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P的作用
正如其名所示:FTP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用户连接上一个远程计算机(这些计算机上运行着FTP服务器程序)察看远程计算机有哪些文件,然后把文件从远程计算机上拷到本地计算机,或把本地计算机的文件送到远程计算机去。
FTP工作原理
拿下传文件为例,当你启动FTP从远程计算机拷贝文件时,你事实上启动了两个程序:一个本地机上的FTP客户程序:它向FTP服务器提出拷贝文件的请求。另一个是启动在远程计算机的上的FTP服务器程序,它响应你的请求把你指定的文件传送到你的计算机中。FTP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方式,用户端要在自己的本地计算机上安装FTP客户程序。FTP客户程序有字符界面和图形界面两种。字符界面的FTP的命令复杂、繁多。图形界面的FTP客户程序, *** 作上要简洁方便的多。
简单地说,支持FTP协议的服务器就是FTP服务器,下面介绍一下什么是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
一般来说,用户联网的首要目的就是实现信息共享,文件传输是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之一。Internet上早期实现传输文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知道 Internet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计算机环境,有PC,有工作站,有MAC,有大型机,据统计连接在Internet上的计算机已有上千万台,而这些计算机可能运行不同的 *** 作系统,有运行Unix的服务器,也有运行Dos、Windows的PC机和运行MacOS的苹果机等等,而各种 *** 作系统之间的文件交流问题,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文件传输协议,这就是所谓的FTP。基于不同的 *** 作系统有不同的FTP应用程序,而所有这些应用程序都遵守同一种协议,这样用户就可以把自己的文件传送给别人,或者从其它的用户环境中获得文件。
与大多数Internet服务一样,FTP也是一个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用户通过一个支持FTP协议的客户机程序,连接到在远程主机上的FTP服务器程序。用户通过客户机程序向服务器程序发出命令,服务器程序执行用户所发出的命令,并将执行的结果返回到客户机。比如说,用户发出一条命令,要求服务器向用户传送某一个文件的一份拷贝,服务器会响应这条命令,将指定文件送至用户的机器上。客户机程序代表用户接收到这个文件,将其存放在用户目录中。
在FTP的使用当中,用户经常遇到两个概念:"下载"(Download)和"上载"(Upload)。"下载"文件就是从远程主机拷贝文件至自己的计算机上;"上载"文件就是将文件从自己的计算机中拷贝至远程主机上。用Internet语言来说,用户可通过客户机程序向(从)远程主机上载(下载)文件。
使用FTP时必须首先登录,在远程主机上获得相应的权限以后,方可上载或下载文件。也就是说,要想同哪一台计算机传送文件,就必须具有哪一台计算机的适当授权。换言之,除非有用户ID和口令,否则便无法传送文件。这种情况违背了Internet的开放性,Internet上的FTP主机何止千万,不可能要求每个用户在每一台主机上都拥有帐号。匿名FTP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产生的。
匿名FTP是这样一种机制,用户可通过它连接到远程主机上,并从其下载文件,而无需成为其注册用户。系统管理员建立了一个特殊的用户ID,名为anonymous, Internet上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使用该用户ID。
