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理工有多牛

印度理工有多牛,第1张

相信在大部分国人眼里,印度人一直有种“迷之自信”的感觉。作为全世界人口数一数二的国家,印度和我国确实在诸多方面相似。并且,印度也一直将我国视作竞争对手,想要在各方各面超越我国,问鼎亚洲霸主。

事实上,印度虽然经济体量看起来跟我国相差不远,发展势头也可圈可点,但社会极端的贫富差距让他们的经济成果并没有惠及到普通百姓。而且,印度的军事实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和我国根本无法比拟,综合国力一直落于我国下风。

不过,印度人却对自己非常自信,在他们看来,印度确实已经超越了我国,甚至还过犹不及,也难怪他们给我们留下一种盲目自信的印象。

其实不说别的,印度在教育领域这一块的水平确实比我国强上不少。在世界的科技舞台上,印度程序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是全世界公认的一等一。从如今美国硅谷的人才构成便可看出,印度人和印裔美国人足足占了六分之一。

除此之外,如今世界上几个主流大型企业的高层也基本上被印度人牢牢掌握。安卓的CEO是印度人山特鲁·那仁依,波音公司的CEO丹尼斯·穆林堡也是印度人,就连诺基亚和百事可乐这样的企业高层里,也都不乏印度人的身影。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现象,无不是印度教育体系铸就的结果。这里有人或许会产生疑问,根据主流媒体的数据,印度的全国文盲率达到了百分之25,而我国的文盲率却不足百分之1,他们的教育跟我国比起来到底强在哪里呢

其实,印度讲的一直不是基础教育,而是他们的高等教育。虽然印度的基础教育体系在亚洲排不上号,但他们的精英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全世界都能拔得头筹。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拥有全亚洲最好的印度理工学院,就算是我国的清华北大在其面前,也会黯然失色。甚至还曾有印度学生坦言“我之所以到麻省理工,是因为自己太笨,没考上印度理工。”

众所周知,位于美国的麻省理工乃是全世界最顶尖的理工科学府。为何印度学生竟如此狂妄,连麻省理工也不放在眼里呢其实,只要稍微理解一下印度理工这些年的成绩,便不难看出他们说这句话的合理性。

先从印度理工学院的历史讲起,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刚刚独立建国的上世纪50年代初。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印度知名经济学家萨卡尔完全按照美国麻省理工的标准建立起了印度理工大学。

并且,印度理工大学的旧校址乃是英属印度时期,英国人专门关押反对英国印度人的政治监狱,如此高的起点和历史意义下,印度理工学院自然被印度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厚望。

而历年来,印度理工的成绩也并没有辜负国人所望,不但多年被《亚洲周刊》评选为亚洲最佳理工学院,并且前文里提到的大多数名企CEO,也悉数出自印度理工之手。甚至在如今的印度教育界,还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流的学生进印度理工学院,二流的才出国念美国名校”可见印度理工的水平确实是高。

也是因为名气太高,想要考上印度理工也并不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1956年,印度国会通过了《理工学院法案》,这让印度理工完全跳出了政府体系的干涉。由于保持了高度的自主性,印度理工的招生考试可谓是难上加难。

到底有多难呢传说印度理工自主招生考试举行40多年来,没有任何一年考试题目是重复的。这就意味着不可能针对性复习,只能面面俱到。

并且,印度理工的自主招生考试门槛也是相当高。虽然只考数学、物理和化学三科,但每一科都单独设置了淘汰分。就算是总分达到了录取线,单独科目不达标依然会被拒之门外,这便有效杜绝了学生偏科的问题。

这还不算完,即便在笔试中脱颖而出,还有长达5天时间的面试。要知道,就算是我国的公务员考试,面试环节也要不了5天,印度理工在择才这一块无疑是下足了功夫。

有人或许会说,反正考试这种东西是不限次数的,既然考上印度理工能改变一辈子的命运,那印度人岂不是一辈子花在考印理工上便得了就像我国有复读8年考上大学的,印度复读一辈子又有何妨

尚且不说这么多年考印理工花费的成本由谁买单,在2007年之后,印理工还出台了新规定,每人一辈子只允许考2次印度理工大学,但凡满2次后,便永久取消录取资格。

正是因为这些条条框框,印度理工多年来一直被视作全球最难考的大学之一。在很多**里,我们都能见识到考印理工的难度,譬如早些年火遍全球的印度**《三傻大战宝莱坞》,便将其难考的程度完整呈现在了世界观众面前。

