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的消抖,可用硬件或软件两种方法。
1、硬件消抖
在键数较少时可用硬件方法消除键抖动。硬件消抖的典型做法是:采用R-S触发器或RC积分电路。
双稳态消抖
电路的工作过程如下:当按键未按下时,a=0,b=1,输出A=1,B=0。当按键按下时,按键的机械d性作用使按键产生前沿抖动。当释放按键时,按键的机械d性作用使按键产生后沿抖动。
滤波消抖
电路的工作过程如下:当按键未按下时,电容C两端的电压为V,非门输出为1。当按键按下时,由于电容C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因此即使在接触过程中出现抖动,只要C两端的充电电压波动不超过非门的开启电压(TTL为08V左右),非门的输出就不会改变(可通过选取合适的R1、R2和C的值来实现)。
当按键断开时,即使出现抖动,由于C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它要经过R2放电),因此只要C两端的放电电压波动不超过非门的关闭电压,非门的输出就不会改变所以,RC电路滤波消抖成败的关键在于R1、R2和C时间常数的选取。
必须保证C由稳态电压充电到开启电压或放电到关闭电压的延迟时间大于或等于10ms。参数的数值可由计算或实验确定,图中的参数仅供参考。若釆用输入端有施密特触发特性的门电路,则效果更好。
2、软件消抖
实现方法:假设未按键时输入1,按键后输入为0,抖动时不定。可以做以下检测:检测到按键输入为0之后,延时5ms~10ms,再次检测,如果按键还为0,那么就认为有按键输入。
延时的5ms~10ms恰好避开了抖动期,从而消除了前沿抖动的影响同理,在检测到按键释放后,再延时5~10ms,消除后沿抖动,然后再对键值进行处理。不过一般情况下,我们通常不对按键释放的后沿进行处理,实践证明,这样也能满足一定的要求。
扩展资料
在机械按键的触点闭合和断开时,都会产生抖动,为了保证系统能正确识别按键的开关,就必须对按键的抖动进行处理。
按键的抖动对于人类来说是感觉不到的,但对单片机来说,则是完全可以感应到的,而且还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因为单片机处理的速度在“微秒”级,而按键抖动的时间至少在“毫秒”级。
单片机如果在触点抖动期间检测按键的通断状态,则可能导致判断出错,即按键一次按下或释放被错误地认为是多次 *** 作,从而引起误处理。因此,为了确保单片机对一次按键动作只作—次响应,就必须考虑如何消除按键抖动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按键消抖
PLC自带"消抖",这点我们在做程序时无需考虑
"当按下X1时,此时Y1由于电气互锁处于断路状态,Y0无法得电" ------------ Y1正是出于断路状态才能让Y0得电
不理解的话建议实际动手 *** 练下单片机上延时消抖满足简单应用可以
嘿嘿 俺来帮你解答
1 按键处理的 *** 作流程:
当发现有键按下时, 为了消除按键的抖动 需要软件延时5~10ms
经过延时后 再读入按键的状态 如果按键有效 则进入相应的按键处理程序
否则(按键无效)可以视为干扰。
2 一般都是采用软件延时(即调用一个延时子程序 延时5ms )
不要使用定时计数器来延时 会浪费单片机的硬件资源。
呵呵 满意 就选满意回答
因为按键动作接触的时间比起芯片处理所需的时间周期多得去,而其他因素引起的抖动却没有这种特性,所以往往用多次重复或保持较长时间周期来确定是抖动还是按键动作;按键动作可能保持会有成千上万个周期。
按键消除抖动用硬件的方法是单稳态电路,或者采用专用芯片,而单片机本身是智能芯片,用软件消除抖动是最佳选择,这样性价比高,可靠性也高,多用一个器件就多一份成本,多一个故障点,设计智能化产品的原则是优先考虑采用软件解决问题。一般是结合动态扫描显示功能,编一个子程序来处理,因为动态显示与消除抖动都是几十毫秒的时间间隔,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处理,提高单片机的效率。扫描到有键按下,先去执行显示部分的程序,回头再次读入按键,确认后转入键译码程序。单纯利用延时子程序等待抖动消失,单片机岂不是有点傻呼呼的?
