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菱的PLC控制四层电梯的程序

用三菱的PLC控制四层电梯的程序,第1张

目 录引言 31绪论 311 本课题设计的背景 312 本课题设计的内容 413 本课题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52系统控制方案的确定 521 电梯的概述 522 采用PLC控制电梯的优点 523 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 624 系统控制方案 625 电梯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73系统硬件设计 831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选型 8311 PLC概述 8312 PLC的选型 832 变频器的选型 1033 电机的选型 1034 PLC外部电路的设计 101.报警系统设计 1035 硬件接线图 1136 I/O分配表 134.系统软件设计 1341 PLC梯形图概述 1342 SWOPC-FXGP/WIN-C编程软件的 *** 作方法 1443 系统工作过程分析 1444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15441 开关门控制及保护安全保护 15442 电梯的内指令外召唤信号的登记消除及显示回路 15443 呼梯铃控制与故障报警 16444电梯的消防运行回路 165结 论 17附 图 20有这个三菱的PLC控制四层电梯的程序可以和我们交流一下的用三菱的PLC控制四层电梯的程序

这个程序你只截取了你要反映的这块,程序流程是要看所有的控制继电器的工作方式,才能看懂的。你可以使用查找功能,看看m0,m10最终是驱动什么,完成什么功能,才能搞清楚程序是怎么执行的。还有看程序也要针对性的查看图纸的输入、输出是否符合程序的工作需要。单纯的看程序,不容易理解的。

一、控制系统基本情况

如示意图所示:一至三楼分别装有呼叫按钮开关SB1~SB3、呼叫指示灯HL1~HL3及楼层位置开关SQ1~SQ3。电梯的上升和下降由一台电动机驱动,正传,电梯上升反转则电梯下降。HL4和HL5为电梯上升和下降的指示灯。具体控制要求如下:

(1) 当轿厢停在一楼或者二楼时,按呼叫按钮SB3呼梯,则轿厢上升到三楼停。

(2) 当轿厢停在二楼或者三楼时,按呼叫按钮SB1则呼梯,则轿厢下降到一楼停。

(3) 当轿厢停在一楼时,按呼叫按钮SB2呼梯,则轿厢上升到二楼停。

(4) 当轿厢停在三楼时,按呼叫按钮SB2呼梯,则轿厢下降到二楼停。

(5) 当轿厢停在一楼时,呼叫按钮SB2和SB3均有人呼梯时,则轿厢上升到二楼暂停4秒后,继续上升到三楼停。

(6) 当轿厢停在三楼时,呼叫按钮SB1和SB2均有人呼梯时,则轿厢下降到二楼暂停4秒后,继续下降到一楼停。

(7) 当轿厢在楼层间运行时间超过12秒时,电梯停止运行。

(8) 当轿厢在上升(下降)途中,任何反方向呼叫,即下降(或上升)呼梯均无效。

(9) 响应呼叫时,呼叫楼层的呼叫指示灯亮,呼叫无效时,呼叫楼层指示灯灭;电梯到达楼层时,呼叫指示灯灭。

二、设计要求

1、在理解工艺的基础上进行I/O分配。

2、进行PL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画出功能图、梯形图、电路图。

3、设计绘制工艺图,具体包括电器板布置图,接线图。(用1#图纸绘制)PLC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PLC的基本概念 - PLC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2002-11-10 21:52:50 来源:月影传媒 阅读261次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是计算机家族中的一员,是为工业控制应用而设计制造的。早期的可编程控制器称作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它主要用来代替继电器实现逻辑控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装置的功能已经大大超过了逻辑控制的范围,因此,今天这种装置称作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C。但是为了避免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的简称混淆,所以将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

一 PLC的由来

在60年代,汽车生产流水线的自动控制系统基本上都是由继电器控制装置构成的。当时汽车的每一次改型都直接导致继电器控制装置的重新设计和安装。随着生产的发展,汽车型号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这样,继电器控制装置就需要经常地重新设计和安装,十分费时,费工,费料,甚至阻碍了更新周期的缩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1969年公开招标,要求用新的控制装置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并提出了十项招标指标,即:

1、编程方便,现场可修改程序;

2、维修方便,采用模块化结构;

3、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

4、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装置;

5、数据可直接送入管理计算机;

6、成本可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竞争;

7、输入可以是交流115V;

8、输出为交流115V,2A以上,能直接驱动电磁阀,接触器等;

9、在扩展时,原系统只要很小变更;