你好我是美国人。我也是it行业。认识了不少很聪明印度人,也认识了不少就那样吧。我很喜欢印度人,但是有一部分美国人不太喜欢印度因为他们觉得印度人在把美国人的工作给抢走了。这个现象叫outsourcing and offshoring 意思一般指的是公司通过H1B签证把工作给工资较低的员工或者把整个部门移到印度去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一部分美国人也不太喜欢中国。所以美国H1B签证政策正在被政府修改中。总之我个人认为水平很接近,只是他们it人才比我们多的很多。

程序员。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程序员工资比较高,因为程序员是属于高科技的,而且还会有年终分红这些,而医生的工资都是固定的。印度程序员普通职位每年可挣60,000卢比,而高级工程师每年可挣100,000卢比,该领域的项目经理每年可挣200,000卢比,印度医生一年至少挣60,000卢比。

何止比中国发达,在世界范围来说印度的IT 和医药都是很发达的。我们先聊聊药品,然后在说IT。

其实,印度药并不是一直这么厉害,印度独立之初,他的的医药市场被跨国公司药厂控制了80%以上。在上世纪60年代,印度市场上的药价之高也曾闻名于世。为了让印度人能享受到平价药,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真正让印度制药业企业受益的,还是1970年在总理英迪拉·甘地主导下对《专利法》的修订。

修订后的《专利法》规定,对食品、药品只授予工艺专利,不授予产品专利,这意味着印度放弃了对药品化合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上的宽松使得本国企业能够获得大量仿制药生产许可,从而为印度仿制药提供了快速扩张的空间。我想这应该是全世界普通百姓都喜闻乐见的政策吧。

2005年,印度根据与世界贸易组织(WTO)达成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协议修改了《专利法》,但是新法案只对1995年以后发明的新药或经改进后能大幅度提高疗效的药物提供专利保护,而不支持原有药物混合或衍生药物的专利。

虽然新专利法被印度人视为政府对仿制药政策的“收紧”,但在外界看来还是“非常宽松”的。按照规定,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药品,在印度上市时无需再做临床实验;只要印度制药厂能做出和在美国上市的药品同样的产品,经印度药物管理局测试认定两种产品成分一致后,药品就能在印度合法上市。

以上的原因直接导致让印度医疗厉害起来的深层原因就是“价格”,印度的医疗成本远低于发达国家。据悉,在印度看病的平均成本是在美国的65%~90%,有的手术费用甚至只是美国的10%。一个贯穿印度医疗发展的主导思想就是“便宜”,也迎合了普通百姓的期望,形成了买卖双方的共同进步,更促成了印度医疗的壮大,在壮大。

此外,每个患者都希望,生病后能迅速获得治疗,可这在很多国家都是奢望。例如心脏病患者为了获得心脏搭桥手术的机会,多数不仅需要付出高昂的费用,通常还至少需要等待3~6个月。然而,在印度几乎可以“零等待”。无论是治疗肾病,还是癌症;无论是进行膝、髋关节置换手术,还是心脏手术;无论是牙齿矫正,还是实施整容、减肥手术等,只要完成了必备程序,医生便会立即展开治疗。

综上所述啊,宽松的政策环境加上政府的大量贷款扶持,还有众多吃不起高价专利药的普通百姓连绵的求生欲,使得印度逐步发展成了世界药房。随之一起发展起来的还有医疗整个体系,甚至伴生的医疗服务体系也变得发达起来。套用一句中国话叫“得民心者的天下”印度医药真正做到了得民心,所以印度医药征服了世界。

关于印度的IT事业大发展,首要的还是印度政府的扶持,印度政府不但在减免税、取消限制、培养技术基地等方面给予行政支援,还将IT业作为经济腾飞的标志加以鼓励。早在1991年,印度政府就下发文件大力扶持软件产业,推出了“零税赋”的政策,对软件和服务公司的银行贷款实施“优先权”,因而引发了印度软件产业的一场革命。

到1998年7月,印度政府决定为金融风险资本设立10亿卢比的基金,由“小型企业发展银行”(SIDB)管理。印度政府独具慧眼的大力扶持是印度软件业飞速发展的开端,曾被指责为腐败、无能的官僚政府实际正是印度IT产业飞跃的倡导者。虽然有点撞大运似得,但是没有大胆的下注,哪有今天巨大成果啊。当然人家领导肯定不是闭眼瞎蒙要捣鼓IT的。

