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随和,活波开朗,具有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良好协调沟通能力,适应力强,反应快、积极、灵活,爱创新!在学习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己具备了相当的实践 *** 作能力,提高自己,适应工作的需要。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我能够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
简历的自我评价最好写出最真实的自己,面试就是一个向雇佣方展现自我的机会,所以越真实越好,对于java程序员来说相对比较偏向技术性,所以相对来说不是太重要,但也要认真对待。
扩展资料
自我评价中尽可能全面评述自己的特长、技能和经验,以及在以前的工作中累积了的经验优势(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则要重点介绍自己在校期间经过锻炼培养出来的能力)。
根据招聘方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让人事经理了解到您与所申请职位的符合程度。语言不可过于口语化,内容须实事求是,不夸张。避免提到您的业余爱好、抱负、对公司的感想等;避免空泛、感性、老套的话。
为人坦诚、自信、乐观,处事冷静。对事情认真负责,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有较强的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交际,能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团结人心。
处理大量数据并发 *** 作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使用缓存:使用程序直接保存到内存中。或者使用缓存框架: 用一个特定的类型值来保存,以区别空数据和未缓存的两种状态。
2数据库优化:表结构优化;SQL语句优化,语法优化和处理逻辑优化;分区;分表;索引优化;使用存储过程代替直接 *** 作。
3分离活跃数据:可以分为活跃用户和不活跃用户。
4批量读取和延迟修改: 高并发情况可以将多个查询请求合并到一个。高并发且频繁修改的可以暂存缓存中。
5读写分离: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多个,配置主从数据库。写用主数据库,读用从数据库。
6分布式数据库: 将不同的表存放到不同的数据库中,然后再放到不同的服务器中。
7NoSql和Hadoop: NoSql,not only SQL。没有关系型数据库那么多限制,比较灵活高效。Hadoop,将一个表中的数据分层多块,保存到多个节点(分布式)。每一块数据都有多个节点保存(集群)。集群可以并行处理相同的数据,还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大数据的5V特点(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
参考资料:网页链接
两三年的水平,千差万别,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样子,甚至你说四五年、七八年,差距也都是巨大的,甚至会越来越大。所说年限的同学我就不描述了。
1 小a,15年硕士毕业,非科班出生(本科机械,研究生地质),工作时间加上实习不出两年。小a在团队里,可以独自hold住团队的项目,项目设计,开发都是自己摸索加团队中架构师熏陶,做事很有想法。
2 小b,15年硕士毕业,科班出生。工作时间加上实习不出两年。独自hold项目还有点困难,但是开发技术也是很牛的。也很爱学习。
3 小c,14年本科毕业,科班出生。可以完全hold住项目,在团队中已经属于中流砥柱。做事速度快,质量好。学习新技术非常积极,对技术很有热情。
4 小d,15年硕士毕业,非科班出生,貌似是生物工程专业的。可以独立hold住项目。是一枚生活中乐观,可爱,工作中认真又逗比的程序员。
5 小e,和我一样,即将毕业的硕士,科班出生,实习生。实习时间不是很长,具体技术方面我不是特别了解。一起吃饭聊天有聊到技术方面的东西,学的东西挺多的,也很有上进心。
以上a,c,d,e均单身程序员,想找程序员男朋友的看过来。
我们组组长不过40岁,有几个35岁左右的,都是技术大牛。也有一波工作3-5年的,已经很厉害了,在项目管理,技术能力方面都可以独当一面。所有同学在工作中,都特别喜欢学习新技术,我不是一个很上进的程序员,有时候特别爱偷懒。但是和他们每天在一起工作,就会觉得自己又渣又不上进。所以也会“被逼无奈”的学习新技术,不是很忙的时候就是学习,看书,视频讲座,博客文章。在这样的氛围里面,不爱学习的,技术不过关的真的压力山大。校招快要开始的前几个月,我也开始做准备,但是总是吊儿郎当的。个人觉得,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朝什么样的人发展。不知道我说的是不是题主的大部分人,我们组所有符合年限的我都列出来了。刚进公司实习的时候,觉得公司每个人都比我“年轻”,干劲十足。40岁的人对技术的热情依旧不减,每天不停的学习,新技术他们都知道。进去以后,我觉得自己也慢慢“年轻”了!