通过FTP程序连接匿名FTP主机的方式同连接普通FTP主机的方式差不多,只是在要求提供用户标识ID时必须输入anonymous,该用户ID的口令可以是任意的字符串。习惯上,用自己的E-mail地址作为口令,使系统维护程序能够记录下来谁在存取这些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匿名FTP不适用于所有Internet主机,它只适用于那些提供了这项服务的主机。
当远程主机提供匿名FTP服务时,会指定某些目录向公众开放,允许匿名存取。系统中的其余目录则处于隐匿状态。作为一种安全措施,大多数匿名FTP主机都允许用户从其下载文件,而不允许用户向其上载文件,也就是说,用户可将匿名FTP主机上的所有文件全部拷贝到自己的机器上,但不能将自己机器上的任何一个文件拷贝至匿名FTP主机上。即使有些匿名FTP主机确实允许用户上载文件,用户也只能将文件上载至某一指定上载目录中。随后,系统管理员会去检查这些文件,他会将这些文件移至另一个公共下载目录中,供其他用户下载,利用这种方式,远程主机的用户得到了保护,避免了有人上载有问题的文件,如带病毒的文件。
作为一个Internet用户,可通过FTP在任何两台Internet主机之间拷贝文件。但是,实际上大多数人只有一个Internet帐户,FTP主要用于下载公共文件,例如共享软件、各公司技术支持文件等。 Internet上有成千上万台匿名FTP主机,这些主机上存放着数不清的文件,供用户免费拷贝。实际上,几乎所有类型的信息,所有类型的计算机程序都可以在Internet上找到。这是Internet吸引我们的重要原因之一。
匿名FTP使用户有机会存取到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这个信息库是日积月累起来的,并且还在不断增长,永不关闭,涉及到几乎所有主题。而且,这一切是免费的。
匿名FTP是Internet网上发布软件的常用方法。Internet之所以能延续到今天,是因为人们使用通过标准协议提供标准服务的程序。像这样的程序,有许多就是通过匿名FTP发布的,任何人都可以存取它们。
Internet中的有数目巨大的匿名FTP主机以及更多的文件,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知道某一特定文件位于哪个匿名FTP主机上的那个目录中呢?这正是Archie服务器所要完成的工作。Archie将自动在FTP主机中进行搜索,构造一个包含全部文件目录信息的数据库,使你可以直接找到所需文件的位置信息。
FTP是一种上传和下载用的软件。
定义如下:FTP(File Transfer Protocal),是用于Internet上的控制文件的双向传输的协议。同时,它也是一个应用程序。用户可以通过它把自己的PC机与世界各地所有运行FTP协议的服务器相连,访问服务器上的大量程序和信息。
传输文件的一般步骤如下:
1在本地电脑上登陆到国际互联网,
2搜索有文件共享主机或者个人电脑(一般有专门的FTP服务器网站上公布的,上面有进入该主机或个人电脑的名称,口令和路径)
3当与远程主机或者对方的个人电脑建立连接后,用对方提供的用户名和口令登陆到该主机或对方的个人电脑
4在远程主机或对方的个人电脑登陆成功后,就可以上传你想跟别人分享的东东或者下载别人授权共享的东东(这里的东东是指能放到电脑里去又能在显示屏上看到的东东)
5完成工作后关闭FTP下载软件,切断连接
为了实现文件传输,用户还要运行专门的文件传输程序,比如网际快车就有这方面的功能,其它还有很多专门的FTP传输软件,各有各的特色
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
FTP服务器:可以下载和上传文件的服务器。但是你必须拥有一定的权限才可以上传或者下载,这种服务器一般用于公司内部使用你好,服务器的品牌有:
IBM Sun 惠普 戴尔 华硕 联想
英特尔 浪潮 方正 清华同方 NEC
