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开发之uni-app

混合开发之uni-app,第1张

uni-app App端内置weex渲染引擎,提供原生渲染能力

然而, Weex并不是一个前端框架 。实际上,前端框架仅仅是 Weex 的语法层或称之为 DSL (Domain-specific Language),它们与原生渲染引擎是分离的。换句话说,Weex 并不依赖于特定的前端框架,随着前端技术的发展,Weex 也可以集成更多广泛使用的前端框架。

以往的 weex ,有个很大的问题是它只是一个高性能的渲染器,没有足够的API能力,使得开发时非常依赖原生工程师协作,开发者本来想节约成本,结果需要前端、iOS、Android 3拨人开发,适得其反。而 nvue 解决了这个大问题,让前端工程师可以直接开发完整 App,并提供原生插件的市场交易和云打包。这些组合方案,开发者切实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如果你是web前端,不熟悉 weex,那么建议你仍然以使用 vue 为主,在App端某些 vue 表现不佳的场景下使用 nvue 作为强化补充:

uni-app App 端内置 HTML5+ 引擎,让 js 可以直接调用丰富的原生能力。

小程序及 H5 等平台是没有 HTML5+ 扩展规范的,因此在 uni-app 调用 HTML5+ 的扩展规范时,需要注意使用条件编译。否则运行到h5、小程序等平台会出现 plus is not defined错误。

在普通的 H5+ 项目中,需要使用 documentaddEventListener 监听原生扩展的事件。

uni-app 中,没有 document。可以使用 plusglobalEventaddEventListener 来实现(注意manifest中需开启新编译器,即自定义组件模式"usingComponents":true)。

同理,在 uni-app 中使用 Nativejs 时,一些 Nativejs 中对于原生事件的监听同样需要按照上面的方法去实现。

注意:旧编译器(非自定义组件模式)不支持 plusglobalEvent 这个对象。

1uniapp搭建首选项是通过hbuildx去新建项目
2如果新手可以先选择hello uni-app这个模板,里面涵盖了uniapp里的各种组件、API和框架的介绍,能够让你更快速的对uniapp有一个视觉上的认知。如果你想直接开发不需要框架里的多余文件,那你可以选择默认模板,这模板是精简版的只有几个简单的目录,当然你也可以选择uni-template或者其他模板,根据自己需要自己创建。下面是两种模板的对比
3创建完成后就可以点击hbuilder的运行来启动项目了。

uniapp364运行手机一直报同步资源失败处理方法:
1、设置存,代码为unisetStorageSync('storage_key','hello')。
2、获取当前storage的相关信息,代码为consolelog(reskeys)。

未来太遥远,不想这么多,技术栈几年一换才是常态。目前很多应用开发者在尝试使用uni-app,可以尝试一下,多学一点多一个技术选择不是坏事。

想学一个长久可用的技术,在IT界特别是中国,并不太现实。如果选择了前端,那情况只怕是更糟。

uniapp是未来趋势?NO!NO!

说uniapp成为趋势感觉有点好笑。

不懂行的可能不了解,我就换个说法。

我可以说手机行业小米手机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吗?

你认为可能性多大?当然不可否认小米很优秀了,当然实话实说,这也是相对的。想变成趋势可谓有点夜郎自大。

uniapp是什么?简单点说说吧

一个基于vue的跨平台开发的框架,有了它你可以写一套代码打包成安卓、苹果安装包,还可以导出各种小程序,还可以导出h5…,反正功能很强大。

它的出现,只要你懂点前端,只要你会点vue,OK那你就可以开发APP了。

厉害不厉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很牛逼,很方便,特别又是国产,文档、demo之类的很多。

平台又出有云服务,支付,广告等各种插件。小白上手也很快。所以一时圈了很粉,社区还算凑合吧。

uniapp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不得不说下跨平台。

APP开发跨平台确实是个刚需,也是一个真正的趋势。毕竟纯原生开发一个APP太复杂了,成本也高。有些APP根本不需要关心所谓的性能、流畅度之类的。所以跨平台,一套代码完全搞定,可谓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跨平台可选性的技术方案太多,与uniapp直接相对的,apicloud,在国产圈也是拉了不少粉。

此外rn,lonic,cordova,weex等之类的前辈仍然具有一定的地位,还有新起来flutter也是火的不得了。

所以uniapp只能说在小范围内可以说很好,但是和那些成熟,风靡海内外的技术框架还是有差距的。

uniapp真的好用吗?

首先,我感觉它越来越废了。有时真是感觉积累!

