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化学元素符号:
①氢,氦,锂,铍,硼(H,He,Li,Be,B)。
②碳,氮,氧,氟,氖(C,N,O,F,Ne)。
③钠,镁,铝,硅,磷(Na,Mg,Al,Si,P)。
④硫,氯,氩,钾,钙(S,Cl,Ar,K,Ca)。
意义
化学符号及其使用规则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言语,是化学科学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基础初中化学从一开始,就要重视和搞好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习惯运用化学符号的语言,来正确表达化学过程及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的典型结构形式,对它们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了解它们的化学意义。”即做到懂、会、对。
化学用语比较抽象,一开始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为克服这些认知上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首先弄清楚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然后在物质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的教学里,加深理解,形成规范定格的化学语言,并会用这种化学语言正确地表示和研究各种化学变化过程及规律。
意义如下:
化学符号的意义主要包括:第一,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或者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第二作为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该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和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简介:
化学符号(chemical symbol)是指在化学中,用来表示各种元素、除混合物外的所有物质组成及其原子数标注的符号,并且可以应用在各种反应式中。化学符号在不同的地区经历过不同的演变,终于在1841年形成了具有世界通用性的化学符号。
化学符号的产生有两个前提:一是化学工艺的发展达到一定成熟的阶段,使得有东西值得记录;二是文字的产生,使得信息的记录成为可能,并受文字的启发,制定出一些特定的符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