微星 长城 宏碁 金品 致荣 赛天
五舟 超毅定制者 曙光 ……
服务器类型解释及选购要考虑的因素
在信息化日益普遍的今天,若能拥有一台功能齐备,价格合理的服务器,将是愈来愈多人关心的课题。昔日,许多人将选购一台好的PC,当作人生大事,但随着时间流转,科技日新月异,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不断更新,价格也相对不断合理化,现今无论企业或个人,都开始有机会接触PC服务器,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增加效率,必需使用服务器,而个人因为资料储存量变大,数字接口设备不断增加,例如数字相片,图形处理,高画质游戏,数据备份…等的需求,也可能开始接触入门级服务器,因此,如何选购一台好的PC服务器,将与许多人息息相关。
首先,我们必需了解何谓PC服务器?所谓PC服务器,即是Intel架构服务器,与一些大型服务器如Mainframe, Unix架构服务器等不同,前者大多运行Windows或Linux等 *** 作系统,使用较为普遍,后者多为专业用途,如银行,大型制造业,物流业,证券…等行业使用,一般人较少有机会接触到。一般而言,PC服务器若以外型来分,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 直立式服务器(塔式服务器):
为可独立放置于桌面或地面的服务器,大都具有较多的扩充槽及硬盘空间。无需额外设备,插上电即可使用,因此使用最为广泛。
(二) 机架式服务器:
为可装上机柜之服务器,主要作用为节省空间,机台高度以1U为单位,1U约44mm,因空间较局限,扩充性较受限制,例如1U的服务器大都只有1到2个PCI扩充槽。此外,散热性能成为十分重要的因素,此时,各家厂商的功力就在此展现了。缺点是需要有机柜等设备,多为服务器用量较大的企业使用。
(三) 刀片服务器:
可算是比机架式服务器更节省空间的产品。主要结构为一大型主体机箱,内部可插上许多卡片,一张卡片即相当于一台服务器。当然,散热性在此非常重要,往往各家厂商都装上大型强力风扇来散热。此型服务器虽然空间较节省,但光是主体机箱部份可能就所费不赀,除大型企业外较少使用。
了解了服务器的种类之后,如何能选购一台适用的PC服务器呢我们可以从下列几方面来考虑:
1 稳定性能:
这是服务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然而,对许多人来说,“稳定”似乎是个十分抽象的名词,似乎每一家服务器厂商都在强调自己的产品十分稳定。其实,“稳定”并非完全没有脉络可寻,也并非贵的产品即是稳定者,笔者提供一些小技巧以供参考:
(1) 整体组装品质: 通常较有规模的厂家所组装的产品,有一定的品管及制造流程,因此,若可打开机箱观察,便不难发现若是布线凌乱,机箱用料单薄,组件吻合度不佳或CPU, 内存及硬盘无原厂保固贴纸等,就绝对不该将之列入考虑范围。
(2)良好的散热设计: 服务器大多需要长时间运作,因此良好的散热性能是十分重要的。散热性能可以由厂商数据,散热风力强度或实际测试得知,散热良好的服务器往往有着较佳的稳定性能。
(3) 承诺售后服务内容: 对自己所出品的产品有信心的厂家,通常会提供较好的服务内容,
(4)整体口碑: 通常服务器产品口碑十分重要,选择有人推荐的品牌或市场上较老的品牌也是一种办法。但是,有时也会有新的品牌或产品也十分优良的,这些就要靠一些专家的推荐或试用测试。
(5)权威性评比推荐: 一些权威性的杂志常常会有一些评比,也不失为一种参考依据,但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一些实际运行性能测试,并多比较相关报导,才容易获得客观的意见。
(6) 实际测试: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先购买少量产品进行测试,安装欲使用的软件,并且可以长时间运行看看。服务器应该要能够长时间运行,最好去网站上下载一些测试软件,实际运作以观察其稳定度如何?