就现在经济大环境而言,很不乐观,程序员的日子也很不好过,无论是还在找工作的、还是已经入职多年、哪怕做到项目经理技术经理的,压力都异常巨大,似乎处处充满危机。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出路还是有的,甚至解决温饱、过上有房有车没贷款的生活也是很可能的。首先,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大多数人的心态也是浮躁的,只要你能潜下心来,深入研究某个技术,有了一技之长,温饱问题肯定就可以先解决了。1一技之长
新技术层出不穷,而内核的精髓的东西却变化不大,就像NET,从VS2003到VS2012,已经有10个年头,VS的版本不断更新,而NET内核的最新版本也才40,所以,作为程序员,我们要多掌握内核的东西,精髓的东西。
我们的学习积累毛病在于:贪多、贪全、而不够深入。对于很多技术,我们都很有兴趣,对于刚兴起的技术,也紧紧跟随。但是,几乎都是蜻蜓点水、一知半解。回头想想,我们似乎什么都会一点,什么类型的项目都可以做,B/S的、C/S的、数据库的、分布式的,等等,但是,却不敢说,在某某方面,我的水平已经超越了圈中同类型的80%的人。只是我能做的,大家都会做,而且,我也没有把握比别人做得更好。
必须要让自己有价值,而自己的价值在于不可替代性或是难以替代性。如果,随便找个程序员就能把你replace掉,你的价值就很低廉了。如果在你负责的某个方面,只有20%的人超越你,那你的价值、你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你与雇主的关系就从被动转向了主动,你就有了谈判的筹码。
在专业化高度分工的今天,一技之长并不是说需要你掌握某个很大的方面,而只需要你能掌握其中的某一个小的领域,并不断地深入下去。就这个小的领域来说,你花个3、5年的时间挤进前20%是非常可能的。比如,有人专门研究SqlServer数据库优化、有人专攻TCP通信、有人深入研究IIS、有人深入钻研WCF,等等。
2打造自己的精品
当你在某个小领域钻研了3、5年后,你一定会有很多心得,积累了很多经验,其中有些经验是异常宝贵的,为什么了?因为在钻研这个领域一段时间后,会陆续碰到很多问题,而那些80%的人,在碰到某个问题时就停止向前了,在这个小领域的水平就到此为止了,而你却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地超越那80%的人。
而且,很可能的一个情况是,作为几年钻研的一个副产品,你积累了一套类库或框架,而基于该类库或框架来开发该领域的项目,不仅开发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而且项目的质量更有保证。然后,你可以把积累的这套类库/框架打造成一个精品,不断的打磨,直到某一天,可以让更多的人来用它。
当你在某一领域有了丰富的经验,或者有了自己的精品类库/框架之后,你便可以面向更广阔的市场。
3更广阔的市场
在公司做个小白领,你的生死荣禄几乎就完全掌握在你的上司手中,你不得不关注他,被他的情绪所左右,很可能因为他的一句批评,你就整夜难眠。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可是他不认可。但是现在,你不需要再过分的关注他,你可以将眼光转向更广阔的市场。
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好处就是,任何人都可以以非常低廉的成本来向大众市场展示自己或自己的产品,评判你价值的不再(仅仅)是你上司,而是整个市场,相比于你的上司,市场的评判会更客观、更公正。你可以把自己的经验能力说明放到自己的博客上、写专业的技术文章来分享知识、顺便推广自己,或者把积累的框架放到网上去卖,或者去项目交易平台接那些与你精通的领域对口的项目,由于在这个领域你超越了80%的人,所以,成功接到项目的可能性是非常之大的。有了这些基础,以后就算是靠技术创业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做到了这三点,我想,你的“有房有车没贷款的生活”差不多就可以实现了。
