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0个季度中国第一,浪潮八路是怎么做到的

连续10个季度中国第一,浪潮八路是怎么做到的,第1张

原文在这
根据Gartner数据,2016年第一季度,浪潮八路服务器出货量同比增长31%,位居市场第一。在过去的10个季度,浪潮八路服务器一直保持中国市场份额第一。
如果要问浪潮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就在浪潮多年坚持的一项市场战略上--高端战略的长期坚持。
2010年下半年,浪潮推出了中国第一款八路服务器TS850,产品一上市就迅速获得客户的认可,虽然当年只有6个月销售时间,年度销量和销售额仍然进入了中国市场前三。然后,浪潮在八路服务器市场的份额一路上行,逐步超过该领域的两个传统巨头IBM和HP,成为市场第一,并持续扩大领先优势。

上海市青浦区信息化委员会是浪潮八路业务成长的见证者,2012年,青浦电子政务云一期工程就采用了浪潮八路服务器,其信息化负责人说,一期工程还是处于风险期,不仅因为当时云计算技术远没有现在普及,也是因为第一次采购浪潮产品,当时大多数情况用的还是国外厂商的产品,多少有点忐忑。不过在实际应用后,这样的疑虑被一点点打消了。"浪潮在项目规划之初就参与其中,实施、部署和上线都按照最高标准要求,系统上线后的表现也超出了预期。"在第二期、第三期工程中,青浦又连续采购浪潮八路服务器。
高端战略三步走
浪潮是本土企业中第一个自主研制八路服务器的厂商,但是,八路服务器仅仅只是浪潮高端战略技术下移的产物,浪潮高端突破的目标是32路及以上的关键应用主机。
2010年浪潮研制成功第一台八路服务器天梭TS850,不过,浪潮高端战略的历史远远早于2010年。此前,浪潮对高端突破路径的探索,尤其是在四路服务器业务的巨大成功,为2010年浪潮在八路领域的异军突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浪潮自主研发的四路服务器NF560D2销量突破10000台,这是浪潮在中高端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功,标志着浪潮在高端产业领域具备了领先的运营能力,这是天梭TS850能够迅速打开市场局面的最大保证。
单款四路销量破万是浪潮高端战略的试探和预备,浪潮高端战略为分三步走,逐步突破高端多路服务器核心技术,建立自主的高端技术和产业生态。第一步就是自主设计八路服务器,掌握高端服务器系统设计能力,是从八路服务器向关键应用主机领域过渡阶段;第二步是研制自主的32路关键应用主机,系统掌握体系结构、处理器协同芯片等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并形成产业规模;第三步是研制性能更高稳定性更强的新一代千核级主机系统。
在战略发布6年后,浪潮将其变成了现实,浪潮八路服务器连续10个季度中国市场第一。32路关键应用主机在高端Unix市场占有率14%,跃升至第二位。
浪潮的战略预判--中国信息化建设转型
不过,2010年八路服务器仍然是一个小众的细分市场,当时年销量常常不足1000台,而且变动很大。之所以,将这样狭小的领域作为高端战略的起点,是因为浪潮对产业有着明确的判断--八路不仅是服务器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也将成为未来市场增长的主要领域。
从市场需求看,中国信息化建设正在转型。一方面,信息化建设从分散的低效模式快速向集中的高效模式转换,在政府行业,省、中央主导实施了大部分信息化建设工程,在企业领域,尤其是金融、电信等行业,信息化采购大部分被企业总部掌控。而另一方面,对原有系统的整合、集中和梳理在信息化投资中的占比越来越大,新系统的投资占比在减少,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规模、超大规模的系统数量剧增,市场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型计算设备。
而当时,四路以上的大型计算系统只有国外进口的小型机可用,这些设备由于价格昂贵、服务不及时等原因一直饱受诟病。
浪潮的战略预判--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
从技术角度看,当时刚刚兴起的云计算、大数据也为八路的增长提供了长久的动力。行业云、私有云更倾向于四路、八路等大型服务器,八路服务器不仅在性能、可靠性、空间利用等占尽优势,而且采购成本和整体成本方面也占尽优势。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逐渐在各个行业开始应用,尤其是金融、电信等传统高端行业用户,而且这些用户也更倾向于采用八路服务器,而不是跟随互联网运营商的技术路线去采用2路以下的中低端服务器。
过去6年的市场数据也印证了浪潮的判断。2014年八路市场增速756%,是整个服务器市场平均增速的4倍;2015年增速70%,是平均增速的35倍。
当然,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互联网+"将为八路服务器市场的增长提供更大的保障,随着传统行业经济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面融合,用户的信息系统规模、交易规模和数据规模都将持续快速扩张,由此,对八路会产生持续的旺盛需求。
产品的进化--主机技术下移
浪潮八路服务器采用了基于NUMA的物理双分区体系结构、时序控制、分区逻辑控制、监控管理等主机技术,并不断加快产品技术的迭代更替速度,在短短几年内,从天梭TS850,到天梭TS860再到天梭TS860G3,完成了3代产品的迭代更替,整体水平已经位居业界前列。
