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索引类型:哈希表、有序数组、搜索树。
mysql之普通索引和唯一索引。
执行查询的语句是 select id from T where k=5
这个查询语句在索引树上查找的过程,先是通过 B+ 树从树根开始,按层搜索到叶子节点,也就是图中右下角的这个数据页,然后可以认为数据页内部通过二分法来定位记录。
InnoDB的索引组织结构:
change buffer:持久化的数据。InnoDB将更新 *** 作缓存在 change buffer中,也就是说,change buffer 在内存中有拷贝,也会被写入到磁盘,主要节省的则是随机读磁盘的IO消耗。
change buffer 只限于用在普通索引的场景下,而不适用于唯一索引.
merge:将 change buffer 中的 *** 作应用到原数据页,得到最新结果的过程。
merge执行流程:
1、从磁盘读入数据页到内存
2、从change buffer里找出这个数据页的change buffer记录,依次应用,得到新版数据页
3、写redo log,这个redo log包含了数据的变更和change buffer的变更。
change buffer 用的是 buffer pool 里的内存,因此不能无限增大。change buffer 的大小,可以通过参数 innodb_change_buffer_max_size=50 表示 change buffer 的大小最多只能占用 buffer pool 的 50%。
如果要在这张表中插入一个新记录 (4,400) 的话,InnoDB 的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第一种情况是,这个记录要更新的目标页在内存中
这时,InnoDB 的处理流程如下:
第二种情况是,这个记录要更新的目标页不在内存中
这时,InnoDB 的处理流程如下:
mysql>insert into t(id,k) values(id1,k1),(id2,k2)当前 k 索引树的状态,查找到位置后,k1 所在的数据页在内存 (InnoDB buffer pool) 中,k2 所在的数据页不在内存中。
分析这条更新语句,你会发现它涉及了四个部分:内存、redo log(ib_log_fileX)、 数据表空间(t.ibd)、系统表空间(ibdata1)。这条更新语句做了如下的 *** 作(按照图中的数字顺序):
带change buffer的更新过程:
select * from t where k in (k1, k2) ,如果读语句发生在更新语句后不久,内存中的数据都还在,那么此时的这两个读 *** 作就与系统表空间(ibdata1)和 redo log(ib_log_fileX)无关了.
1.UNIQUE 关键字建唯一索引\x0d\x0amysql>CREATE TABLE `wb_blog` ( \x0d\x0a-> `id` smallint(8) unsigned NOT NULL, \x0d\x0a-> `catid` smallint(5) unsigned NOT NULL DEFAULT '0', \x0d\x0a-> `title` varchar(80) NOT NULL DEFAULT '', \x0d\x0a -> `content` text NOT NULL, \x0d\x0a -> PRIMARY KEY (`id`), \x0d\x0a-> UNIQUE KEY `catename` (`catid`) \x0d\x0a->) \x0d\x0a如果建好表了,可以用以下语句建\x0d\x0a mysql>CREATE UNIQUE INDEX catename ON wb_blog(catid) \x0d\x0a\x0d\x0a2.联合索引\x0d\x0aALTER TABLE `tasks`\x0d\x0aADD INDEX `testabc` (`title`, `created`) \x0d\x0a\x0d\x0a3联合唯一索引(假设有这个需求,在同一天内不能建两个tiltle一样的任务)\x0d\x0aALTER TABLE `tasks`\x0d\x0aADD UNIQUE INDEX `testabc` (`title`, `created`) \x0d\x0a\x0d\x0a数据库建索引的科学性事关数据库性能,索引也不是越多越好。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