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我花了10年的时间积累了ESFramework通信框架和OMCS语音视频框架,单靠它们的收入,满足家庭的生活开销已经足够了。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程序员,既然我可以做到,我相信后来人也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比我更好。祝福大家。
软件定义世界+
根据硅谷王川网文整理
1、数据是软件的燃料
软件正在吞噬世界。目前市值最大的几家公司,google, apple, amazon, facebook, 本质上都是软件公司。问题的关键是提前看清楚,未来哪一家公司的软件,吞噬的世界多一些。如果说数据是软件的燃料的话, 那么分析的一个角度也许是,哪家软件公司在关键重要的数据的采集方面占有决定性优势
2、肉体与意识是分离的
软件吞噬世界的一个例子: 越来越多的软件,其代码和底层的硬件独立无关。当年集装箱的出现,使工业化国家的贸易额二十年内增加七倍。当程序代码在virtual machine 上运营,独立于硬件架构时,其经济影响远远大于集装箱。现在甚至许多底层的传统由硬件 *** 作的通讯功能,都在虚拟化,转换为软件控制。
软件连接的世界,不在乎底层硬件的变化。就好像一个人的生物躯体里面的原子分子每几年都全部换过一次,但是个体人的自我意识和身份都是始终一致的。
3、员工数量角度看价值
全球最大的硬件公司,市值超千亿美元的只有三家。Intel, 十万雇员,160 billion usd 三星, 三十二万雇员,150 billion usd 网络器材公司 思科,usd 137 billion usd 七万雇员。
做硬件的惠普今年市值已经缩水近四分之三,只有 22 billion usd, 三十一万雇员。做存储硬件的emc, 股价五年内没动,只有 50 billion usd, 七万雇员。 而谷歌一家软件公司,市值超过 intel + 三星 + cisco 总和, 但只有六万雇员,相当于这三者的八分之一不到。
4、虚拟世界吞噬物理世界
1 软件吞噬硬件。2 高级(可重复使用,应用层的)软件吞噬低级 (不可重复使用,底层的)软件。3 虚拟世界吞噬物理世界。
5、软件吞噬世界
软件正在吞噬世界。 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
这句话最初来自于风险投资家,原网景创始人Marc Andreessen, 2011年八月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的文章 产业被吞噬,意味着被边缘化,利润微薄,生存艰难
让我们先看看2015年 科技 界那些软件和硬件公司
(1)
2015 年最后一天,美国股市市值前六名的公司依次是:苹果,谷歌,微软,巴菲特的Berkshire Hathaway,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亚马逊 它们的市值在三千亿美元到六千亿美元之间
这里面的苹果,谷歌,微软和亚马逊,本质上都是软件公司。有的人会说苹果是卖硬件的,但苹果的iTunes,iCloud,AppStore的软件生态系统才是其掌控用户的核心所在。
曾被讥讽为"一个书店晚上业余做IT", 亚马逊现在成了"一个IT公司顺便也卖书"
(2)
和软件公司的独占鳌头相比,上市公司中市值超过千亿美元的硬件公司只有三家:
英特尔,市值一千六百亿美元,员工十万
思科,市值一千三百亿美元,员工七万
三星,市值一千六百亿美元,员工三十二万
而作为软件公司的谷歌,市值五千多亿美元,超过上面三家硬件公司的总和,但其六万员工数,还不到上面三家公司员工数的八分之一
成立于二战前的惠普,靠硬件起家,主营业务是电脑和打印机等硬件,营收一度是硅谷的龙头老大,有近三十万员工。但市值只有两百亿美元左右,不到一年前的三分之一
电脑硬盘行业,九十年代的十年内,单位面积存储量增加了1000倍,但是价格却下降70%九十年代末期,三大硬盘公司投入六十五亿美元用于研发,但大家累计亏损八亿美元。硬盘公司Western Digital 老总 Roger Johnson 称 硬盘领域是“为时最长的工业界的慈善事业”
为什么会有这种巨大的差别?软件公司为什么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独占鳌头?