10、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能扩展到4K。

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出第一台PLC,在美国通用汽车自动装配线上试用,获得了成功。这种新型的工业控制装置以其简单易懂, *** 作方便,可靠性高,通用灵活,体积小,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很快地在美国其他工业领域推广应用。到1971年,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食品,饮料,冶金,造纸等工业。

这一新型工业控制装置的出现,也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高度重视。1971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这项新技术,很快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PLC。1973年,西欧国家也研制出它们的第一台PLC。我国从1974年开始研制。于1977年开始工业应用。

二 PLC的定义

PLC问世以来,尽管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为了使其生产和发展标准化,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ory Association)经过四年的调查工作,于1984年首先将其正式命名为PC(Programmable Controller),并给PC作了如下定义:

“PC是一个数字式的电子装置,它使用了可编程序的记忆体储存指令。用来执行诸如逻辑,顺序,计时,计数与演算等功能,并通过数字或类似的输入/输出模块,以控制各种机械或工作程序。一部数字电子计算机若是从事执行PC之功能着,亦被视为PC,但不包括鼓式或类似的机械式顺序控制器。”

以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又先后颁布了PLC标准的草案第一稿,第二稿,并在1987年2月通过了对它的定义: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 *** 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 *** 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外部设备,都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联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总之,可编程控制器是一台计算机,它是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制造的计算机。它具有丰富的输入/输出接口,并且具有较强的驱动能力。但可编程控制器产品并不针对某一具体工业应用,在实际应用时,其硬件需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用配置,其软件需根据控制要求进行设计编制。

三 PLC的特点

PLC的主要特点

1、高可靠性

(1)所有的I/O接口电路均采用光电隔离,使工业现场的外电路与PLC内部电路之间电气上隔离。

(2)各输入端均采用R-C滤波器,其滤波时间常数一般为10~20ms

(3)各模块均采用屏蔽措施,以防止辐射干扰。

(4)采用性能优良的开关电源。

(5)对采用的器件进行严格的筛选。

(6)良好的自诊断功能,一旦电源或其他软,硬件发生异常情况,CPU立即采用有效措施,以防止故障扩大。

(7)大型PLC还可以采用由双CPU构成冗余系统或有三CPU构成表决系统,使可靠性更进一步提高。

2、丰富的I/O接口模块

PLC针对不同的工业现场信号,如:交流或直流;开关量或模拟量;电压或电流;脉冲或电位; 强电或弱电等。有相应的I/O模块与工业现场的器件或设备,如:按钮;行程开关;接近开关;传感器及变送器;电磁线圈;控制阀等直接连接。

另外为了提高 *** 作性能,它还有多种人-机对话的接口模块; 为了组成工业局部网络,它还有多种通讯联网的接口模块,等等。

3、采用模块化结构

为了适应各种工业控制需要,除了单元式的小型PLC以外,绝大多数PLC均采用模块化结构。PLC的各个部件,包括CPU,电源,I/O等均采用模块化设计,由机架及电缆将各模块连接起来,系统的规模和功能可根据用户的需要自行组合。

4、编程简单易学

PLC的编程大多采用类似于继电器控制线路的梯形图形式,对使用者来说,不需要具备计算机的专门知识,因此很容易被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所理解和掌握。

5、安装简单,维修方便

PLC不需要专门的机房,可以在各种工业环境下直接运行。使用时只需将现场的各种设备与PLC相应的I/O端相连接,即可投入运行。各种模块上均有运行和故障指示装置,便于用户了解运行情况和查找故障。

由于采用模块化结构,因此一旦某模块发生故障,用户可以通过更换模块的方法,使系统迅速恢复运行。

PLC的功能

1、逻辑控制

2、定时控制

3、计数控制

4、步进(顺序)控制

5、PID控制

6、数据控制:PLC具有数据处理能力。

7、通信和联网

8、其它:PLC还有许多特殊功能模块,适用于各种特殊控制的要求,如:定位控制模块,CRT模块。

四、PLC的发展阶段

虽然PLC问世时间不长,但是随着微处理器的出现,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数据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PLC也迅速发展,其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1、早期的PLC(60年代末—70年代中期)

早期的PLC一般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时的PLC多少有点继电器控制装置的替代物的含义,其主要功能只是执行原先由继电器完成的顺序控制,定时等。它在硬件上以准计算机的形式出现,在I/O接口电路上作了改进以适应工业控制现场的要求。装置中的器件主要采用分立元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存储器采用磁芯存储器。另外还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提高其抗干扰的能力。在软件编程上,采用广大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继电器控制线路的方式—梯形图。因此,早期的PLC的性能要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其优点包括简单易懂,便于安装,体积小,能耗低,有故障指使,能重复使用等。其中PLC特有的编程语言—梯形图一直沿用至今。

