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S结构是一种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是主从关系,是一种一对多的模式。它的信息和数据需要保存在服务器上,若用户要浏览和下载信息,必须先访问服务器,才能浏览和下载信息,而且客户机之间没有交互的能力。相反,P2P模式不分提供信息服务器和索取信息的客户端,每一台电脑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索取者,对等点之间能交互,无需使用服务器。
2 C/S模式中信息的存储和管理比较集中、稳定,服务器只公布用户想公布的信息,并且会在服务器中稳定地保存一段时间,该服务器通常也不间断的运行在网络间。而P2P缺乏安全机制,P2P是能给用户带来方便,但也会带来大量垃圾信息,而且各个对等点可以随便进入或者退出网络,会造成网络的不稳定。
3 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因为系统会出现漏洞,而C/S模式采用集中管理模式,客户端只能被动地从服务器获取信息,所以一旦客户端出了差错,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
4 C/S模式的管理软件更新的较快,要跟上技术,必须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在软件的更新换代上,而且工作人员要维护服务器和数据库,也要耗费大量资金。相反的P2P不需要服务器,也就不必耗费大量资金,而且每个对等点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和分享信息,这使得闲散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
c/s
p2p
C/S模式是一种两层结构的系统,第一层是在客户端上安装客户端应用程序,第二层是在服务器上安装应用服务器。在C/S模式的工作过程中,客户端程序请求,服务器程序接收并处理客户端程序请求,并返回结果。
B/S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在传统的两层C/S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网络结构模式,其本质是三层C/S模式。
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安装浏览器软件,在服务器上存储数据,安装服务应用程序,如>
两者区别如下:
一、指代不同
1C/S:就是指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是计算机软件协同工作的一种模式,采取两层结构。服务器负责数据的管理,客户机负责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
2B/S: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
二、原理不同
1C/S:客户端运行应用程序,服务器端运行服务程序。应用程序向服务程序发出一个应用程序。
2B/S:统一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简化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
只需在客户机上安装一个浏览器,如NetscapeNavigator或InternetExplorer,服务器就会安装SQLServer、Oracle、MYSQL等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服务器与数据库交互。
三、优势不同
1 C/S:可以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经过客户端处理后可以提交给服务器。相应的优点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
2 B/S:总拥有成本低,维护方便,分布强,开发简单。它可以在任何地方 *** 作,而不需要安装任何特殊的软件。
如电子邮件交换,Web访问和数据库访问功能,是建立在客户服务器模式。用户访问银行服务,从他们的电脑使用Web浏览器客户端发送请求到Web服务器在银行。该方案可能反过来请求转发给它自己的数据库客户端程序,在另一家银行的计算机发送一个请求到数据库服务器检索帐户信息。该余额返回到银行的数据库客户端,这反过来又服务于它的回Web浏览器客户端显示结果给用户。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已成为网络计算的核心思想之一。许多商业应用程序被写入今天使用客户服务器模型。所以,做互联网的主要应用协议,如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 及其特点客户机/服务器这个名词虽然近年来报刊杂志上经常出现,但对这一术语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首先,客户机/服务器可以被理解为是一个物理上分布的逻辑整体,它是由客户机、服务器和连接支持部分组成。其中客户机是体系结构的核心部分,是一个面向最终用户的接口设备或应用程序。它是一项服务的消耗者,可向其他设备或应用程序提出请求,然后再向用户显示所得信息;服务器是一项服务的提供者,它包含并管理数据库和通信设备,为客户请求过程提供服务;连接支持是用来连接客户机与服务器的部分,如网络连接、网络协议、应用接口等。客户机 / 服务器具有以下特点:
(1)可实现资源共享。C/L结构中的资源是分布的,客户机与服务器具有一对多的关系和运行环境。用户不仅可存取在服务器和本地工作站上的资源,还可以享用其他工作站上的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
(2)可实现管理科学化和专业化。系统中的资源分布在各服务器和工作站上,可以采用分层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用户有权去充分利用本部门、本领域的专业知识来参与管理,使得各级管理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
(3)可快速进行信息处理。由于在 C/S 结构中是一种基于点对点的运行环境,当一项任务提出请求处理时,可以在所有可能的服务器间均衡地分布该项任务的负载。这样,在客户端发出的请求可由多个服务器来并行进行处理,为每一项请求提供了极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事务吞吐量。
(4)能更好地保护原有的资源。由于C/S是一种开放式的结构,可有效地保护原有的软、硬件资源。以前,在其他环境下积累的的数据和软件均可在C/S中通过集成而保留使用,并且可以透明地访问多个异构的数据源和自由地选用不同厂家的数据应用开发工具,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而以前的硬件亦可完全继续使用,当在系统中增加硬件资源时,不会减弱系统的能力,同时客户机和服务器均可单独地升级,故具有极好的可扩充性。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