还有就是,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因此不仅非常容易进入欧美市场,而且培养的众多软件精英并不用为设计软件时的语言障碍而为难。相反,从这一点上来看,印度软件业拥有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想想吧,至少不用背12年单词。

再者,印度还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大多数的软件工程师都拥有十年以上的经验,其中不乏一些从美国回国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想想我们前些年国内的民工潮,出去打工的邻居,回来就开了个网吧,这也算引进新技术吧。同理可得印度有着天然的语言优势和低价工薪,在欧美发达国家呢学习锻炼,等国家政策形势以好纷纷返乡,印度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回流大量的技术人才,才能在过去的10年里后来居上。

返乡创业第一炮肯定打的物美价廉啊,有人估计印度编程人员的工资只有发达国家的1/8到1/5,这就使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把软件的设计等工程交给数学天分很高而工资却相对很低的印度人去做,客观上带动了印度软件业的发展。

此外,印度软件业飞速发展还得力于印度良好的计算机教育机制,即重视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教育,以培养出不但懂程序设计,而且懂哲学、历史、艺术等,多学科教育的成果能拓展他们的思维,赋予他们创新的意识,而这正是优秀软件工程师必备的条件。就是说德智体美劳人家都重视。

知乎上有很多回答,挺好的,说的最多的是语言的优势,其他的跟我们都差不多,毕竟都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套路都差不多。:

只说一点:英语因素

我认为英语对于印度(以及所有英语普及度高的国家)程序员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其最大的优势所在。

当前很多先进的技术出自英语国家,英语是技术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工具,也是程序员接触最多的语言。如果对英语驾轻就熟,至少对于一些英文写就的技术文档更容易上手。

英语在国内流行不过是最近二十年的事情,而英语在印度已有至少200年的历史,算是半个母语了

作者:王晓龙

链接:>

美国软件的优势首先是人才储备的实力,美国的软件人才是独一无二的,数量最多,其次是印度,毕竟软件外包业务需要有两把刷子,而且没有个三五年的时间是不行的,几乎一半的美国科技签证都是给了印度IT工程师的,拥有市值的十大美国科技公司几乎拥有大量获得H1B签证的印度工程师,这证明了印度软件要好得多,甚至连微软和谷歌都是印度人。

其次软件公司的规模和产业结构,印度软件有所谓的“四大金刚”信息,tcs,wipro和satyam,所有这些都是成千上万的规模,收入为1000亿的级别,还有1000人规模超过100多家 ,世界上一半的CMM5软件行业标准都在印度,而小型研讨会层面上有无数的蚂蚁公司,这些堆垒是出自“印度硅谷”——班加罗尔。

由于印度的文盲率很高,现在仍然再扫盲,这拖累了印度企业升级的进程,印度的消费情况与2005年的中国相当。后来中国的软件开始对BAT有一定的存在感,许多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得需要应用程序和企业应用程序,例如社交直播出租车和网上购物,外卖软件。

如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尽管共享单车失败了但还是养活了一些软件人员),云计算等等,这些应用需求推动了资本的后续资本并为大量的软件人才提供了动力。印度正处在类似的飞跃期,情况大好。

1印度教育:三岁即开始学习使用电脑,5岁学习乘法、解应用题,数学基础大大的好;

2普及计算机教育从孩子抓起:随着软件业逐渐成为印度的明星产业,印度政府把普及计算机启蒙教育看成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前不久,印度政府决定将IT教育引入全国教学大纲,要求小学生学会电脑基本 *** 作;初中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使用教育软件,通过电子邮件与他人联系;高中生熟练运用电脑,搜集整理数据并根据需要学会使用特定的技术服务软件。电子部与教育部还联合推出了一项“中学计算机扫盲和学习计划”,以期唤起中学生学习电脑知识的热情。

3 提出培养软件人才的国策: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国家信息化的政策,其中有IT行业政策、软件人才政策,把人力资源开发列为国家的长期政策,大力扶植教育培训,为此还特地重新定义了软件业,把培训也列为软件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就是软件,享受与软件同样的优惠政策。

4官方语是英语,教育模式类似于英国(被英国殖民统治过),有很多能与国际公司接轨的语言和项目管理人才.

以上就是关于印度理工有多牛全部的内容,包括:印度理工有多牛、印度理工大学it人才是不是像排名那样牛啊,连美国人都敌不过印度人吗、印度医生和程序员收入哪个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2170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