2、中期的PLC(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后期)

在70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使PLC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日本,德国等一些厂家先后开始采用微处理器作为PLC的中央处理单元(CPU)。

这样,使PLC得功能大大增强。在软件方面,除了保持其原有的逻辑运算、计时、计数等功能以外,还增加了算术运算、数据处理和传送、通讯、自诊断等功能。在硬件方面,除了保持其原有的开关模块以外,还增加了模拟量模块、远程I/O模块、各种特殊功能模块。并扩大了存储器的容量,使各种逻辑线圈的数量增加,还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数据寄存器,使PLC得应用范围得以扩大。

3、近期的PLC(80年代中、后期至今)

进入80年代中、后期,由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处理器的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使得各种类型的PLC所采用的微处理器的当次普遍提高。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PLC的处理速度,各制造厂商还纷纷研制开发了专用逻辑处理芯片。这样使得PLC软、硬件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五、PLC的分类

1、小型PLC

小型PLC的I/O点数一般在128点以下,其特点是体积小、结构紧凑,整个硬件融为一体,除了开关量I/O以外,还可以连接模拟量I/O以及其他各种特殊功能模块。它能执行包括逻辑运算、计时、计数、算术运算、数据处理和传送、通讯联网以及各种应用指令。

2、中型PLC

中型PLC采用模块化结构,其I/O点数一般在256~1024点之间。I/O的处理方式除了采用一般PLC通用的扫描处理方式外,还能采用直接处理方式,即在扫描用户程序的过程中,直接读输入,刷新输出。它能联接各种特殊功能模块,

通讯联网功能更强,指令系统更丰富,内存容量更大,扫描速度更快。

3、大型PLC

一般I/O点数在1024点以上的称为大型PLC。大型PLC的软、硬件功能极强。具有极强的自诊断功能。通讯联网功能强,有各种通讯联网的模块,可以构成三级通讯网,实现工厂生产管理自动化。大型PLC还可以采用三CPU构成表决式系统,使机器的可靠性更高。

六 PLC的基本结构

PLC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如图所示:

1、中央处理单元(CPU)

中央处理单元(CPU)是PLC的控制中枢。它按照PLC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检查电源、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的状态,并能诊断用户程序中的语法错误。当PLC投入运行时,首先它以扫描的方式接收现场各输入装置的状态和数据,并分别存入I/O映象区,然后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过命令解释后按指令的规定执行逻辑或算数运算的结果送入I/O映象区或数据寄存器内。等所有的用户程序执行完毕之后,最后将I/O映象区的各输出状态或输出寄存器内的数据传送到相应的输出装置,如此循环运行,直到停止运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PLC的可靠性,近年来对大型PLC还采用双CPU构成冗余系统,或采用三CPU的表决式系统。这样,即使某个CPU出现故障,整个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2、存储器

存放系统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系统程序存储器。存放应用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用户程序存储器。

PLC常用的存储器类型

(1)RAM (Random Assess Memory) 这是一种读/写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其存取速度最快,由锂电池支持。

(2)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这是一种可擦除的只读存储器。在断电情况下,存储器内的所有内容保持不变。(在紫外线连续照射下可擦除存储器内容)。

(3)EEPROM(Electrical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这是一种电可擦除的只读存储器。使用编程器就能很容易地对其所存储的内容进行修改。

PLC存储空间的分配

虽然各种PLC的CPU的最大寻址空间各不相同,但是根据PLC的工作原理,其存储空间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区域:

(1)系统程序存储区

(2)系统RAM存储区(包括I/O映象区和系统软设备等)

(3)用户程序存储区

系统程序存储区:在系统程序存储区中存放着相当于计算机 *** 作系统的系统程序。包括监控程序、管理程序、命令解释程序、功能子程序、系统诊断子程序等。由制造厂商将其固化在EPROM中,用户不能直接存取。它和硬件一起决定了该PLC的性能。

系统RAM存储区:系统RAM存储区包括I/O映象区以及各类软设备,如:逻辑线圈;数据寄存器;计时器;计数器;变址寄存器;累加器等存储器。

(1)I/O映象区:由于PLC投入运行后,只是在输入采样阶段才依次读入各输入状态和数据,在输出刷新阶段才将输出的状态和数据送至相应的外设。因此,它需要一定数量的存储单元(RAM)以存放I/O的状态和数据,这些单元称作I/O映象区。一个开关量I/O占用存储单元中的一个位(bit),一个模拟量I/O占用存储单元中的一个字(16个bit)。因此整个I/O映象区可看作两个部分组成:开关量I/O映象区;模拟量I/O映象区。

