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坏道修复的cmd命令

硬盘坏道修复的cmd命令,第1张

1、点击开始,运行, 输入cmd , 然后在DOS提示符下输入:
chkdsk C: /f (C是指你要修复的那个磁盘盘符)
2、dos下修复命令包括全部参数:CHKDSK [volume[[path]filename]]] [/F] [/V] [/R] [/X] [/I] [/C] [/L[:size]]
volume 指定驱动器(后面跟一个冒号)、装入点或卷名。
filename 仅用于 FAT/FAT32: 指定要检查是否有碎片的文件。
/F 修复磁盘上的错误。
/V 在 FAT/FAT32 上: 显示磁盘上每个文件的完整路径和名称。
在 NTFS 上: 如果有清除消息,将其显示。
/R 查找不正确的扇区并恢复可读信息(隐含 /F)。
/L:size 仅用于 NTFS: 将日志文件大小改成指定的 KB 数。
如果没有指定大小,则显示当前的大小。
/X 如果必要,强制卷先卸下。
卷的所有打开的句柄就会无效(隐含 /F)。
/I 仅用于 NTFS: 对索引项进行强度较小的检查。
/C 仅用于 NTFS: 跳过文件夹结构的循环检查。
/I 和 /C 命令行开关跳过卷的某些检查,减少运行 Chkdsk 所需的时间。
3、chkdsk命令仅仅是修复表面的数据错误,远远不如期望的这么强大。真正的物理性坏道根本无能为力。如果硬盘真正出现严重的连续坏道,首先备份重要数据,及时更换硬盘才是王道。

检测坏道 坏道的表现为读到坏道区域的文件后会变慢或者报错,如是启动系统时,就变成了蓝屏,死机或重启了 可以用 MHDD, HDDTRUE , HDDSCAN 进行检测, 软件的评判标准, 一般是看读取时间的, (>50ms , >100ms,>500ms ) 用这些以判断是好还是坏, 一般很少出现校验其他的错误 结果会用红色或者叉号表示 再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就是, 看坏道的连续性,如果连续性很强, 就是区域性的, 很不好, 有可能是一个头坏了 也有可能是一个区段坏了

硬盘检测不到, 这个是由于在硬盘的内部有个保留的区域, 存放控制硬盘工作的程序,被称为固件区 在硬盘启动后, 固件区的程序有首先启动, 才能响应数据总线上的控制命令,从而进行读写工作 而检不到,恰恰就是控制程序加载不上,或者加载不正确引起 还有很多,无容量, 无法读写 甚至硬盘被莫名加密锁死 都是固件区出了问题造成的当然还有一部分是控制电路造成的,表现为不加电, 转不正常, 还有一部是磁头本身损坏造成的, 表现为卡卡响,或卡卡响后停转

如果硬盘摔过那么产生的坏道, 一般都是物理性的 如果还能用 坏道还不多, 或者很集中, 建议采用分区屏蔽的方式来解决这样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这种硬盘,一般不要强行维修, 因为,对于物理坏道,只有加入缺陷一种办法,才算是完美修复但是,在确定和扫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反复触碰坏块区域,对磁头的影响的非常大的, 一不小心,就可能产生,硬盘的整体读写速度变慢,或者直接不认盘 硬盘一旦进行维修, 即使备份了固件信息, 进行还原 *** 作, 一般也不可能退回的到原来 所以对这种盘,一定要慎重

硬盘全盘坏道 这个的成因很多 最好能清楚硬盘在坏前是什么样子的,这样才有助于判断硬盘的坏道成因 一般分固件区和用户区坏道两类 如果是固件区引起的坏道一般再检测固件区时会发现模块错误, 主要是缺陷表 表现为读写慢,或者不稳定,时快时慢 这种故障,针对不同的故障和硬盘型号有不同的办法 一般多是尽量修复受损的模块重写或者挪移 如果是客户区引起的, 通常的做法就是进行全盘低格看看效果 如果有效果, 并且坏道几乎的没有了, 那么这是最好的 对于自己玩的朋友, 就到这里停下吧 然后分区屏蔽下就可以了 如果有经验的朋友可以在试试修复这些困难的坏道比如用mhdd的修复功能试试,或者pc3000试试 再不行, 还可以启动硬盘的自校准功能请注意在维修中反复的触屏坏道会使磁头变差,造成读写慢

硬盘的坏道类型 分物理的和逻辑的两类 物理的, 需要把引起这个扇区不稳定的那一位的物理地址加入厂家的坏道缺陷列表里这样,这个坏了的物理位会自动被备用扇区替补,达到修复的目的 一般需要pc3000等一些比较专业的工具,和比较有经验的人来修复,效果好些 逻辑坏道,一般是扇区的校验位出问题产生的数据和校验不符合 只有全盘低格,就会好的 效率源和hdd再生器可以修复一些顽固的坏道虽然效率源有些独到的地方 模仿pc3000 也很有建树 但是我个人还是更倾向于HDD再生器 在最早的维修时代, 我经常用这个, 还是解决了很多的问题的

