严重不合理的情况。我们 不能将性能调优完全依托于通过DBA在数据库上线后进行的参数调整,而应该在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就尽可能减少性能问题。

【51CTO独家特稿】如果单MySQL的优化始终还是顶不住压力时,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考虑MySQL的高可用架构(很多同学也爱说成是MySQL集群)了,目前可行的方案有:

一、MySQL Cluster

优势:可用性非常高,性能非常好。每份数据至少可在不同主机存一份拷贝,且冗余数据拷贝实时同步。但它的维护非常复杂,存在部分Bug,目前还不适合比较核心的线上系统,所以这个我不推荐。

二、DRBD磁盘网络镜像方案

优势:软件功能强大,数据可在底层快设备级别跨物理主机镜像,且可根据性能和可靠性要求配置不同级别的同步。IO *** 作保持顺序,可满足数据库对数据一致 性的苛刻要求。但非分布式文件系统环境无法支持镜像数据同时可见,性能和可靠性两者相互矛盾,无法适用于性能和可靠性要求都比较苛刻的环境,维护成本高于 MySQL Replication。另外,DRBD也是官方推荐的可用于MySQL高可用方案之一,所以这个大家可根据实际环境来考虑是否部署。

三、MySQL Replication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MySQL Replication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提高系统扩展性的设计手段。众多的MySQL使用者通过Replication功能提升系统的扩展性后,通过 简单的增加价格低廉的硬件设备成倍 甚至成数量级地提高了原有系统的性能,是广大MySQL中低端使用者非常喜欢的功能之一,也是许多MySQL使用者选择MySQL最为重要的原因。

比较常规的MySQL Replication架构也有好几种,这里分别简单说明下

MySQL Replication架构一:常规复制架构--Master-slaves,是由一个Master复制到一个或多个Salve的架构模式,主要用于读压力大的应用数据库端廉价扩展解决方案,读写分离,Master主要负责写方面的压力。

MySQL Replication架构二:级联复制架构,即Master-Slaves-Slaves,这个也是为了防止Slaves的读压力过大,而配置一层二级 Slaves,很容易解决Master端因为附属slave太多而成为瓶劲的风险。

MySQL Replication架构三:Dual Master与级联复制结合架构,即Master-Master-Slaves,最大的好处是既可以避免主Master的写 *** 作受到Slave集群的复制带来的影响,而且保证了主Master的单点故障。

以上就是比较常见的MySQL replication架构方案,大家可根据自己公司的具体环境来设计 ,Mysql 负载均衡可考虑用LVS或Haproxy来做,高可用HA软件我推荐Heartbeat。

MySQL Replication的不足:如果Master主机硬件故障无法恢复,则可能造成部分未传送到slave端的数据丢失。所以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目前的网络 规划,选择自己合理的Mysql架构方案,跟自己的MySQL DBA和程序员多沟涌,多备份(备份我至少会做到本地和异地双备份),多测试,数据的事是最大的事,出不得半点差错,切记切记。

GTID 对于单源复制还是很方便,但是对于多源复制,这里就需要特别注意:

要先停止所有的从库 stop slave

然后清理本机所有的 GTID,reset master

再进行 SET @@GLOBAL.GTID_PURGED='xxxxx' gtid 设置

这里就会引入一个问题,如果是级联复制的情况下,reset master 的时候,会把本机的所有 binlog 清理掉。如果下一级的从库存在延迟,没有及时的把 binlog 传过去,就会造成主从中断,这里我们该怎么避免呢?看这里:

做 reset master 的时候,先看看下游的从库是否存在很大的延迟。如果存在,把当前的 binlog 和后面未同步的 binlog 全部备份下;

待添加好从库的 channel 后,再把未同步的 binlog 文件手动拷贝到 binlog 目录;

更新下 mysql-bin.index 文件;

注意,binlog 不能同名,需要手动更新下文件。

复制之所以工作得益于MySQL把对数据库的变更都记录在 binlog中,然后主库把它读出来,放到从库上去应用。当然binlog 的用途不仅限于此,比如 PITR等

在5.1.4版本以前,binlog格式只能是 statement -based replication ,在以后的版本中引入了 row-based replication 以及 mixed-based replication。

下面我会简单的介绍一下SBR、RBR、MBR 这三种格式下binlog是如何组织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三种格式下,replication是如何进行工作的。当然我主要介绍 RBR模式下的复制,因为RBR模式下我们的复制是认为是最安全的方式,即使是使用MBR也会有可能踩到坑。

