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和生活一帆风顺,没有波涛。但是,你看,人活着的体征,显现在医院心电监护仪上,便是一条起伏不定的生命线。
造物主创造了神奇的生命。生命的活力,说到底,就是在起伏的微妙间。
诗人说:“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我们生活在现实的物质世界里,有关系,有利益,有欲望存在的地方,怎么可能一切皆如你所愿呢。
“感恩痛苦”这句话说出来,也许大多数人不爱听,觉得是一句心灵鸡汤。
痛苦多折磨人,谁要去感恩。确实,痛苦时,是真的痛苦,让人揪心。
但人的情绪里为什么会有“痛苦”呢?
心理学上说,人在各种感觉里,对“痛感”、“痛觉”是最难忍受,也是最为敏感和最能感受得到的。
有了痛,人就不能继续无感和麻木;有了痛,才有机会引人注意。所以,痛从某种意义来说,它代表一种提醒和警醒。
作家写故事、写小说,我们读故事、读小说,故事和小说通常带给我们的——不仅为我们打开一扇了解“我们现实环境以外的生活”的大门,而故事小说更重要的价值在于要告诉我们什么。
作为读者,希望从阅读故事和小说中,能够收获有意义的启示。
我们怎么向“启示”学习?即在故事的主人公身上,看见各种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矛盾消除,以及矛盾消除后,浮现出来的人生和生命的启示。
所以,我认为看故事小说,看的是人生,学的是经验。而阅读的终极价值,则是将体悟到的道理,运用在真实的人生、真实的关系、真实的生活里,从而帮助我们每个人过好此生。
本书《创意写作》这章节,学习故事矛盾的创造手法。
一、故事需要波澜
矛盾和冲突,可以为故事升起波澜。故事的波澜,还包括人物特征、性格、命运等元素。
接下来,我想以前些天看的战争片《金刚川》为例,浅谈我对“故事波澜”的理解。
第一,人物“灵魂”。
人应该有灵魂。否则就是行尸走肉,毫无生机。
每个人之所以存在区别,除去天生的相貌外,本质区别在于灵魂。灵魂是人的精神内核,精神世界里最重要的部分。比如人的思想、品质、人格等。
故事中一定有人物。有人就一定有灵魂。只不过不同的是故事想通过主人公扭曲黑暗的灵魂来警示读者,还是想通过正义光明的灵魂来鼓舞读者。
故事中如何体现人物灵魂?
这需要故事矛盾,使主人公做出相应反映和选择以及外露的言行共同体现出来。
一种选择,意味着一种结果。如果故事缺乏矛盾,没有选择,那么故事的启示价值便不存在,故事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故事矛盾事件发生,实际上是主人公经由外部事件,投射出内在灵魂的模样。因此,故事小说需要有矛盾,有冲突。
在矛盾中彰显人物“灵魂”的出彩。比如在电影《金刚川》中英雄烈士们的高尚“灵魂”。
《金刚川》的故事发生在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阶段。
志愿军战士要在限定时间,通过金刚川这条极为凶险的川流,赶往金城作战。
金刚川上只有一条我军修建的木桥,同时,美军要阻止我军过江,他们的敌机采用各种方式炸毁木桥。
木桥一次次被敌机轰炸,木桥一次次又被我军及时修复。这个过程体现我军战士不怕艰险,锲而不舍,大无畏的勇敢精神。
最后,我军战士为了大局,发扬自我牺牲精神,场面壮烈,感人至深。
这就是人物的出彩“灵魂”。
第二,人物命运。
还是看《金刚川》。
电影故事里人物,他们面对随时被敌机炸桥的危险,他们将怎样迎战?
刚修好的木桥,马上被敌机轰炸。如此在“修复”和“炸毁”之间反反复复,我军战士还能不能按时完成过江任务?他们将如何完成过江任务?我军战士每个人在这场战役里,他们个人的命运走向何方?我军整体的命运会如何?
命运走向,是观影者相当牵挂的内容部分。
这部电影故事里,我军为了一座木桥,为了这场战役,誓死抵抗,伤亡惨重。然而,这何尝不是我们人类对另一种命运的抗衡。
今天生活于没有硝烟战火的日子,那是历史上多少先烈们,用他们生命和鲜血换回来的和平年代。
岁月静好,我们人类需要更懂得珍惜和感恩。
第三, 悬念和矛盾。
在木桥频频被炸毁下,我军最后是怎样渡过“金刚川”?这个悬念和矛盾一直放在那里。
悬念和矛盾之后,便是面对和选择。
最后,我军志愿者战士用自己的躯体肉身,搭成一座人桥,让其他战士过桥。此举,让敌军极为汗颜。
二、怎样制造矛盾
第一,让人物和自己“打架”。
通过制造事件,“逼出”人性里自我矛盾部分,相爱相杀。
第二,为人物牵线。
牵出其他人物关系,给主人公添堵。
有人的地方,就有关系;有关系的地方,就有矛盾。这是必然。
第三,让人物陷入困境。
这个不难理解。挖个“坑”,让人物跳进去。
三、怎样推进矛盾
第一,增加矛盾份量。
第二,加大选择难度。
第三,让人物内心“爆炸”。
因为矛盾的重量和选择的难度,这些由冲突矛盾产生的压力,可能超出人物内心承受力,挑战人物内心极限,从而导致人物内心的“爆炸”。
人物内心一旦“爆炸”,就会流露人性百态。
推进矛盾时,还要特别注意的是:
矛盾设置要合乎逻辑,具有合理性。
矛盾设置不能太牵强,要让矛盾水到渠成。
矛盾背后,要有强烈情感,带给人深刻启示,发人深省。
四、写在最后
以上是我学习本书《创意写作》这章节,结合书中内容,以及我个人理解而记录的读书笔记。偏颇之处,敬请包涵。
1、首先需要对表现的题材预先进行敏锐的分析和判断。2、其次并且在记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考察和挖掘。
3、最后纪录片是“等待的艺术”,一些好的纪录片需要长时间的跟踪拍摄。以上就是纪录片矛盾点的设置方式。
闺塾中矛盾冲突有闹学堂是杜丽娘和春香共同的目的和行为。但由于杜丽娘的身份、地位、教养是小姐,她不可能象春香那样闹学,春香闹学的形式是直率的、泼辣的。
闹学堂是杜丽娘和春香共同的目的和行为。但由于杜丽娘的身份、地位、教养是小姐,她不可能象春香那样闹学,春香闹学的形式是直率的、泼辣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感情表现得非常直露,而杜丽娘则是含蓄的、委婉的,但她与先生的矛盾冲突却是非常深刻的。
虽然闹学的形式不同,但她们对先生强烈的不满则是相同的。这主仆二人相互映衬,妙趣横生。写春香闹学的一系列情节其实也表现了杜丽娘性格,丰富杜丽娘的形象。春香的一系列闹剧,使剧情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又能丰富表演,使舞台物形象活泼,增强喜剧色彩。
闺塾赏析:
《闺塾》后被称为《春香闹学》,春香闹学的情节有哪些?表现了她什么性格?夸大其辞,回敬先生。早膳刚过,先生自己还尚在饭后寻思午晌茶,念了几句《毛诗》,不见女学生进馆,便埋怨说杜丽娘是却也娇养的紧。
见面礼毕之后,又劈头盖脸地教训说: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需要早起!春香回敬说: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先生要小姐早起上学,春香要先生三更时分为小姐上书,真可谓针锋相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