(3)
极具讽刺意义的是,软件公司的兴起,正是来自于硬件成本的大幅度下降和硬件技术的标准化,模块化
如果硬件公司不能通过硬件来推广自己的软件标准,自己就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硬件成本下降的最根本动力,来自于芯片业的摩尔定律: 单位成本的芯片,其运算速度每两年翻一番。摩尔定律自1965年以来,五十年发展趋势从未被中断。
类似的技术进步速度,也体现在内存容量,互联网带宽的发展上。
2000年,Andreessen 在运营第一个云服务公司 Loudcloud 的时候,企业客户运营一个基本的互联网应用的成本是十五万美元一个月 到2011年,同样的应用在亚马逊的云服务上一个月只需1500美元。有分析师统计,亚马逊云服务的价格过去六年下调了四十多次,以每单位Giga RAM 成本计价,每年价格下调平均超过15%
本世纪初,通过宽带接触互联网的人口全球只有大约五千万, 2014年这个数字估计超过二十三亿,到2020年预计全球通过智能手机上网的人数将突破五十亿
当初创公司的运营成本大幅下降,几个人开发的产品可能迅速通过移动互联网接触到几十亿潜在客户时,原先制约经济发展的硬件瓶颈已经不是主要矛盾,创造核心价值的来自于全新的软件应用
Andreessen在他的文章中举例,美国的实体书店Borders 2001年把它的网上业务转卖给亚马逊,当时的主要逻辑是网上卖书的收入太少,不重要。十年之后, Borders 宣布破产,两百多个实体书店被迫关门。而亚马逊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书店,大部分书籍可以通过它的 Kindle 软件瞬间传播到读者的手机上。
在美国最大的录像实体店曾经是Blockbuster,但它已经于2010年宣布破产。今天美国最大的录像店 Netflix (奈飞),本质上是个软件公司。
谷歌,作为软件公司,本质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它的崛起,加速了传统纸媒的衰落。
Uber作为一个软件公司,极大打击了传统出租车业。
Airbnb作为一个软件公司,已经对传统旅馆业务形成强劲威胁
这就是软件吞噬世界的序幕,但好戏其实刚刚开始。
(4)
硬件工程师的一个典型诘问是: 没有硬件,你的软件怎么运行?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的回答是:没有张屠户,不吃混毛猪。 硬件技术外置接口的标准化,模块化,使得其替代选择增多 。再加上摩尔定律因素的影响,其价格不断下降。
皮虽重要,但是如果毛有很多皮可以选择替代,皮的价值就没有那么高了。
虽然做硬件的很辛苦,技术含量甚至有时比应用软件高,但是并不等价于其在价值链上的地位高。 在新产品开发初期,硬件往往是技术的瓶颈,价值最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软件移到价值链的顶端,是必然的事情。
软件吞噬世界三段论是:
第一, 软件吞噬硬件 。
第二, 应用层的软件,吞噬模块化,标准化的底层软件 。
第三,也是最精彩的, 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世界,将吞噬物理世界,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价值,这里面的无限可能,将远远超越简单的软件和硬件之争。
没有深刻意识到这个趋势的发展,还死守着”实物就是财富”的价值观的人们,下面几十年可能面临巨大的文化震惊。
6、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的可能方案之一 (来自 neuralink 的 DJ seo) :神经灰尘 (neural dust ), 把几千个大小为十到一百微米的硅基感知器直接撒到大脑皮质层里,皮质层外安装有三毫米大小的超声波收发器作为中继站,头骨再外置一个收发器。
应当是软件吞噬世界,物理世界很多东西变成是可以被软件抽象化后调用的一个 function call 而已。//@乐观程序员:这个技术发展下去,程序员就可以控制所有人和整个世界了……
7、
Seth Godin:
“工业 社会 是个零和 游戏 。每一个产出生成一个奖励,奖励不是管理方就是工人获得。稀缺的资源必须要分配,双方的冲突是内在结构性的。
在一个连接经济里,连接产生富余。选择很多的时候,过去稀缺的东西突然变得富足。
挑战来自于,要重新适应一个富足的世界。具体的说,就是思考先如何对网络做出贡献 (增加新的连接),再去想如何索取。如果你贡献的足够多,你得到的也就自然更多。”
