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靖西的一个非文化遗产——绣球

在广西|靖西的一个非文化遗产——绣球,第1张

说到绣球

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红遍大江南北的《刘三姐》!

其实绣球在壮族的历史已有二千年,每年三月三,少数民族的节日时,少男少女对唱山歌,女孩觅得心目中爱郎,便将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作为订情信物。

现在在外面看到的绣球其实都是一些普通而且制作粗糙的绣球。

其实绣球分两种,一种叫平绣,一种叫堆绣。

堆绣工艺复杂,一般人很难学会。

平绣和堆绣到底有什么区别?

前段日子专门去广西靖西拜访过一个老艺人,了解一下这个堆绣的神奇之处。

她叫黄肖琴,一手堆绣绣球的技艺,方圆几十里那叫一绝。

据她介绍,平绣绣球,只是在布面上绣一层图案。

而堆绣,每个布面上的图案无论是在触觉,还是视觉上都富有立体感,栩栩如生。

做堆绣,需要有专门的工具,有个专门的编织架,先用编织架的六个牛角片先把线编成一条彩带,然后再用彩带编织成立体的图案,再把编好的彩带绣到绣球上,这样做出来的堆绣才会有浮雕一般的效果。

黄老师说,堆绣的技艺,曾一度面临失传的问题,后来在她一再坚持,终于把这个技艺传了下来。

其实在我国,有很多非文化遗产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年轻人崇尚外面的世界,年老一点的学习能力下降。

在见识了这个堆绣之后,更加能够体会到好东西就应该得到继承,希望几十年之后,还能看到堆绣吧。

今天国庆节,祝大伙玩得开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75775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7
下一篇 2023-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