2 升级维护成本:
许多品牌服务器可能在购买时总价并不高,但却有着十分可观的升级维护成本。比方说,在一些国外品牌的服务器部份,往往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将开始拥有成本压的很低,但却在一些日后升级的配件部份,如CPU,内存,硬盘,磁盘阵列卡…等十分昂贵,另外,在其原厂保固期到期后,其续约的维护成本亦十分昂贵,造成类似“买车容易养车难”的窘境。因此,这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部份。
3 厂家研发制造实力:
许多厂家都推出PC服务器产品,有些价格也十分便宜,但使用者真正该考虑的应该是厂家本身的实力如何。一般来说,国际厂牌往往较具有实力,研发经验也较丰富。重要的是,厂商自己本身要有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然而,近年来由于竞争激烈,PC服务器价格下降不少,因此几乎大多数的外商品牌之PC服务器都是由其它厂商代工,因此,考量这些品牌的服务器时,就应该排除对品牌的迷信了解其代工厂的实力及研发能力,来考量选购标准,毕竟,我们真正买到的是代工厂的产品,只是挂上品牌罢了。
4 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许多外商在研发技术方面不差,但往往因为研发部门大都在海外,当客户发生问题时,需由当地销售据点反应至国外总部, 这样一来其反馈速度必然受到影响,而国内厂商的研发机构层次相对而言没有如此复杂,是可以优先考虑的对象。
综观以上各点,选购一台好的PC服务器,最重要的还是符合自己的需要,以及稳定度和售后服务的保障,当然,最有效的方式,无疑是架构一个仿真的环境,实地加以测试运作,才是最保险的方式。消费者也应该站在较为理智的立场,根据各项要点加以评估,千万不要只是对品牌盲目的迷信,而采购了一台十分昂贵,品质却没有比一般品牌高出多少的服务器。服务器:服务器是整个网络系统的核心,它为网络用户提供服务并管理整个网络,在其上运行的 *** 作系统是网络 *** 作系统。随着局域网络功能的不断增强,根据服务器在网络中所承担的任务和所提供的功能不同把服务器分为: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和通信服务器。
客户机:客户机又称工作站。客户机是指当一台计算机连接到局域网上时,这台计算机就成为局域网的一个客户机。客户机与服务器不同,服务器是为网络上许多网络用户提供服务以共享它的资源,而客户机仅对 *** 作该客户机的用户提供服务。客户机是用户和网络的接口设备,用户通过它可以与网络交换信息,共享网络资源。客户机通过网卡、通信介质以及通信设备连接到网络服务器。例如有些被称为无盘工作站的计算机没有它自已的磁盘驱动器,这样的客户机必须完全依赖于局域网来获得文件。客户机只是一个接入网络的设备,它的接入和离开对网络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它不象服务器那样一旦失效,可能会造成网络的部分功能无法使用,那么正在使用这一功能的网络都会受到影响。现在的客户机都用具有一定处理能力的PC(个人计算机)机来承担
工作站就是普通的入网计算机;
网络服务器:网络的核心,为使用者提供主要的网络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
与普通的计算机的区别:
运算速度快;储存容量大;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在谈到服务器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从组成结构来讲,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外围的设备和连线,将分布在相同或不同地域的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集合。从应用的角度讲,只要将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能够实现各计算机间信息的互相交换,并可共享计算机资源的系统便可称为网络。随着人们在半导体技术(主要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上不断取得更新更高的成就,计算机网络迅速地涉及到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一方面通过网络为计算机之间数据的传输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另一方面数字信号技术的发展已渗透到通信技术中,又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各项性能。计算机网络从诞生至今,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大约产生于1954年,当时它只是一种面向终端(用户端不具备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的计算机网络。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问世。此后的几年中,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还没有建立相互间的联系。当时,电子计算机因价格和数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很少有人会想到在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1954年,随着一种叫做收发器(Transceiver)的终端研制成功,人们实现了将穿孔卡片上的数据通过电话线路发送到远地的计算机上的梦想。以后,电传打字机也作为远程终端和计算机实现了相连。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出现在1969年。