分区屏蔽, 分手动和自动两种 (1)收动的要先扫描坏道, 确定位置, 如果有偶尔的坏道在大片的连续区域,就简单修下 再把有坏道的和好的连续区域各自分个区,最好把坏的区域屏蔽或删除,就可以了 (2) 自动, 用fbdisk ,在dos下就可以自动分了 但是, 经常效果不理想 建议最好还是手动吧 分完后, 要进行格式化, 这样会更稳定

如果有的朋友的硬盘里有数据 那么对于有坏道的硬盘, 一般是先镜像, 在分析 这样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数据的完好,和恢复的效果 如果在坏道硬盘上直接弄, 很可能使故障恶化 也葬送了其他高手恢复的机会 请慎重

你就用server guide 801来配置啊!软件并非新的就更好,关键是适合。
server guide 在启动后会进入一个向导,你可以在里面进行raid5的设置,分区,再准备一张2003一步一步安装的光盘,就是那种直接可以看到I386目录在根目录的光盘,然后记下序列号,当向导要求放入光盘时,你把2003安装光盘放进去,向导会自动拷贝相关的安装文件到硬盘上,同时包括驱动,然后会重复全自动完成安装了。

高级格式化对硬盘基本上没有伤害,低级格式化对硬盘伤害很大。
1、硬盘是个消耗品,任何 *** 作,理论上都会对硬盘带来伤害,包括读取数据。但这些伤害都非常微小,属于正常的消耗。硬盘越用性能越差,寿命走到极限,就开始坏了。
2、高级格式化只是对硬盘 *** 作中最普通的一件事,一般的快速格式化,就是瞬间写入一个扇区的数据,对硬盘的伤害微乎其微,可以忽略。
3、但低级格式化,对硬盘的伤害很大。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低格。

删除 iSCSI 目标的步骤:
1、在控制台树中,单击“LUN 管理”。
2、在“ *** 作”窗格中,单击“管理 iSCSI 目标”。
3、在“管理 iSCSI 目标”对话框中的“选择要管理的子系统”中,选中创建了要删除的目标的子系统。
4、在“此子系统上的可用目标”中,选中要删除的目标,然后单击“删除”。
5、在“删除目标”对话框中,选中“要删除此目标,请选中此处”,然后单击“确定”删除该目标。
6、目标删除后,请单击“关闭”。

从Windows Server 2012 开始,微软为服务器 *** 作系统增加了原生iSCSI服务,之前则是需要依靠第三方的相关工具来实现。
为了保证存储的可靠性,iSCSI通常和raid5配合使用,首先使用相同型号的多块硬盘(最少3块)创建raid5卷,在任意一块空闲的硬盘上右键,选择"创建raid5卷"
将参加raid5的磁盘全部添加
顺带格式化,推荐勾上"快速格式化",低格没必要而且速度很慢
Raid5卷创建完成
现在进入服务器管理器,添加ISCSI相关服务
在添加服务器角色页面勾选"文件和存储服务"-"文件和Iscsi服务"-"Iscsi目标服务器"和"Iscsi目标存储提供程序"
正在安装
安装Iscsi服务安装完成就可以对虚拟磁盘进行配置,进入服务器管理器-文件和存储服务-iSCSI创建虚拟磁盘
存储位置自然选择刚才创建的raid5卷
指定虚拟磁盘的名称
指定虚拟磁盘的空间大小,这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虚拟磁盘的总大小不能大于虚拟磁盘文件所在分区的大小。在大小的增长模式中,"固定大小"会让虚拟磁盘文件的大小固定在最大大小,而"动态扩展"则会让虚拟磁盘的文件的大小随着存储在虚拟磁盘内的文件逐渐增多而自动增大,但上限依然为"大小"用户设定的值。推荐选择前者,一次性分配空间大小相对于后者,虚拟磁盘的读写性能更高
指定目标的名称
这里指定允许访问虚拟磁盘的客户端,点击"添加"按钮添加客户端
通常标识目标发起程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使用目标发起程序ID,但是看起来2009年之前的Windows版本并不支持此方法,因此我们通常选择下面的通过匹配相关计算机的值来标识客户端,IP地址应该是直观且比较方便的,将允许连接该虚拟磁盘的客户端IP地址添加进去,多个IP地址需要分别添加。
最后检查一下配置信息,准确无误后点击"创建"
创建完成
现在在服务器管理器-文件和存储服务-iSCSI下就能看到虚拟磁盘和目标的工作状态
接下来还需要在防火墙里放通Iscsi相关服务,强烈不建议采取关闭Windows防火墙等一刀切的方式
服务器配置到此告一段落,现在就可以配置Iscsi客户端了,打开管理工具-Iscsi发起程序
输入目标服务器的IP,点击"快速连接"
显示"登录成功",此时,虚拟磁盘已经连接到本地计算机。
现在打开"磁盘管理",就能看到虚拟磁盘,之后的步骤,和 *** 作本地磁盘的方式一样,第一次使用需要初始化,然后就能创建分区了
完成后就能像使用本地磁盘一样使用虚拟存储了
现在回到服务器端,可以看到目标状态已经显示为"已连接"
最后,如果需要断开虚拟磁盘,需要先在磁盘管理里将目标磁盘"脱机",然后回到"Iscsi发起程序"断开目标连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2758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