“力量中心,正在迅速转移。从那些制造(不再稀缺的)东西的人转移到那些创造艺术建立新连接的人。工业经济不会消失,但是话语权将来自那些建立连接而不是制造零件的人。” 这可以看成软件吞噬世界的另一种说法。软件程序本质上也是建立连接。低估虚拟经济的连接威力的人,最终会被经济规律抛弃。
8、旧船票上不了新客船
1/ 人们有一个巨大的习惯倾向,就是用自己大脑固化后的抽象思维模型,判断标准,理解所有新生事物。
2/ 数字相机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会说,数字照片质量不如胶卷冲洗出来的照片清晰漂亮,存到 PC 上很麻烦不如放到相册里收藏, 因此不看好,等等。
3/ 说过这些可笑的话的人,要么已经不在了,要么自己忘了,要么不好意思承认。
4/ 真正的重大转折点,来自于 iphone 的出现,把相片的管理变成一个软件应用,可以瞬时和多人分享,可以有千万种玩法。
5/ 这可以看成是软件吞噬摄影业。这是不看好数字相机的人没有想到的。
6/ 或者说,他们理解的软件还是低维度的单个 PC 上的 photoshop 之类的软件,而不是那种可以瞬时大规模共享的全新的软件应用。虽然都叫软件,但不是一回事。
7/ 大规模共享,就增加了很多全新的维度,可以把拍摄的照片瞬时让别人的手机上的别的软件调用,这样就催生了最初发明者完全不可能想到的应用。
8/ 软件吞噬世界的一个本质是,市场涌现出某种标准化的应用编程接口 API,当这个接口承载的参与者数目超过一个临界点后,这个软件系统内的效率和复杂度将会迅速超过老的系统,而且这个优势将迅速越滚越大。把自己的相册里的几十张照片与几位好友面对面分享,和几百张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和上亿人共享传播,两种体验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9/ 大规模共享的软件应用化,是一个时间很短的过程。老系统的人按照老的抽象模型,长期拘泥于“数字相机像素低,照片质量不高”这个观察维度里固步自封,以至于新的维度出现时,完全视而不见。在他们的世界里,周边环境出现了巨大不连续的跃迁。等到自己的饭碗被砸掉时,已经来不及反应了。
10/ 当很多人还在纠结电车/ 汽车 的争论时,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 游戏 早就大局一定,下面是软件吞噬自动车的时代了。
11/ 按照这个思路,软件吞噬自动车的一个发展可能性,是大量自动车,一方面彼此间可以联网实时共享路况等各种数据,一方面可以和大量车载移动商家直接联网, 然后通过自驾技术让买卖双方的车的物理距离在最短时间内降到接近于零,从而实现交易。
12/ 这里面会自然涌现出一个事实上的市场份额最大的标准 API,由某家车商控制。别的车商,为了能分一杯羹,会把自己的车辆软件接口努力和这个 API 全面兼容。 然后这个 API 上会涌现出第三方开发者创造出来的各种复杂的软件应用,可以高效率地实现各种资源共享, 并形成一种新的我们无法想象的复杂而丰富的生态。
13/ 这个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车祸,或者失败的尝试,都会被来自老的抽象模型中的反对者作为不看好的证据。
14/ 类似逻辑可以想象,软件吞噬全球金融业。在这里,我们常会听到很多人说 “Visa/Master 等系统每秒钟支持的交易数目远远超过某个区块链系统”
15/ 类似逻辑也可以想象,多个人脑/电脑服务器 高带宽地联网协作,形成某种新的高效生命体, 等等。
16/ 而如果以史为鉴,大部分人无法理解这种引入新维度之后的演变,只会盯着新事物在单个维度的不足,来支持自己错误的结论。等到攻守易势,大局已定时,已经没有时间和能力避开灭顶之灾了
当一个新生事物被媒体报道死过几十次,但过几个月后发现它还活着,那么背后一定有你还未理解的细节
这个“物壮则老”的壮, 应当算是一种 premature optimization
9、旧思维模型理解不了新范式
1/ 大部分基金经理 (97%以上) 长期表现 (5-10 年以上,扣除管理费用后) 落后于指数基金 (这里指标准普尔指数)的原因是这样的:
2/ 如果过去他们的某个策略的表现超越指数基金,他们对于这个策略背后的逻辑的信心就加强。
3/ 他们对于自己过去的成功, 有一个简化的思维模型,但是实际的逻辑远比这个更复杂。实际的逻辑,背后有各种很难观察到的假设和边界条件, 而这些假设和边界条件都可能改变。
4/ 短期的策略成功,注定会吸引模仿者。模仿者涌入的初期,会给成功的策略更多正反馈,表现更好,于是强化了投资者的信念。
5/ 太多模仿者的涌入,导致策略效果变差,需要增加杠杆才能维持原来的回报。
