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怎么设置nat共享上网

win7怎么设置nat共享上网,第1张

现实生活中,一台PC配一个唯一的公网地址已不能实现,为解决公有IP地址缺少的问题,在Ipv6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的同时,可以用私有地址临时过渡,需要采用NAT地址转换技术来解决IP地址紧缺问题,才能实现校园内多台主机共享上网。

1 NAT技术

1.1 NAT技术原理

位于NAT路由器的内侧内部网需要连接Internet,当需要转发到Internet数据包通过路由器时,路由器检查包中的IP地址,如果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是外网公有地址,源地址是内网私有地址,就查询路由器中NAT地址转换表,根据配置完成的外网地址与私有地址映射的情况,把内网的私有地址转换成一个公有地址,实现内部网络用户访问Internet需求。对接收到的外网信息采用相反的方式转换。

通常,NAT技术功能会被集成到路由器、防火墙或者单独代理服务器设备中。在NAT设备中有一张地址转换表,用来把私有地址映射到公有地址上。

1.2 NAT技术作用

NAT技术的作用,首先是把内网中使用的私有地址转换为Internet上的公有地址,以解决Internet地址不足的问题。随着对Internet安全需求的提升,NAT又逐渐演变为隔离内外网络,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手段。

1.3 NAT技术转换表

要利用NAT技术实现地址转换功能,需要配置网络连接设备,以生成地址映射表。

如图1所示为NAT地址转换过程。

假设校园网内有两台主机,地址为192.168.1.5和192.168.1.7,它们需要访问Internet中的一台HTTP服务器,地址为63.5.8.1,校园网申请到的内部全局地址为200.8.7.4和200.8.7.3,那么在校园网出口路由器上,就需要在NAT技术转换表中配置地址映射信息,见表1。

表1:NAT技术转换表

内部局部

地址 内部全局地址 外部全局地址 传输层协议

192.168.1.5 200.8.7.4 63.5.8.1 TCP

192.168.1.7 200.8.7.3 63.5.8.1 TCP

当校园网内的主机192.168.1.5访问Internet中的HTTP服务器时,数据包传输到NAT路由器,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即内部局部地址192.168.1.5)在路由器上通过转换表转换成内部全局地址200.8.7.4

当从HTTP服务器返回响应时,数据包中源地址为HTTP服务器地址63.5.8.1,目的地址为200.8.7.4,在传输到NAT路由器时,查找转换表,通过目的地址对应地转换为192.168.1.5,故数据包被转发到192.168.1.5对应的主机上。

2 NAT地址转换技术

2.1 静态NAT转换技术

如图2所示的网络工作场景是使用3台设备模拟校园内行政系统办公网络工作环境,网络的内外部分别使用一台设备,主要完成一对一简单静态地址转换过程。

图2:NAT地址转换技术

部分配置如下:

R>enable

R#config terminal

R(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1/0

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R(config-if)#no shutdown

R(config-if)#ip nat inside !―定义内部转换接口

R(config-if)#exit

R(config)#

R(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1/1

R(config-if)#ip address 200.8.7.1 255.255.255.0

R(config-if)#no shutdown

R(config-if)#ip nat outside !―定义外部转换接口

R(config-if)#exit

R(config)#

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7 200.8.7.3 !―定义内部局部地址和外部全局地址一对一的静态地址对应。

2.2 动态NAT转换技术

由于NAT静态地址转换技术只能把一个内部的本地址映射为一个内部全局地址,建立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无法申请到很多的内部全局地址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动态地址映射技术,利用访问控制列表ACL技术建立一个地址映射池,进行随机映射。

如图1-2所示:192.168.1.0/24,对应全部的内部全局地址,可以通过动态NAT地址转换过程来实现,内外接口配置(略)。

部分配置如下:

R(config)#

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fa1/1

R(config)#ip nat pool to-internet 200.8.7.3 200.8.7.4 netmask 255.255.255.0

R(config)#access-list 1 permit 192.168.1.0 0.0.0.255

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to-internet

综上所述,在现实生活中利用NAT技术将很好地实现校园内多台主机共享上网。

在Windows 7平台中可以通过ICS(InternetConnection Sharing,连接共享,即是1)netshwlan set hostednetwork mode=allow ssid="Win7_Phyking" key=phykingpeng 2)netsh wlan start hostednetwork)实现一个校园网账户多机同时使用的教程,但是ICS最大的一个缺点是它有最大10个连接数的限制,想获得充足的带宽是有困难的,特别是使用这个共享连接的机器多了以后就会出现多种访问故障。如果想获得更加稳定的网络、更加充足的网络资源,我们就需要使用NAT(NetworkAddress Transition,网络地址转换)。

硬件上,搭建一个NAT服务器(以下简称服务器)需要具备两块物理网卡和一台交换机,当然我们搭了服务器就需要有客户机和连接用的网线。假设服务器中A网卡接入网络,B网卡接入交换机,客户机则连接到交换机上,也就是如下网络架构:

软件上,WindowsServer 2008 r2的NAT设置于Server2003和2008都略有区别,网上所提供的教程针对Linux、Server2003和2008的教程比较多,本着傻瓜式教程的宗旨,以下我将逐一列举搭建NAT服务器的步骤。

第一步:禁用Internet Connection Sharing服务。因为ICS(InternetConnection Sharing)与NAT同时存在会造成冲突,所以要禁用。在开始-->管理工具-->服务中,找到InternetConnection Sharing,然后停用并禁用ICS服务。

第二步:添加路由与远程访问角色服务。进入服务器管理器添加角色,添加“网络策略和访问服务”,这时可以选择安装角色服务,把“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都选上。然后下一步。不用重启。

第三步:配置网卡。对于校园网用户,网卡A是不需要配置的,因为校园网环境中提供DNS、DHCP等服务,但是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DNS服务器IP地址是什么(珠海校区:主DNS服务器211.66.128.1,备用DNS服务器211.66.128.2;南校区主DNS服务器202.116.64.2,备用DNS服务器202.116.64.3),在后面的配置有用。然后网卡B的IP地址填写172.16.1.1,使用默认的子网掩码(255.255.0.0),网关不填,DNS服务器必须填上。由于我们在这里使用了手动IP分配,所以客户机上也需要进行IP设置,具体设置为:IP地址填172.16.1.1xx,子网掩码255.255.0.0,网关就填172.16.1.1,DNS服务器必须填上。至此网卡配置完成

第四步:在服务器管理器左侧窗口展开“网络策略和访问服务”,右键点击路由和远程访问,选择“配置并启用路由和远程访问”。配置中选择“网络地址转换NAT”;在NATInternet连接中选择“使用此公共接口连接到Internet”,并选中网卡A(直接接入Internet的网卡);在设置为NAT网络中计算机提供DHCP和DNS服务处,选择稍后设置名称与地址选项。至此NAT设置完成。为了验证设置,我们到NAT服务器àIPV4àNAT中,右键单击连接外网的网卡选择属性,看到“公用接口连接到Internet”,并且“在此接口上启用NAT”;右键单击链接到交换机的连接,看到“专用接口连接到专用网络”。

第五步:测试NAT。在客户机中分别ping B网卡IP地址(172.16.1.1)、A网卡IP地址(校园网DHCP分配),然后从服务器ping任意一个客户机的IP地址(手动分配),如果都能ping通,说明NAT设置完毕,可以尽情享受校园网了。

选择网卡桥接模式。具体步骤如下:

打开vmware

edit选项中

Virtual

Network

Editor下有个选项为

VMnet

Information

选择Bridged

to

选择本地网卡驱动就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63459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20
下一篇 2023-03-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