开发APP就专业开发APP吧,你还搞的适配一堆小程序,所以造成越来越臃肿。文档杂乱。

有时,选择你,我就是想仅仅开发APP。压根不要小程序!

所以,特别是新手,因此会有一定的烦恼。

另一个 值得 吐槽的就是不太稳定!

架构经常换,而且之前的很难兼容!

为此估计不少人想骂人。特别那些已经有了成熟运营的APP。

再次升级的话,不好意思,很多东西重写吧。

从当初非自定义组件、自定义组件,再到今天的v3架构。可谓一步一个坑,真的严重依赖它的话,真的花费大精力去踩坑了。

当然一般的开发拿来用用还是不错的

我司项目开始用的h5+那一套,也用uniapp做过几个项目。反正要求不是很高,效果感觉还可以。

真的真的去完全适配安卓,苹果的话,要做的还是有很多。

OK,就这了。技术本身无所谓好坏,只有适合不适合。

有时基于时间、项目成本、人员技术水平,只要合适就是最好的。

uniapp也一样,希望它快快成长,快快稳定,完善吧!

uniapp目前确实很火,暂且不说uniapp这种框架是不是未来的趋势,但大前端绝对是未来的趋势。

在计算机编程领域,前端近几年的技术更新速度达到了顶峰。

这并不是得益于前端的语言优势,而是开放繁荣的生态。

uniapp这类框架正是前端进军移动互联网的利刃。

移动互联网过时了吗?不,移动互联网正在以新的形态进军PC。

所以,未来几年uniapp这类框架还会繁荣,而前端慢慢融合,PC与移动的前端界限越来越模糊。

serverless是趋势,unicloud正好整合了阿里云与腾讯云!

最重要的是unicloud开始标准化,uni-id ,unicloud-admin就是苗头!

听从开发者建议且更新频繁的框架!两年左右完善度已经非常高!

现在他们需要做的功能太多,所以一些细节性并未完善,一旦稳定下来,他们能把一些细节做好,这个框架与开发者工具绝对不容小嘘!

免费的服务器,免费的框架,对于初创团队,或者个人创业者,有想法的开发者,可以省大多成本!

自己独立完成的项目(超级档案)已上架小米,华为,苹果应用商店,同时,各大平台小程序也全部上架!

不是。h5类的优势在于开发简单,周期短,一套代码跑多端。适合初创快速迭代。任何一个成熟的产品在达到一定规模后,都会回归原生,或者混合。这是性能,用户体验,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这也是有了rn后,为什么还会有flutter出现的原因。

何为趋势?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物竞天择的规律同样适用,这个开发平台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了多平台重复,跨平台生态不好,开发和使用用户体验不好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一套代码全平台适用,一劳永逸,同时还不影响平台特色,随着整个业内开发者的用户数越来越多,势必会取代不合时宜的开发平台。从目前的使用广度和应用产品的市场反馈来看,它是具备这个能力的。

uniapp还是很多人用的,尤其在现在这个时间,用来开发小程序还是不错的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还会保持现状很长时间

对于小型项目或者交互要求不高的项目来说,基本是够用的,这种项目又普遍对成本或者开发效率非常敏感,在这点做的比uniapp好的确实不多,所以他的用户群会非常稳定

至于感觉上没人讨论的原因也很简单

一是有影响力的开发人员几乎不可能是uniapp的用户,uniapp的用户多数也提不出值得讨论的内容

二是这东西真没什么可讨论的,上限实在不高

uniapp目前在国内的生态很好,因为大前端是趋势,是uniapp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是很火的,个人认为如果创业阶段如果没有原生客户端工程师,只有web团队,uniapp非常适合

目前来说uniapp是 一款很好的开发小程序的编码工具,

优点有

一:简单易学,学习成本低。

二:可以跨多个平台,制作一套代码可以在多个平台发布

三:运行比较流畅,运行体验更好,兼容weex,组件·api和微信小程序一致

综合以上几点来看uniapp前景不错。

目前确实有这个趋势。用uniapp开发了一款app,叫小 时尚 ,目前已经在各大应用商店上线。

1
[Vue warn]: Invalid prop: type check failed for prop "data" Expected object ,got array
数据类型出现错误,预期是object, 接收的是array
1) 这个错误是父组件传给子组件的数据报错,在父组件声明的时候为 object,在赋值的过程中,因为是在接口里直接获取,存在数组,也存在自己提取的对象值
把想要的数据提取出来,用对象的方式存放,在进行赋值就可以了
2)如果是传递和接收不一致的话,改成一致的就可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2961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