6/ 过了某个临界点,支持原来逻辑的假设和边界条件改变了,原来的策略完全失效,甚至因为大量投机者迅速平仓,导致原来的策略造成巨大损失。
7/ 面临这个临界点,最初信念极强的成功者往往反应会迟钝。因为其大脑形成充分强化的逻辑,有巨大的确认偏见,对于任何与其逻辑相矛盾的证据,会长时间抵触忽略。这就是基金经理落后于被动指数基金的第一个关键点。
8/ 随着 社会 发展,会不断涌现出全新的大公司/投资策略, 吸引资本涌入。新公司的崛起往往会让老人困惑,因为他们的商业模式/商业逻辑不太一样。涌现出来的新的成功公司,往往有一些重要特征,不在老人的思维模型之内,因此即使直挺挺放在他面前,也完全被忽略。
9/ 八十年代市场低估可口可乐,是因为没有意识到他在国际市场上扩张的潜力。同样大家对于二十年钱的Walmart 和星巴克缺乏想象力。同样对于过去五年亚马逊超越 IBM 和 Walmart 的逻辑缺乏理解力。同样,他们也会对未来超越亚马逊的新公司新组织缺乏理解力。
10/ 没有搭上新范式里新公司的快车, 这是一个问题;但是如果狂妄到要以有限视角的信息和逻辑去做空新的大的成长公司,则可能致命。这就是基金经理大大落后于被动指数基金的第二个关键点。
11/ 意愿不等于结果。没有任何个体对外界的理解是全面的和完全正确的复杂系统的演变,无法用机械简单的因果逻辑来诠释。市场的 历史 经验表明,个体的意愿和结果的错位则是必然的。如果缺乏某种简单粗暴的结构性优势,普通投资经理想要长期跑赢市场指数,基本上就是白忙一场。
12/ 被动基金的最大优势在于,纠错机制是客观的/自动化的/不受任何情绪影响的。
13/ 主动投资要想长期超越诸如 SP500 指数基金,需要的是:1/扩大投资选择的空间,不仅仅是美股 2/ 引入更加客观/更接近商业本质的纠错机制 3/ 增加其它的外部的结构性优势 (比如利用自身商誉可以拿到普通人无法拿到的交易)
这很复杂。不能假设你掌握所有的信息。 过度优化是万恶之源 :)//@潜伏在欧洲:为什么要买被动基金?软件吞噬世界的时候,买美股市值最大的前五个或者前10个公司收益岂不是赚的更多?何况被动基金占比越来越多。
世间很多盲动属于巴菲特所说的 "self-eutralizing" :) Buffett: "A number of smart people are involved in running hedge funds But to a great extent their efforts are self-neutralizing, and their IQ will not overcome the costs they impose on investors "
10、生命涌现三要素
1/ 生命涌现的三个基本要素:第一要有很强的能量来源 ; 第二要有固体形态可以存储保留信息 ; 第三要有高流动性,可以实现信息的交流/组合/计算。
2/ 这些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3/ 太阳系里除地球外,其它行星要么是气态无法存储信息,要么是硬梆梆的一块不存在流通。只有木星,土星和天王星的的一两个卫星勉强满足这三个条件。
4/ 对比到个人的发展来看:第一要多人多经济发达的地方去发展。 第二,自己的工作要能够可以记录存储下来,供以后利用。给被人打工,做一些事务性的东西,很难有记录存储的功效。钱可以看成是一种记录存贮的形式,但是如果很快就花光了,也就无法存储下来。写作,艺术创造,打造产品品牌,都可以看成是记忆存储的工作。
5/ 有了存储,还必须流通,寻求和其它资源组合/创造新价值的机会。所以不断各个渠道网络去努力传播,也非常重要。
6/ 能够在 “能量/存储/流通” 这三点都做到的人/公司/组织,和没有刻意做到这三点的人/公司/组织,其差别类似 有机物/无机物的差别。
7/ 可以看到,世界的发展史,就是一部: 能量摄取效率更高,存储效率更高容量更大,信息流通更快更多,生命形态更复杂的发展 历史 。
9/ 所有的专业人士都应当思考创造一些属于自己的,可以长期保存,反复引用,广泛流通的产品作品,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有机成长。否则不断要出售自己的时间,来换取金钱谋生,是一种痛苦的/低层级的存在。金钱有时并不是最好的信息存储方式,如果被忽悠去举债而无力偿还那就更糟糕。
流通和计算似乎本质上是一件事。东西一流通,就会自然地发生各种排列组合。所谓计算,本质就是把不同的东西(输入)用不同的方法排列组合。算法的研究,无法就是提高流通的效率而已。所谓软件吞噬世界,就是说“最高效的计算能力,将会主导世界”而已。
作为一个程序员 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呢?