吉林出版集团基于浪潮八路至强服务器完成了集团信息系统的大整合,其负责人表示,浪潮八路服务器在性能、可靠性、管理性、先进性、安全性、扩展性等方面都达到或者超出了预期,为未来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他们走在了同行的前列。
平台扩展的极限
扩展性是用户万年不变的硬需求,也是浪潮八路设计的基本考量。浪潮每代八路服务器都达到了平台的最大扩展,最新的天梭 TS860G3可支持192物理核心、24TB内存和26个PCI-E30插槽。而且,浪潮八路一直采用静态物理双分区技术,这种技术给客户应用带来了很好的灵活性。
中国重汽采用天梭 TS860搭建车联网云平台的数据库系统,公司信息化部负责人苏磊说,采用浪潮八路服务器主要还是被技术所吸引,还有就是浪潮是本地企业,服务好。苏磊还特别强调了TS860的静态物理分区技术,即1台TS860可以作为2个独立的4路服务器使用,向上可以做高端数据库服务器使用,向下可以做2台应用服务器使用,灵活方便。
80余项RAS特性
八路服务器主要承担核心数据库、大型ERP等关键应用,可用性是产品的最重要的特性,实现的技术难度最高、复杂性最强。最新的天梭TS860G3则超过了80项,相比第一代产品提高约3倍,这些技术覆盖了从芯片、链路、模块、系统等各个层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路,保证了系统和数据稳定安全。
新疆昌吉州的电子政务云采用了天梭TS860,去年某月,数据中心突然停电,UPS功率有限,只能为服务器、存储、传输、安全等功能设备供电,空调必须停机,机房温度一度达到了摄氏436度,他们当时以为设备会因为过热宕机,数据也可能受损,但是没想到所有的浪潮八路服务器都在稳定的运行,坚持了6小时,直到电力正常。
聪明、易维护
浪潮将高可用设计的思路进一步升级--从"故障自处理"提升到"故障提前诊断预警",这首先需要智能技术的支持。天梭TS860内部集成了约500个传感器,组成了全面的监控网络,这些传感器将信息传送到BMC芯片,系统根据预定算法对部件健康状态作出诊断,提醒管理员提前更换和升级。
智能技术带来不仅是可用性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有效简化了数据中心管理员的工作。天梭 TS860G3采用全模块化设计,免工具拆装,易于前后维护,管理员进行部件更换或者升级十分方便, TS860G3的部件更换和扩展都可以在线完成,无需停机。
而且,TS860在服务器前面板还配有光通路状态显示屏,用户可自定义显示想要的信息,包括设备资源利用率和故障报警等,管理员可以通过诊断面板来定位故障。
更为重要的是,浪潮的八路服务器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向开发管理模块,例如中国移动设备部署量大,基于IPMI开发了内部管理软件,但是设备以及模块的命名规则、报警规则等与浪潮已有的产品并不相同,浪潮因此修改了整个管理软件的底层规则,保证与中国移动管理软件的兼容。
扩展数据分析生态
工商银行总行、中国石油、东华集团、山东审计厅、湖北工商局等都采用了基于浪潮八路服务器的云计算方案,方案的灵活性、高可用性和低整体成本等优势都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湖北工商局基于浪潮八路服务器构建了统一的云计算环境,湖北省工商局信息化处负责人表示,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就是部署在云计算平台上的,这是全国统一建设的信息工程,湖北省的上线时间比总局的要求还提前,在全国三十多个省份里面,是第一个完成跟总局的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接的,浪潮云计算方案的灵活性和低成本十分明显。
除了在线交易、云计算这两类主要应用外,浪潮八路业务正在大力建设面向数据分析领域的产业生态。
目前,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行业客户开始部署各类数据智能平台,尤其是金融、电信、交通等关键行业,这类用户更倾向于采用四路以上的大型服务器,浪潮一方面不断开发相应的硬件解决方案,如VMe SSD加速方案,另一方面,联合各大厂商,通过联合认证等方式,开发相应的解决方案,例如IBM DB2 with BLU等实现了对浪潮天梭TS860G3的支持。
国际化的先锋
浪潮做好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开始向全球市场拓展,初步建立了全球化的运营体系,合作伙伴遍及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等18个国家,产品也在这些地区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多路通用服务器的增长不仅是中国市场的趋势,也是全球市场的趋势,因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传统经济的结合升级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的展开,浪潮如果将中国的经验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复制,多路等高端业务,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有关专家表示,随着私有云、混合云、实时分析等应用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客户更倾向于购买中高端服务器以承载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Docker和内存计算,在中高端服务器市场占据优势的厂商有望在未来获得更快的成长速度以及更高的盈利水平。