(2)系统软设备存储区 :除了I/O映象区区以外,系统RAM存储区还包括PLC内部各类软设备(逻辑线圈、计时器、计数器、数据寄存器和累加器等)的存储区。该存储区又分为具有失电保持的存储区域和无失电保持的存储区域,前者在PLC断电时,由内部的锂电池供电,数据不会遗失;后者当PLC断电时,数据被清零。

1)逻辑线圈

与开关输出一样,每个逻辑线圈占用系统RAM存储区中的一个位,但不能直接驱动外设,只供用户在编程中使用,其作用类似于电器控制线路中的继电器。 另外,不同的PLC还提供数量不等的特殊逻辑线圈,具有不同的功能。

2)数据寄存器

与模拟量I/O一样,每个数据寄存器占用系统RAM存储区中的一个字(16 bits)。 另外,PLC还提供数量不等的特殊数据寄存器,具有不同的功能。

3)计时器

4)计数器

用户程序存储区

用户程序存储区存放用户编制的用户程序。不同类型的PLC,其存储容量各不相同。

3、电源

PLC的电源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得作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可靠得电源系统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因此PLC的制造商对电源的设计和制造也十分重视。一般交流电压波动在+10%(+15%)范围内,可以不采取其它措施而将PLC直接连接到交流电网上去。

七 PLC的工作原理

最初研制生产的PLC主要用于代替传统的由继电器接触器构成的控制装置,但这两者的运行方式是不相同的:

(1)继电器控制装置采用硬逻辑并行运行的方式,即如果这个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或断电,该继电器所有的触点(包括其常开或常闭触点)在继电器控制线路的哪个位置上都会立即同时动作。

(2)PLC的CPU则采用顺序逻辑扫描用户程序的运行方式,即如果一个输出线圈或逻辑线圈被接通或断开,该线圈的所有触点(包括其常开或常闭触点)不会立即动作,必须等扫描到该触点时才会动作。

为了消除二者之间由于运行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差异,考虑到继电器控制装置各类触点的动作时间一般在100ms以上,而PLC扫描用户程序的时间一般均小于100ms,因此,PLC采用了一种不同于一般微型计算机的运行方式---扫描技术。这样在对于I/O响应要求不高的场合,PLC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的处理结果上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1、扫描技术

当PLC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PLC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1)输入采样阶段

在输入采样阶段,PLC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得单元内。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

(2)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PLC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I/O映象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即,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I/O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据不会发生变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I/O映象区或系统RAM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

(1)输出刷新阶段

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PLC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这时,才是PLC的真正输出。

比较下二个程序的异同:

程序1:

程序2:

这两段程序执行的结果完全一样,但在PLC中执行的过程却不一样。程序1只用一次扫描周期,就可完成对%M4的刷新; 程序2要用四次扫描周期,才能完成对%M4的刷新。

这两个例子说明:同样的若干条梯形图,其排列次序不同,执行的结果也不同。另外,也可以看到:采用扫描用户程序的运行结果与继电器控制装置的硬逻辑并行运行的结果有所区别。当然,如果扫描周期所占用的时间对整个运行来说可以忽略,那么二者之间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一般来说,PLC的扫描周期包括自诊断、通讯等,如下图所示,即一个扫描周期等于自诊断、通讯、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输出刷新等所有时间的总和。

2、PLC的I/O响应时间

为了增强PLC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其可靠性,PLC的每个开关量输入端都采用光电隔离等技术。

为了能实现继电器控制线路的硬逻辑并行控制,PLC采用了不同于一般微型计算机的运行方式(扫描技术)。

以上两个主要原因,使得PLC的 I/O响应比一般微型计算机构成的工业控制系统慢得多,其响应时间至少等于一个扫描周期,一般均大于一个扫描周期甚至更长。

所谓I/O响应时间指从PLC的某一输入信号变化开始到系统有关输出端信号的改变所需的时间。其最短的I/O响应时间与最长的I/O响应时间如图所示:

最短I/O响应时间:

最长I/O响应时间:

八 PLC的I/O系统

1、I/O寻址方式

PLC的硬件结构主要分单元式和模块式两种。前者将PLC的主要部分(包括I/O系统和电源等)全部安装在一个机箱内。后者将PLC的主要硬件部分分别制成模块,然后由用户根据需要将所选用的模块插入PLC机架上的槽内,构成一个PLC系统。

不论采取哪一种硬件结构,都必须确立用于连接工业现场的各个输入/输出点与PLC的I/O映象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即给每一个输入/输出点以明确的地址确立这种对应关系所采用得方式称为I/O寻址方式。

