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代码解释

HTML代码解释,第1张

大概有个这样的form(表单)

<form name='login' action='login.php' method='post'>

    <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 value='' />

    <input type='password' name='password' value='' />

</form>

<script>

    var name = document.login.username.value 

    /* document.login.username 指向 form name='login'

    下面的 input name=username 的值,就是你在input name='username' 

    写入的值

    */

    var pwd=document.login.password.value

    /*

     同上

    */

    document.login.submit()

    /*

     用户点击loginClick()时候触发document.login的submit方法

     submit用于表单提交,相当于下面这个表单的button的作用。

     就像你在百度知道提问的时候,写完问题要提交上去submit就是提交表单里的

     数据给服务器的。

     <form action='login.php' method='post'>

         <button type='submit'>条件数据</button>

     </form>

     

    */

</script>

一般又分为<%@LANGUAGE="VBSCRIPT" CODEPAGE="936"%>和<%@LANGUAGE="javascript" CODEPAGE="936"%>两种。LANGUAGE="VBSCRIPT"和LANGUAGE="javascript",申明ASP当前使用的编程脚本分别为VBSCRIPT和javascript。一般在程序第一行进行申明。当使用该脚本申明后,以下所有程序运用全得符合该脚本语言的所有语法,两者不能混淆使用,否则出错。我们在写ASP时,一般不做限定,因为经常会在一ASP页面写不同的脚本,当然这也是以牺牲执行效率为代价的。

CodePage:可读/可写。整型。定义用于在浏览器中显示页内容的代码页。代码页是字符集的数字值,不同的语言使用不同的代码页。例如,ANSI代码页为1252,日文代码页为932,简体中文代码页为936。一般情况下,当你上传到国外网页空间,或者提取数据库记录等出现乱码时,就采用这种方法解决。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打开一些符合标准的站点,例如著名web设计软件开发商Macromedia,设计大师Zeldman的个人网站,会发现同样的代码。而另一些符合标准的站点(例如k10k.net)的代码则如下: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Frameset//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frameset.dtd">

那么这些代码有什么含义?一定要放置吗?

什么是DOCTYPE

上面这些代码我们称做DOCTYPE声明。DOCTYPE是document type(文档类型)的简写,用来说明你用的XHTML或者HTML是什么版本。

其中的DTD(例如上例中的xhtml1-transitional.dtd)叫文档类型定义,里面包含了文档的规则,浏览器就根据你定义的DTD来解释你页面的标识,并展现出来。

要建立符合标准的网页,DOCTYPE声明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除非你的XHTML确定了一个正确的DOCTYPE,否则你的标识和CSS都不会生效。

XHTML 1.0 提供了三种DTD声明可供选择:

•过渡的(Transitional):要求非常宽松的DTD,它允许你继续使用HTML4.01的标识(但是要符合xhtml的写法)。完整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Transitional//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transitional.dtd">

•严格的(Strict):要求严格的DTD,你不能使用任何表现层的标识和属性,例如<br>。完整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Strict//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strict.dtd">

•框架的(Frameset):专门针对框架页面设计使用的DTD,如果你的页面中包含有框架,需要采用这种DTD。完整代码如下: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Frameset//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frameset.dtd">

我们选择什么样的DOCTYPE

理想情况当然是严格的DTD,但对于我们大多数刚接触web标准的设计师来说,过渡的DTD(XHTML 1.0 Transitional)是目前理想选择(包括本站,使用的也是过渡型DTD)。因为这种DTD还允许我们使用表现层的标识、元素和属性,也比较容易通过W3C的代码校验。

注:上面说的"表现层的标识、属性"是指那些纯粹用来控制表现的tag,例如用于排版的表格、背景颜色标识等。在XHTML中标识是用来表示结构的,而不是用来实现表现形式,我们过渡的目的是最终实现数据和表现相分离。

打个比方:人体模特换衣服。模特就好比数据,衣服则是表现形式,模特和衣服是分离的,这样你就可以随意换衣服。而原来HTML4中,数据和表现是混杂在一起的,要一次性换个表现形式非常困难。呵呵,有点抽象了,这个概念需要我们在应用过程中逐步领会。

补充

DOCTYPE声明必须放在每一个XHTML文档最顶部,在所有代码和标识之上。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表示命名空间,

该xml文档符合w3c标准.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charset=gb2312>它表示强制浏览器编码设为简体中文(GB2312)。这一句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千万不可省略。它可以加在网页中的任意部分,最好加在<head>与</head>之间。(FrontPage和Dreamweaver在创建的新网页当中已包含这句)

在过去,省略<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charset=gb2312>这句网页也往往可正常显示。但是现在WindowsXP的IE6.0又支持简体中文(GB18030),是采用1/2/4 Bytes混合编码,但它并不会完全兼容GB2312。

若网页中省略了<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charset=gb2312>这句,WinXP浏览器会默认为GB18030,网页中会出现部分乱码.