程序员的职业规划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如实的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要运用两分法、两点论去认识事务的本质。简而言之,任何事物都有它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
IT 也是如此,程序员的职业也是如此。“程序员的最后归宿是什么!”、“程序员到了30 或 35 就会想要转行”、程序员吃的就是口青春饭” 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题 , 如一根刺隐隐的扎在了程序员心头肉上。这已成为程序员们深思的职业规划问题。
关于这方面问题的讨论可归结为以下四种方面:
其一:这是一个适合与不适合的问题,有的人他有干 IT 行业的天赋,他就会干的得心应手,不论多大年龄都不成问题。国外胡子一大把还干着开发的老外多了去,他们的思维同样活跃,精力充沛,并且还有大量的经验和积累。一行行看似简单的代码之中却蕴含了无数思想,足以体现出其功力,而这也并非一日之力所能。我认识有很多的年龄近 60 的工作人员,仍然还在他的领域里认真的工作,他的程序思维还是很不错。
对于喜欢 IT 行业的人来说, IT 人确实很累又辛苦,但是真正熬过几年 coding 日子的程序员,到哪里又不受欢迎呢?可以选择去外资、大型企业作高级工程师,待遇又好,工作也不会像最初做底层开发时那么得忙。也可以选择取中小型企业,做技术经理、研发主管。敢闯一点的,在技术、管理、人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更可以出来创业。又或者在家作 soho 一族,承接外包项目也未尝不可。实际上这个行业正在不断地创新中,因此机会也还是很多。
矛盾在转与不转行中的人,其实就是个人能力的心虚。 城外的人想进城,城内的人想出城,很多其他行业的人还很羡慕 IT 这个行业, IT 之外其他行业的苦楚也并非我们能够想象。
生活中的压力,买房子买车,偿还贷款,赡养老人,结婚生子等等,这对任何一个行业的现代人来说都是一个要处理的问题。并非只存在于 IT 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中。计算机行业并非那么的苦不堪言, IT 一族虽然挣钱不会太多,相对来说算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太穷。
任何一个行业,想要有更长远的发展,前进的动力就在于由被动到主动,主动去工作,主动去学习,主动去寻找这个行业中的其他道路,认认真真将这个行业捉摸透,只要做到积极与主动,推动职业发展的强而又力的动力就有了,那么职业生涯的道路必然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少一些浮躁,沉下心来体会技术的真正精髓,踏踏实实的做,最终会有一个好的归宿。
要在程序中用代码作诗,要做个 IT 李白。继续向软件狂人、顶尖科学家进军!。
其二:对于那些并不喜欢 IT 行业的人,不小心选择了这个职业,他目前在 IT 行业苦苦挣扎,学技术进度相应就会比前者进度慢,又一时找不到更好的职业,技术平平,为了完成任务不得已天天加班。他们毫无遮掩的指出了一个同样令人发省的问题:现实呢,这个行业确实发展太快,技术的不断更新,随着年龄的上升,体力脑力精力不可能随之快速的适应,不能适应,也就意味着被淘汰,那么那时该怎么办呢?与其这样,不如提早为自己找寻另外一条路,提早认识这一点,算是对自己的负责。
其三:关于转行的观点中也有两个集中点:行业自身与年龄问题。
30 或者 35 岁的 IT 人为什么要转行,因为生活的关注不同了,有了家庭,不再是单打独斗,有的是更多一份责任的承担。年龄的增长带来了生理上的改变。这是讨论的主要观点之一。
技术的日新月异,各个公司的血液不断换新,企业想要发展依赖于产品,而产品的开发归于技术的支持。新老开发人员的不同在于,老一辈的开发人员在年轻时学的技术在现在应用的很少了,生活上上有老下有小,体力和精力投入的要少,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比不上年轻人,思路也不灵敏了,逻辑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逐步减退,唯剩经验,但是 IT 届的经验不如创新值钱。