在MySQL中,Binlog有两类文件,一类文件用于记录数据变更,一类文件用于记录binlog list。

Binlog list文件就是 ${HOSTNAME}-bin.index ;用于记录当前有哪些binlog

binlog的数据文件名字类似于 ${HOSTNAME}-bin.00001,这类文件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先来大概的看看binlog 的文件内容:

svan-mac:mydata xiean$ mysqlbinlog -vvvv mysql-bin.000010

/*!50530 SET @@SESSION.PSEUDO_SLAVE_MODE=1*/

/*!50003 SET @OLD_COMPLETION_TYPE=@@COMPLETION_TYPE,COMPLETION_TYPE=0*/

DELIMITER /*!*/

# at 4

#151218 15:19:30 server id 5331 end_log_pos 123 CRC32 0xd483743a Start: binlog v 4, server v 5.7.9-log created 151218 15:19:30

# Warning: this binlog is either in use or was not closed properly.

BINLOG '

grNzVg/TFAAAdwAAAHsAAAABAAQANS43LjktbG9n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AAAAAAAAAAAAAAAAAAAAAAAAEzgNAAgAEgAEBAQEEgAAXwAEGggAAAAICAgCAAAACgoKKioAEjQA

ATp0g9Q=

'/*!*/

# at 123

#151218 15:19:30 server id 5331 end_log_pos 154 CRC32 0x622c3733 Previous-GTIDs

# [empty]

SET @@SESSION.GTID_NEXT= 'AUTOMATIC' /* added by mysqlbinlog */ /*!*/

DELIMITER

# End of log file

/*!50003 SET COMPLETION_TYPE=@OLD_COMPLETION_TYPE*/

/*!50530 SET @@SESSION.PSEUDO_SLAVE_MODE=0*/

抽一段binlog出来看看:

# at 141

#151218 15:19:30server id 5331 end_log_pos 245

Query thread_id=3350 exec_time=11 error_code=0

at 141

当前事件在文件中的起始位置,单位bytes

#151218 15:19:30

当前事件开始时间

Server id

当前事件在哪个Server 执行的

End_log_pos

下一个事件在文件中的开始位置,即当前事件内容为 4~end_log_pos-1范围

exec_time

执行所花费的时间(如果是Master );

error_code

执行该事件时的结果

我们把Binlog 文件拆分成3个部份

简单描述 -->

{

"header": "desc …",

"event": "xxxxxxx",

"footer": "log rotat"

}

第一部份: 由 4-bytes 开始,这4-bytes 表明它是一个MySQL binlog 文件(由log_event.h 这个文件常量:BINLOG_MAGIC (0xfe 0x62 0x69 0x6e = 0xfe 'b''i''n') 表示),这也就能解释我们的第一个event 为什么 起始位置是 4 了原因了。

第二部份: 一个一个的 event ,每个event 根据binlog版本不同,解释出来的含义有所不同(在MySQL 5.0+ binlog版本都使用的是 V4版本)

第三部份:也就是文件最后event用于记录log-rotation 事件,表明了接下来的日志将写入哪个文件。

Event 是binlog 记录的最小单位,event 的上一级是event group ,复制或者恢复的时候基于 event group 来重放日志。对于一个组来说,要么都执行, 要么都不执行。而对于DML来说一个 event 包含多个event,而对于DDL 来说,一个event 就是一个 event group。对于每个Event里边有哪些东西,以及event group 是如何划分的我们将在下面讨论。

触发器,存储过程,函数在MySQL里边是如何处理的呢?

触发器,存储过程,函数 在创建的时候都会记录Binlog

触发器在执行的时候 Master、Slave 都会被调用,Master上的触发器将会在Master上被调用,Slave上的触发器将会在Slave上被调用。

存储过程在执行的时候,Master上会被转化成具体的SQL语句存储在Binlog里边,因此在binlog里边是看不到任何 call 来调用存储过程的event 。

函数在执行的时候并不会被解析成为具体的语句,相反函数执行时和触发器比较相像,在Master上和Slave都会被调用。

三种模式下Binlog 是如何记录的

基于语句的复制 : 是MySQL 5.7.7 版本以前默认配置,它将SQL语句(而不是实际的数据变化)从主服务器复制到从服务器。

优点 :在某些情况下,最终写入日志文件的数据更少,例如更新或者删除许多行时。对于只影响几行数据的简单语句,基于行的复制占用的空间更少。

缺点 : 最明显的是它不支持不确定性的语句,例如当前时间函数。

基于行的复制 : 使用单个的表行记录变化,而不是语句。主服务器将消息,也就是事件写入二进制日志,表示单个表行的变化。这与其他RDBMS中更加传统的复制方式类似。

优点:需要更少的锁定,意味着能够达到更高的并发。

缺点:它会产生更多需要记录的数据,占用的空间大。

混合模式日志 : 可以根据要记录的事件实时改变二进制日志格式。使用混合模式复制时,默认采用基于语句的复制,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自动切换到基于行的复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61570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6
下一篇 2023-03-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