刚才我们已经谈到了,早期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面向终端的,是一种以单个主机为中心的星型网络,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而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则强调了网络的整体性,用户不仅可以共享主机的资源,而且还可以共享其他用户的软、硬件资源。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方式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如今的计算机网络尤其是中小型局域网很注重和强调其整体性,以扩大系统资源的共享范围。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出现在70年代。从所周知,早期计算机之间的组网是有条件的,在同一网络中只能存在同一厂家生产的计算机,其他厂家生产的计算机无法接入。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与当时的环境有关,因为当时的计算机还远远没有现在这样普及,一个大单位能够用上一台计算机就算不错了,更谈不上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另一方面与未建立相关的标准有关,当时的计算机网络只是部分高等学府或笠研机构针对自己的工作特点所建立的,还未能在大范围内(如不同的单位之间)进行连接,并且也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针对这种情况,第三代计算机网络开始实现将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互联成网。1977年前后,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提出了一个各种计算机能够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即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SI/RM。简称为OSI。OSI模型的提出,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纪元。现在的计算机网络便是以OSI为标准进行工作的。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数字通信的出现而产生的,其特点是综合化和高速化。综合化是指采用交换的数据传送方式将多种业务综合到一个网络中完成。例如人们一直在用一种与计算机网络很不相同的电话网传送语音住处但是,现在已经可以将多种业务,如语音、数据、图像等住处以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形式综合到一个网络中来传送。
诸位不要以为笔者写走题儿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不过是为了把何谓服务器讲得更浅显些做个铺垫,因为四代计算机网络都是由服务器、工作站、外围设备和通信协议组成。而本文要向读者诸君介绍的服务器(Server)也正是整个网络系统的核心,它的存在就是为网络用户提供服务并管理整个网络的设备。服务器从外型来看,和普通的PC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其内部结构却与普通的个人PC机有着本质的不同。
如主板结构。服务器的主板从整个板型看,规格上比普通的ATX等类型主板都要大一些,但是仍然符合ATX标准。主要是由于特殊部件比较多,所以在布局方面和普通主板不尽相同。由于服务器主板对稳定性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电气结构上,服务器主板比普通PC主板要求技高一筹,从电流输入开始,服务器主板便大多采用了双电源设计,以防止意外发生。服务器主板的电源接口大都远离重要部件如CPU插槽和内存插槽。输出电路种大量采用了滤波电容和线圈,使得输出的电流尽量干净。而一般主板在电源接口上就没有这么讲究。电源接口和CPU插槽非常近,从电源接口的输入电流和对CPU供电电流进 行稳压和滤波的电容和线圈位置非常近,很难避免互相干扰。由于服务器数据处理量很大,所以大都采用多CPU并行处理结构,主板上有偶数个CPU插槽。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务器主板上,CPU插槽边上大都有很多电解电容,是做滤电流杂波用的。理想的滤波应该是多个不很大电容来进行,这样既可以保证杂波被过滤 掉,又不会降低电流。服务器的最大特点是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上的负载比较大,I/O流量也比 较服务器主板一般都有多个超级I/O芯片,分别控制不同设备,以及多个总线驱动芯片增强负载能力,提高信号质量。为了减缓I/O瓶颈压力,一般应用SCSI接口磁盘系统。另外,由于服务器对于图形和声音要求都不算太高,所以很多服务器主板上都集成了声卡和显示卡。但是为了进一步减少CPU占用率并提高稳定性能,在硬声卡和显卡方面大多采用ATI公司的显示芯片和新加坡CREATIVE(创新)公司的声卡芯片。与此同时,在服务器主板上还经常集成有网卡芯片(如INTEL公司的82559)和RAID卡槽等。
如性能指标。服务器的性能指标是以系统响应速度和作业吞吐量为代表的。响应速度是指用户从输入信息到服务器完成任务给出响应的时间。作业吞吐量是整个服务器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量。假定用户不间断地输入请求,则在系统资源充裕的情况下,单个用户的吞吐量与响应时间成反比,即响应时间越短,吞吐量越大。为了缩短某一用户或服务的响应时间,可以分配给它更多的资源。性能调整就是根据应用要求和服务器具体运行环境和状态,改变各个用户和服务程序所分配的系统资源,充分发挥系统能力,用尽量少的资源满足用户要求,达到为更多用户服务的目的。