文|李佳师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地方中碰到确定性,在不会掉馅饼的地方被馅饼砸中,往往都是小概率事件。

“天上会不会掉馅饼?答案是可能会。英伟达的GPU就是被Hinton教授和ImageNet比赛的‘馅饼’给砸中。而浪潮十几年前就和英伟达一起基于GPU+CUDA来做HPC,所以当浪潮从HPC赛道进入AI服务器赛道时,也被AI的馅饼‘砸’中了。” 浪潮集团AI&HPC总经理刘军说。因为当天的采访是在一个茶室,所以刘军谈得也比较放松,关于AI计算业界这几年发生的事,关于浪潮与BAT的AI,关于未来的AI计算,刘军分享了不少“干货”。

有人说,浪潮信息最近这些年的发展,被两个馅饼“砸”中了,一个馅饼是互联网服务器,因为一直贴身服务于成长中的BAT等中国互联网企业,发展出了JDM模式,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服务器供应商。另一个馅饼是AI服务器,在2019年上半年浪潮AI服务器出货量占据全球第一,在中国AI市场占据502%市场份额。关于浪潮互联网服务器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是关于AI服务器是如何被馅饼砸中的,外界知之甚少。

这几年,浪潮信息的核心关键词是智慧计算,浪潮认为“计算力就是生产力”。这次采访中刘军将该观点进行了新演绎,认为“人工智能计算是未来核心的计算力”。

而要谈AI计算力,英伟达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英伟达是AI时代计算力增长的红利获得者,这是业界公认的事实。因为其GPU在2012年被深度学习之父Hinton采用,去参加了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ILSVRC)而一举夺冠,(啰嗦一句:ILSVRC就是斯坦福AI实验室主任李飞飞缔造的ImageNet图像识别比赛),从此奠定了GPU在人工智能训练市场的核心地位,让英伟达的股价 “一骑红尘”一直飙升。
事实上,英伟达的命运是在2012年、2013年开始改变的,从一直做HPC到后来HPC+AI,不断过度到AI市场,因为2012年的ILSVRC比赛以及2016年AlphaGo与李世石比赛,让英伟达的GPU名声大噪,于是GPU成了做深度学习的“标配”。

现在大家谈英伟达都把焦点放在GPU身上,但其实还有一个功臣,CUDA软件平台功不可没。因为这个计算平台,让英伟达培育起开发者生态,因为CUDA让GPU的能力释放出来。“而在2012年之前,英伟达其实已经默默耕耘CUDA计算平台达5~6年之久。估计英伟达公司内部也有不少人抱怨,还要不要继续做CUDA?投入那么久,也没有看到多大的回报,因为它主要是针对高性能计算(HPC)领域,而这个市场又不大。” 刘军透露说。

虽然GPU性能很好,但是没有足够多的软件,所有的软件要从CPU搬到GPU上,就得重写软件,而当时会用CUDA的开发者很少,于是当时身份为浪潮集团HPC总经理的刘军,其HPC团队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每年要给行业客户进行CUDA培训,同时帮助行业客户写CUDA 软件,这样的贴身服务于石油、勘探、气象、生物等行业客户,让浪潮积累了大量的行业经验和需求。”也是在那个时候,包括华大基因、奇虎360等客户找到浪潮的HPC团队,说我们能不能一起合作将CPU上的翻译、基因库、安全等应用改到GPU上去跑?因为客户的变化,于是浪潮HPC也就一只脚跨到了AI上。”刘军说。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晓,英伟达的GPU成为全球AI计算力代言,而浪潮的HPC团队在2017年变成了AI&HPC团队,深耕AI服务器市场,短短几年成为全球第一大AI服务器供应商,在中国AI市场占据502%的份额。
这段关于英伟达与浪潮的“往事”揭示了几个关键信息:一是很多在外界看起来是“天上掉馅饼”的“时来运作”,其实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 “至暗时刻”,只是外人没有看到,被馅饼砸中的人,通常都热身了很久。二是在计算产业领域,每一个成功技术和产品的背后,似乎都和 “生态”是否蓬勃发展有关,在英伟达身上如此,在浪潮身上也如此。

