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用C++程序画实物象棋棋子

怎样用C++程序画实物象棋棋子,第1张

单纯的通过控制台是没法画的。

如果是用MFC那就非常简单了,直接可以导入各棋子的位图,然后在指定的位置贴出来即可。

所用到的知识点就是CDC贴图的 *** 作了,计算出棋盘,然后分割,得到各棋子的位置,最后贴图。

触摸屏控制的那个站点在自控里面叫上位机,也就是人机控制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face(HMI)其功能是把整个PLC的控制设备,控制工艺用图形形象的,友好的表现在别人面前,即为了增强机器的“友好性”。

然而触摸屏是不带CPU的(没有运算功能),工业上面通过触摸屏来控制PLC实际上是通过组态软件来实现的。

举个例子简单点来说,PLC上面一个开关量在程序上面有其专门的表示方法(一般导通叫置位,关断叫清零),对应着的实物可能会是继电器。那么在程序里面是怎么控制这个继电器导通的呢?这就跟触摸屏的原理是一样的了。程序是存放在CPU里面的,当程序编好之后某一指定的开关就会在内存中占“一位”开关量信号。当这个开关量信号(二进制数)是1的时候,CPU向外部发出高电平触发继电器得电,继电器的另一端的回路导通,设备得到控制。

触摸屏里面的图形也是同样的道理,某一开关设置两个状态,导通时为1,关断时为0,当CPU通过网络读到这个信号的时候,CPU会通过IO模块作出相应的响应控制设备得电。这样一来,在普通用户看来就会产生“触摸屏可以控制设备”的这么一种错觉了。

其实真正对设备进行控制是需要电流回路形成的。是通过继电器来控制的(对于开关量输出而言,实际上PLC功能远远大于这点)。继电器隔离高压设备与PLC,低压侧一般接线圈,CPU读到1时触发线圈得电,线圈得电使得继电器的薄片导通,这样一来高压侧得电,形成自己的回路。

有了CPU,工业上就可以不必每个地方都用线链接起来。这使得成本大大降低,控制的灵活性和科学性也大大增强。所以说PLC是继电器原理上发展起来的,比继电器原理更先进的东西。这是因为PLC带得有算术逻辑单元等等。如果知道单板机的话,你就能理解PLC了。PLC灵活于单片机。

其实只要条件允许,你甚至可以用手机或者是遥控国企甚至是其他更加抽象的东西来对设备进行 *** 控。

所以要实现触摸屏控制,必须有专门的人员对触摸屏界面进行组态,与PLC里面的设备I/O一一对应~

制订标准就是对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产品质量特性、生产数量、生产进度规定一个数量界限。它可以用实物数量表示,也可以用货币数量表示,包括各项生产计划指标,各种消耗定额,产品质量指标,库存标准,费用支出限额等等。控制标准要求制订得合理可行。制订标准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1)类比法。参照本企业的历史水平制订标准,也可参照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制订标准。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标准也比较客观可行。(2)分解法。即把企业层的指标按部门按产品层层分解为一个个小指标,作为每个生产单元的控制目标。这种方法在成本控制中起重要作用。

(3)定额法。即为生产过程中某些消耗规定标准,主要包括劳动消耗定额和材料消耗定额。

(4)标准化法。即根据权威机构制订的标准作为自己的控制标准。如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等等。这种方法在质量控制中用得较多。当然,也可用于制订工作程序或作业标准。 控制决策就是根据产生偏差的原因,提出用于纠正偏差的控制措施。一般的工作步骤是:

(1)分析原因。有效的控制必定是从失控的最基本原因着手的。有是从表象出发采取的控制措施也能有成效,但它往往是以牺牲另一目标为代价的。造成某个控制目标失控的原因有时会有很多的,所以要做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

(2)拟定措施。从造成失控的主要原因着手,研究控制措施。传统观点认为控制措施主要是调节输入资源,而实践证明对于生产系统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检查计划的合理性,组织措施可否改进。总之,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找到有效的措施。

(3)效果预期分析。生产系统是个大系统,不能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控制措施。但为了保证控制的有效性必须对控制措施做效果分析。有条件的企业可使用计算机模拟方法。一般可采用推理方法,即在观念上分析实施控制措施后可能会产生的种种情况,尽可能使控制措施制订得更周密。 这是控制程序中最后一项工作,由一系列的具体 *** 作组成。控制措施贯彻执行得如何,直接影响控制效果,如果执行不力,则整个控制活动功亏一篑。所以在执行中要有专人负责,及时监督检查。

以三菱FX2N系列PLC为例:X0启动,X1停止,X2热继电器,Y0电动机接触器。

接线图描述一下,输入COM作为公共点,x0,x1,x2对应接入;输出com/y0之间接入线圈,注意接触器线圈的电压。

以上就是关于怎样用C++程序画实物象棋棋子全部的内容,包括:怎样用C++程序画实物象棋棋子、如何用触摸屏控制PLC、生产控制的基本程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1221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