你这是用于按键消抖的代码。
通常的按键所用开关为机械d性开关,当机械触点断开、闭合时,由于机械触点的d性作用,一个按键开关在闭合时不会马上稳定地接通,在断开时也不会一下子断开。因而在闭合及断开的瞬间均伴随有一连串的抖动,为了不产生这种现象而作的措施就是按键消抖。
抖动时间的长短由按键的机械特性决定,一般为5ms~10ms。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参数,在很多场合都要用到。
按键稳定闭合时间的长短则是由 *** 作人员的按键动作决定的,一般为零点几秒至数秒。键抖动会引起一次按键被误读多次。为确保CPU对键的一次闭合仅作一次处理,必须去除键抖动。在键闭合稳定时读取键的状态,并且必须判别到键释放稳定后再作处理。
按键按下至松开的波形如下图所示:
如果按键较多,常用软件方法去抖,即检测出键闭合后执行一个延时程序,5ms~10ms的延时,让前沿抖动消失后再一次检测键的状态,如果仍保持闭合状态电平,则确认为真正有键按下。当检测到按键释放后,也要给5ms~10ms的延时,待后沿抖动消失后才能转入该键的处理程序。
给你个参考 程序,你看看怎么样
#include <avr/ioh>
#include <util/delayh>
int main(void)
{
PORTB = 0X00; //输出低,LED全部熄灭
DDRB = 0Xff; //PB端口置为输出
PORTD = 0Xc0; //一定要使能上拉电阻,否则会有干扰
DDRD = 0X3F; //K3、K4按键(PD6、PD7)设置为输入端口
while(1)
{
if(!(PIND & (1 << PD6))) //判断按键是否按下
{
_delay_ms(20); //判断按键按下,延时一会再判断是否按下, 以消除干扰
if(!(PIND & (1 << PD6))) // 按键真正按下后,进行相应处理
{
//PORTB = 0X55; // 按键按下,灯亮
while(!(PIND & (1 << PD6)));//等待按键释放
PORTB = 0X55; // 把这句话从上面移到这里,按键释放后,灯才点亮
}
}
if(!(PIND & (1 << PD7))) //判断按键是否按下
{
_delay_ms(20); //判断按键按下,延时一会再判断是否按下, 以消除干扰
if(!(PIND & (1 << PD7))) // 按键真正按下后,进行相应处理
{
//PORTB = 0Xaa; //
while(!(PIND & (1 << PD7))); //
PORTB = 0Xaa; //
}
}
}
}
其实,消抖与数字钟没有什么关系,与定时器更没有关系。,
消抖是针对按键的,因电子钟中要用按键,用来调时,也要用定时器,所以,你才误把这三者联系在一起了。
按键是金属片机械接触的,所以,在按下的时候,会因为机械抖动,产生多次的接触,本来是只按一次,应该是接触一次的,但实际上是接触很多次,还是未知的。造成的现象就是,本来按一下键,但却好像 按了n 次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抖动。
消抖动就是克服按键的多次接触,保证每次按键只识别出一次接触。
消抖动的 方法就是写程序时,每当判断有按键按下后,先延时一段时间,再判断一次,如果还保证有按键才有效。这样写
if(key==0) //第一次判断按键被按下,key就是按键
{
delay(); //延时
if(key==0) //第二次判断按键被按下
{
//从这开始写按键后程序
while(key==0); //等待按键松开
}
}
以上就是关于常用的按键消抖方法有哪些分别用什么方法来实现全部的内容,包括:常用的按键消抖方法有哪些分别用什么方法来实现、plc 延时消抖的问题、单片机按键延时,使用定时计数器消除按键延时,求 *** 作流程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