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的结构标签:
1、section元素 ,表示页面中的一个内容区块,比如章节、页眉、页脚或页面的其他部分。可以和h1、 h2……等元素结合起来使用,表示文档结构。例:HTML5中<section>…</section>HTML4中<div>……</div>。
2、article元素 ,表示页面中一块与上下文不相关的独立内容。比如一篇文章。
3、aside元素,表示article元素内容之外的、与article元素内容相关的辅助信息。
4、header元素,表示页面中一个内容区块或真个页面的标题。
5、hgroup元素,表示对真个页面或页面中的一个内容区块的标题进行组合。
6、footer元素,表示整个页面或页面中一个内容区块的脚注。一般来说,他会包含创作者的姓名、创作日期以及创作者的联系信息。
7、nav元素,表示页面中导航链接的部分。
8、figure元素 ,表示一段独立的流内容,一般表示文档主体流内容中的一个独立单元。使用figcaption元素为figure元素组添加标题。
延展回答:
废除的元素:
1、能用css代替的元素 ,basefont、big、center、font、s、strike、tt、u。这些元素纯粹是为画面展示服务的,HTML5中提倡把画面展示性功能放在css中统一编辑。
2、不再使用frame框架。frameset、frame、noframes。HTML5中不支持frame框架,只支持iframe框架,或者用服务器方创建的由多个页面组成的符合页面的形式,删除以上这三个标签。
3、只有部分浏览器支持的元素,applet、bgsound、blink、marquee等标签。
4、其他被废除的元素。
废除rb,树勇ruby替代。
废除acronym使用abbr替代。
废除dir使用ul替代。
废除isindex使用form与input相结合的方式替代。
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得出的结论当然是错误的。
从未有任何标准化组织或浏览器厂商宣称“HTML 是向后兼容的”。
HTML5 废弃了如下四类元素和属性:
纯表现元素:basefont、big、center、font、s、strike、tt、u
框架类元素:frame、frameset、noframes
属性:align,body 的 link、vlink、alink、text,bgcolor,height,width,iframe 的 scrolling、longdesc,valign,hspace,vspace,table 的 cellpadding、cellspacing、border,header 的 profile,img 的 longdesc
其他:acronym、applet、isindex、dir
第一类是早期(尚处在没有 CSS 的时代)用于网页展示某些特殊效果的元素,本身不具有语义化,在 HTML4.01 时就可以完全使用 CSS 替代,HTML5 中废弃它们转而提倡采用语义化的元素就是顺理成章了。
第二类是因为这类元素的早期实现上都存在安全性和可用性上的问题,所以被废除了。
第三类是因为全部都可以用 CSS 来代替,出于文档与样式分离的考虑,干脆不再让 HTML 元素本身负责任何样式上的设置,转而统一交由 CSS 处理。
第四类是因为本来这些元素就不是 HTML 里的标准元素,而是浏览器厂商自行实现、约定俗成的。例如 applet,是早期浏览器支持 Java Web 的一种实现,现在这项技术早就已经不再被使用了,所以直接废弃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