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像以前的百度文库那样,先转换成flash,然后放在网页上。
说明:使用软件OpenOffice/LibreOffice,swftools。
优点:在国内,由于Flash安装量很大,而且很多人用IE和Chrome内核的浏览器,所以是可以查看的。
缺点:OpenOffice/LibreOffice转换的结果可能会丢失格式/排版(我没试过所以不知道会不会),而且比较耗服务器资源,如果浏览器没装Flash就没法查看文档了,尤其是移动端。
2.转换成PDF,然后用Mozilla的pdf.js查看。
说明:转换成PDF的方法可以用OpenOffice/LibreOffice,也可以用七牛的第三方服务“文档转换”(由亿方云提供)。
优点:如果是把文件存放在七牛云,用在线的服务会比较有保障,加载速度也快。
缺点:收费,不过费用很低廉,pdf.js可能比较大,加载相对慢点,放到七牛上面会好些,对移动端支持不好。
3.转换成HTML,像现在的百度文库那样。
说明:使用PHPOffice和PDFtoHTML将文档转换成HTML直接在浏览器输出,类似现在的百度文库。
优点:浏览器无需安装任何插件,也不用担心兼容性问题,还支持移动端。
缺点:可能会丢失格式,而且用户可以直接拷贝文档内容,如果是扣积分下载的话,可能达不到目的。
开发者:Microsoft最新发行版本:Microsoft Office 2013 (Windows),Microsoft Office for mac 2011 (OS X) *** 作系统:Windows,OS X,支持HTML5的浏览器(Microsoft Office Web Apps)类型:办公软件套装许可协议:商业专有初版:1984年编写程序:C++、Carbon平台:跨平台. 该软件最初出现于九十年代早期,最初是一个推广名称,指一些以前曾单独发售的软件的合集。当时主要的推广重点是购买合集比单独购买要省很多钱。最初的Office版本包含Word、Excel和Powerpoint;另外一个专业版包含MicrosoftAccess;随着时间的流逝,Office应用程序逐渐整合,共享一些特性,例如拼写和语法检查、OLE数据整合和微软Microsoft VBA(Visual Basicfor Applications)脚本语言。 Microsoft使用早期的Apple雏形开发了Word 1.0,它于1984年发布在最初的Mac中。Multiplan和Chart也在512K Mac下开发,最后它们于1985年合在一起作为Microsoft Excel 1.0发布:第一个在Macintosh上使用的轰动一时的零售程序。 因此,可以说office的初版是1984年,1997年5月12日正式发行的Office 97中文版是Office在中国大规模应用的开始,97之前的版本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