如扩展性能。服务器的可扩展性能与普通个人PC的升级有着本质的不同,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留有富余的机箱可用空间,二是充裕的I/O带宽。随着处理器运算速度的提高和并行处理器数量的增加,服务器性能的瓶颈将会归结为PCI及其附属设备。高扩展性意义在于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加有关部件,在满足系统运行要求的同时,又保护投资。
如可用性。服务器的可用性是以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时间比例作为衡量指标,例如999%的可用性表示每年有8小时的时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99999%的可用性表示每年有5分钟的时间设备不能正常运行。部件冗余是提高可用性的基本方法,通常是对发生故障给系统造成危害最大的那些部件(例如电源、硬盘、风扇和PCI卡)添加冗余配置,并设计方便的更换机构(如热插拔),从而保证这些设备即使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要使系统能及时恢复到正常的部件冗余程度。
如可管理性。可管理性旨在利用特定的技术和产品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系统的购买、使用、部署和支持费用,最显著的作用体现在减少维护人员的工时占用和避免系统停机带来的损失。服务器的管理性能直接影响服务器的易用性。可管理性是TCO各种费用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项。有研究表明,系统的部署和支持费用远远超过了初次购买所花的费用,而付给管理和支持人员的报酬又是其中所占份额最高的。另外,工作效率的降低、商业机会的丧失和营业收入的下滑所带来的财务损失也不可忽视。因此,系统的可管理性既是IT部门的迫切要求,又对企业经营效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可管理性产品和工具可通过提供系统内部的有关信息而达到简化系统管理的目的。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管理,技术支持人员在自己的桌面上即可解决问题,不必亲赴故障现场。系统部件可自动监视自己的工作状态,如果发现故障隐患可随时发出警告,提醒维护人员立即采取措施保护企业数据资产,故障部件更换的 *** 作也非常简单方便。
由上所述,网络时代为服务器的应用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空间,在网络技术和应用快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网络核心的服务器其重要性日益突出,服务器也由此进入了技术、应用和市场互动并迅速发展的新阶段。Unix *** 作系统由于其功能强大、技术成熟、可靠性好、网络及数据库功能强等特点,在计算机技术特别是 *** 作系统技术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尽管Unix系统受到了NT的严峻挑战,但它仍是目前唯一能在各个硬件平台上稳定运行的 *** 作系统,并且在技术成熟程度以及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仍然领先于NT。但在WINDOWS的不断追击下,Unix系统转向IA-64体系也是大势所趋,这里我们不妨来进一步看一下其经历的历程。
1994年,HP和Intel公司联合开发基于IA-64的Merced芯片。
1997年12月,Sun宣布将其基于Unix的 *** 作系统Solaris向IA-64体系移植。
1998年1月,Compaq/Digital公司宣布与Sequent合作,将Digital Unix *** 作系统和Sequent的产品集成,向IA-64转移。
1998年4月,SGI宣布将其主流产品向IA-64转移。
1999年1月,IBM宣布开发支持下一代IA-64架构的Unix *** 作系统,将SCO的UnixWare以及Sequent的高端PTX *** 作系统纳入自己的AIX环境,形成一个专门针对IA-64或Merced的Unix,同年,IBM收购Sequent。
因此,Unix系统转向IA-64体系已成为业界的大趋势,最重要的是,诸多Unix厂商对它的支持将打破以往Unix和Wintel两大阵营的对立,将Unix所具备的开放性发挥到顶峰,真正实现应用系统的跨平台使用,为用户提供最大的灵活性。
与IA-32位处理器相比,IA-64位处理器除增加数据宽度外,还结合CISC和RISC技术,采用显式并行指令计算(EPIC)技术,通过专用并行指令编译器尽可能将原代码编译解析为可并行 *** 作的“并行机器码”,完全兼容IA-32应用,保证了用户的可持续使用性。什么是服务器?
服务器是一种高性能计算机,当然,一般家里计算机也可以用作服务器,但可能很容易就会死机。服务器实际上就是提供站点服务,站别的客户瑞的电脑来访问,比如我们在网上访问的所有网站都是服务器上动行的程序。
服务器的起源,最早在互联网的协议TCP/IP并没有客户机和服务器的概念,所有的设备都是通讯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联网上的系统都同时具有服务器和客户机的功能。当然,后来发展的那些架构在TCP/IP之上的软件的确采用了客户机/服务器的结构:浏览器和Web服务器,邮件客户端和邮件服务器。
但是,对于服务器来说,它们之间仍然是对等联网的。以email为例,互联网上并没有一个巨大的、唯一的邮件服务器来处理所有的email,而是对等联网的邮件服务器相互协作把email传送到相应的服务器上去。另外用户之间email则一直对等的联络渠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