其四:现在网上到处都有很多开源的代码下载 ,对于那些热衷于开发的人来说 ,随着工作时间的变长,发现当初怀着对技术的崇敬,加入其中,原本以为这是个崇尚技术本身的队伍,但慢慢发现很多技术管理,技术经理他们的技术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好,依靠着资历换得职位,技术为上的梦想也逐步幻灭。 Coding 如同打字,代码贴过来,转过去,全成了一种体力上的劳动。再加上国内的软件业形势不好,需求乏力,盗版猖獗,成本提高,规模小,导致了软件业的不景气。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前景并非乐观,因此程序员的职业发展也受到了相当大的阻碍。积极与热情大大打消了。这也是主动性减少的原因之一。
作为一个程序员 你的职业规划?求助咨询是什么意见在社会未迈入工业化以前程序设计万变不离其宗,把基础学扎实,多学几门语言这一行为,人们称为“职业生涯设计”如何做才能使事业获得成功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模板来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网 时间:2009-10-18 浏览: 2869通过自我认知、专业和职业的深入剖析
作为一个程序员 你的职业规划?求助怎么写该如何做?咨询公司有独到见解行行出状元 前提你所感兴趣 你从事深感枯燥 很好的反应你不喜欢 找份不枯燥的工作来从事 在你所学专业的行业里发展 你一定会有所发现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还是打算等着楼上楼下兜售广告的砖家叫兽么下面是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一个 PHP 程序员的职业规划在什么方向PHP职业发展规划一般有三条路线,一条技能专精发展路线。另两条,是在技能发展遇到“瓶颈”时,分别向产品或运营转型的路线。
作为一个程序员 你的职业规划?求助怎么写我是学计算机的该如何填写的问题咨询往往觉得干了一年的工作虽然有列出一些你的想法和你的个人现状制定有关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设想与计划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帮助人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帮助大家寻找实现梦想的办法即:职业生涯规划=知己+知彼+抉择
作为一个程序员 你的职业规划?求助我是学计算机的中的评估与调整有哪些内容?
因为现实是“变化往往比规划快”高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是短期性行为据此提出实事求是的目标(与个人价值观、兴趣爱好、能力和所希望的生活方式相一致)准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是制定个人职业计划的前提另外,论坛“资源中心
java程序员的职业规划可以怎么走第一就是纯粹技术方面的,做一个大牛这种就是技术层面非常厉害,技术上的难题都有他来公关
第二就是项目经理,有工作经验的人一般可以转向这个层面,带领团队去做项目
第三可能做时间长了发现自己更适合做业务方面的事,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需求
再有就是可能转行了,做其他方面了,这都是有可能的
java程序员一般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求指教既然从事了程序员,那自己就在这个行业学点东西。但是中国跟国外的程序员就不一样,中国的程序员懂的很全面,而国外的是对一个方面很精的这种。1自己把技术学到位。往大公司发展,才能真正的学到东西。2实在不行,用做程序员这几年的资金,做点小生意,有魄力,就往大的方面发展。要不就安安逸逸过一生。
作为一个程序员 你的职业规划?求助啊设计对个人发展具有哪些作用我怎么说比较好啊?一个没有计划的人生就像一场没有球门的足球赛:对球员和观众都而没有梦想的人的人生将是空虚的专业对口能让你的在工作时花更少力气,更早地融入本职工作中,但不代表除了专业外的工作就不能做最终的目标就是让自己拥有曾经所渴望的成就并找到自己长期稳定的职业
程序员40岁职业规划国外据说会有高年龄的程序员之类的,但是在中国估计有些困难,先不说你的精力脑力是否跟得上,中国的环境可能很少有企业会用40几岁的人来编程。所以你必须想好自己要向那个方向转,如果技术够牛,做管理方面我认识也不成问题,但是如果一般般的那就很危险了,早作打算。
好猎头Linda
以上就是关于boos直聘中java程序员个人优势怎么写全部的内容,包括:boos直聘中java程序员个人优势怎么写、如何处理大量数据并发 *** 作、大部分已经干了两三年的程序员水平是怎样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