I/O寻址方式有以下三种:

(1)固定的I/O寻址方式

这种I/O寻址方式是由PLC制造厂家在设计、生产PLC时确定的,它的每一个输入/输出点都有一个明确的固定不变的地址。一般来说,单元式的PLC采用这种I/O寻址方式。

(2)开关设定的I/O寻址方式

这种I/O寻址方式是由用户通过对机架和模块上的开关位置的设定来确定的。

(3)用软件来设定的I/O寻址方式

这种I/O寻址方式是有用户通过软件来编制I/O地址分配表来确定的

常见的PLC设备及其通讯连接方式

生产商 产品型号 通讯方式

OMRON CPM1 RS232/RS422

CQM1 RS232/RS422、

COMPOBUS/S、

COMPOBUS/D

C1000H/C2000H

C200Hа

CVM

CV

CS1 RS232/RS422、

Controller Link、SYSMAC LINK、SYSNET、

Ethernet、CompoBus/s、

CompoBus/D

C20H-C60H RS232/RS422

MISTUBISH FX系列 RS232/RS422

A系列

Q系列 RS232/RS422/USB、

PROFIBUS、Modbus、

MELSECNET10、CC-Link、Ethernet

Allen-Bradley ControlLogix

PLC5

SLC500 RS232/RS422、

DH+/DH485、ControlNet、Ethernet、DeviceNet

松下 FP0 /FP1

FP3

FP10SH RS232/RS422、

Ethernet、MEWNET、C-NET

GE Fanuc LM90-30

LM90-70 RS-232/422、Ethernet、GENIUS BUS、PROFIBUS、WorldFip、InterBus-s

Schneider nano RS485

Tsx-MICRO RS232/RS422

Tsx-Premium

Tsx-Quantum

Tsx-Momentum Ethernet、Modbus-Plus、RS232(MODBUS)、WorldFip、InterBus、PROFIBUS

Siemens S5 PROFIBUS

S7-200 PPI

S7-300

S7-400 MPI、PROFIBUS、Ethernet

三菱PLC编程电缆SC-09电路图

第一节 PLC简述

一、PLC的特点:

1、高可靠性

2、编程简单,使用方便

可采用梯形图编程方式,与实际继电器控制电路非常接近,一般电气工作者很容易接受。

3、环境要求低

适用于恶劣的工业环境。

4、体积小,重量轻

5、扩充方便,组合灵活

二、PLC的硬件结构:

1、硬件框图

2、输入接口电路

为了保证能在恶劣的工业环境中使用,PLC输入接口都采用了隔离措施。如下图,采用光电耦合器为电流输入型,能有效地避免输入端引线可能引入的电磁场干扰和辐射干扰。

在光敏输出端设置RC滤波器,是为了防止用开关类触点输入时触点振颤及抖动等引起的误动作,因此使得PLC内部约有10ms的响应滞后。

当各种传感器(如接近开关、光电开关、霍尔开关等)作为输入点时,可以用PLC机内提供的电源或外部独立电源供电,且规定了具体的接线方法,使用时应加注意。

3、输出接口电路

PLC一般都有三种输出形式可供用户选择,即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和晶闸管输出。

在线路结构上都采用了隔离措施。

特点:

继电器输出:开关速度低,负载能力大,适用于低频场合。

晶体管输出:开关速度高,负载能力小,适用于高频场合。

晶闸管输出:开关速度高,负载能力小,适用于高频场合。

注意事项:

(1)PLC输出接口是成组的,每一组有一个COM口,只能使用同一种电源电压。

(2)PLC输出负载能力有限,具体参数请阅读相关资料。

(3)对于电感性负载应加阻容保护。

(4)负载采用直流电源小于30V时,为了缩短响应时间,可用并接续流二极管的方法改善响应时间。

三、三菱FX2 PLC实物图及面板上的LED指示说明(用鼠标在各处点点)全屏观看

返回目录

这个程序你只截取了你要反映的这块,程序流程是要看所有的控制继电器的工作方式,才能看懂的。你可以使用查找功能,看看M0,M10最终是驱动什么,完成什么功能,才能搞清楚程序是怎么执行的。还有看程序也要针对性的查看图纸的输入、输出是否符合程序的工作需要。单纯的看程序,不容易理解的。

以上就是关于用三菱的PLC控制四层电梯的程序全部的内容,包括:用三菱的PLC控制四层电梯的程序、11楼层的电梯用PLC控制,程序怎么写,梯形图又怎样画、急求三菱PLC梯形图控制三层电梯。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2195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