一、文字

1.标题文字 <h#>文字</h#>“#”可以填1~6;h1为最大字,h6为最小字

2.字体变化 <font>文字</font>

【1】字体大小 <font size=#>文字</font>“#”可填1~7;数字愈大字也愈大

【2】指定字型 <font face="字体名称">文字</font>

【3】文字颜色 <font color=#rrggbb>文字</font>

rr:表红色(red)色码 gg:表绿色(green)色码 bb:表蓝色(blue)色码(rrggbb)也可用6位颜色代码数字

3.显示小字体 <small>文字</small>

4.显示大字体 <big>文字</big>

5.粗体字 <b>文字</b>

6.斜体字 <i>文字</i>

7.打字机字体 <tt>文字</tt>

8.底线 <u>文字</u>

9.删除线 <strike>文字</strike>

10.下标字 <sub>文字</sub>

11.上标字 <sup>文字</sup>

12.文字闪烁效果 <blink>文字</blink>

13.换行(也称回车) <br>

14.分段 <p>

15.文字的对齐方向

<p align="#">#号可为 :

left:表向左对齐(预设值)

center:表向中对齐

right:表向右对齐

例:<p align="#">之后的文字都会以所设的对齐方式显示,直到出现另一个<p align="#">改变其对齐方向,遇到<hr>或<h#>标签时会自动设回预设的向左对齐。

16.分隔线 <hr>

【1】分隔线的粗细 <hr size=点数>

【2】分隔线的宽度 <hr width=点数或百分比>

【3】分隔线对齐方向 <hr align="#">

#号可为 left:表向左对齐(预设值) center:表向中对齐 right:表向右对齐

【4】分隔线的颜色 <hr color=#rrggbb>

【5】实心分隔线 <hr noshade>

17.居中对齐 <center>文字</center>

18.依原始样式显示 <pre>文字</pre>

19.<body>指令的属性

【1】背景颜色 -- bgcolor <body bgcolor=#rrggbb>

【2】背景图案 -- background <body background="图形文件名">

【3】设定背景图案不会卷动 -- bgproperties <body bgproperties=fixed>

【4】文件内容文字的颜色 -- text <body text=#rrggbb>

【5】超连结文字颜色 -- link <body link=#rrggbb>

【6】正被选取的超连结文字颜色 -- vlink <body vlink=#rrggbb>

【7】已连结过的超连结文字颜色 -- alink <body alink=#rrggbb>

20.文字移动指令<MARQUEE>文字</MARQUEE>

移动速度指令是:scrollAmount=# #最小为1,速度为最慢;数字越大移动的越快。

移动方向指令是:direction=# up向上、down向下、left向左、right向右。

例:<MARQUEE scrollAmount=3 direction=up>文字</MARQUEE>

二、图片

1.插入图片 <img src="图片地址">

2.设定图框 -- border <img src="图片地址" border=数字>

3.设定图形大小 -- width、height <img src="图片地址" width=宽度点数 height=高度点数>

4.设定图形上下左右留空 -- vspace、hspace <img src="图片地址" vspace=上下留空点数 hspace=左右留空点数>

5.图形附注 <img src="图片地址" alt="说明文字">

6.预载图片

<img src="高解析度图片地址" lowsrc="低解析度图片地址">

P.S.两个图的图形大小最好一致

7.影像地图(Image Map)

<img src="图片地址" usemap="#图的名称"><map >

<area shape=形状 coords=区域座标列表 href="连结点之URL">

<area shape=形状 coords=区域座标列表 href="连结点之URL">

<area shape=形状 coords=区域座标列表 href="连结点之URL">

<area shape=形状 coords=区域座标列表 href="连结点之URL"></map>

【1】定义形状 -- shape

shape=rect:矩形 shape=circle:圆形 shape=poly:多边形

【2】定义区域 -- coords

a.矩形:必须使用四个数字,前两个数字为左上角座标,后两个数字为右下角座标

例:<area shape=rect coords=100,50,200,75 href="URL">

b.圆形:必须使用三个数字,前两个数字为圆心的座标,最后一个数字为半径长度

例:<area shape=circle coords=85,155,30 href="URL">

c.任意图形(多边形):将图形之每一转折点座标依序填入

例:<area shape=poly coords=232,70,285,70,300,90,250,90,200,78 href="UR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62605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9
下一篇 2023-03-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