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MySQL数据库系统使用最常用的数据库管理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库管理。
由于MySQL是开放源代码的,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在GeneralPublicLicense的许可下下载并根据个性化的需要对其进行修改。MySQL因为其速度、可靠性和适应性而备受关注。大多数人都认为在不需要事务化处理的情况下,MySQL是管理内容最好的选择。
扩展资料:
mysql的使用说明:
1、如果是用MySQL+ Apache,使用的又是 FreeBSD 网络 *** 作系统的话,安装时候你应按注意到FreeBSD的版本问题,在FreeBSD的3.0以下版本来说,MySQLSource内含的MIT-pthread运行是正常的,但在这版本以上,你必须使用nativethreads,也就是加入一个with-named-thread-libs=-lc_r的选项。
2、如果在COMPILE过程中出了问题,请先检查你的 gcc版本是否在2.81版本以上,gmake版本是否在3.75以上。
3、如果不是版本的问题,那可能是你的内存不足,请使用./configure--with-low-memory来加入。
4、如果要重新做你的 configure,那么你可以键入 rm config.cache和makeclean来清除记录。
5、把MySQL安装在/usr/local目录下,这是缺省值,您也可以按照你的需要设定你所安装的目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mysql
百度百科——MySQL数据库
sync-binlog=0: 关闭通过MySQL服务器将二进制日志刷入磁盘,MySQL服务器依赖于 *** 作系统每秒将二进制日志刷新到磁盘。这个设置提供了最好的性能,但是当碰到断电或系统崩溃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服务器提交的事务没有被同步到二进制日志中。sync-binlog=1: 开启在事务提交前将二进制日志刷入磁盘。这是最安全的设置,但是这对磁盘读写会造成负面影响。当碰到断电或系统崩溃的时候,丢失的事务只是进入准备状态,这个 *** 作允许自动恢复程序去回滚这些事务,保证了没有事务会从二进制日志中丢失。
sync-binlog=N: 每向二进制日志文件写入N条SQL或N个事务后,则把二进制日志文件的数据刷新到磁盘上;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0: log buffer将每秒一次地写入log file中,并且log file的flush(刷到磁盘) *** 作同时进行。该模式下在事务提交的时候,不会主动触发写入磁盘的 *** 作。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 完全遵从ACID,每次事务提交时MySQL都会把log buffer的数据写入log file,并且flush(刷到磁盘)中去。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2: 每次事务提交时MySQL都会把log buffer的数据写入log file,但是flush(刷到磁盘) *** 作并不会同时进行。该模式下,MySQL会每秒执行一次 flush(刷到磁盘) *** 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