浪潮在AI领域去年最大的动静是推出“元脑生态计划”,围绕这个计划,浪潮打造了AI计算、AI资源、AI计算工具三大平台,构建了“左、右“手AI生态,(左手是指有AI功能开发能力的 科技 公司,右手是指有AI落地和交付能力的公司)。

在一个技术领域里,是否参与“尺子”的定制,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在产业中的地位是主导还是“被动跟随”。

“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些可衡量的尺子,这些尺子规范的建立对一个产业的成熟和蓬勃发展非常重要,这些尺子定得好与不好,会把大家引导到不同的方向上,或是良性的或是畸形。”刘军说。

就像HPC领域的全球超算TOP500排行榜,Linpack测试,就把全球超级计算机产业推向异常发展态势。刘军说:“因为基于Linpack测试来进行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的排名,带来的结果是各国为了争夺这个排名,争相投巨资建设能排名第一的机器。”这就成了大家做超级计算机的“尺子”,其实这个尺子并不是一个能够很好引导行业朝着更好应用HPC的方向发展。

到了AI计算时代,也应该有一个新的尺子来引导行业的发展。虽然目前在AI领域已经有了谷歌、英伟达公司为主导的Mlperf测试基准,但是基准更侧重于芯片本身的性能,而事实上,用户使用的计算机是一个系统,并不仅仅是一个芯片,所以业界需要一个更侧重于计算系统的测试基准。基于此,浪潮加盟了由国际权威评测机构SPEC成立的机器学习技术委员会(简称SPEC ML),并担任首届委员会主席,Intel公司为秘书长,目前正在推动基于机器学习的测试基准规范制定。“从跟跑、到并跑、到领跑,浪潮希望走到领跑阵营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刘军说。

也是基于此,浪潮与IDC第二次发布了《AI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希望为政府、 社会 、产业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报告、依据和数据。

“天下有免费的午餐吗?有的。摩尔时代,摩尔定律就是免费午餐,在人工智能时代,计算力就是免费的午餐,你得大胆地去吃,才能够享受它带来的红利。一定要充分利用计算力这个资源,当你能够用计算力去完成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再用人去完成。” 刘军说。
今天在中国市场有众多的AI玩家,包括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也包括以浪潮等为代表的IT企业,还有大批的AI创业企业,大家的定位有什么不同?浪潮如何与BAT展开竞争?

刘军认为,从基于云来提供AI产业化服务角度看,BAT等公司侧重于基于公有云来提供AI服务,而浪潮则侧重于混合云的角度来提供AI服务,对于非常多的行业和企业客户,他们很在乎数据是存储于本地还是云上,会选择混合云的基础设施方式来获得AI能力、AI服务,在这个维度上浪潮是更合适的选择。

“其实浪潮与BAT之间并不矛盾,大家最终目的一样,比如百度也是我们的客户,我们也是百度的合作伙伴,BAT也是我们生态伙伴的一部分,他们会通过我的生态赋能往前面走,最终实现产业AI化,大家是相互配合的关系。”刘军说:“大家并不是在小池塘里喝水,你喝了他就没得喝,而是在一个大江大海里喝水,根本喝不完。”
有人问,今天浪潮的AI服务器已经占据了整个市场的502%份额,接下来该如何进一步增长,接下来该如何做?刘军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这是小池塘,确实会感到有边界,水会被喝完,但其实这是个很大的市场,增长的空间和边界还非常大,而且需要更多的玩家一起把市场做大,把生态做大,把“AI计算力”这个免费的午餐做得更好吃,更容易吃,在这样的诉求下,有大量的事情需要做,现在才刚刚拉开序幕。

首先是浪潮的优势在哪里,对于浪潮来说,有四块很突出的优势:1、硬件优势,浪潮目前是国内服务器这块的龙头企业,目前在服务器领域属于国内领导者地位,如果是合作,这里不仅仅是提供硬件和后期的维护这么简单。

想了解亿万克亚当异构服务器系列具备高性能、低功耗、强劲AI算力的特点,能够灵活应对边缘差异化场景,为AI创新提供可靠的算力支持。如亚当系列H952N5,具有实时有效的并行计算和浮点计算能力,适用于HPC、大数据分析、视频编解码、深度学习和科学计算等场景应用。同时,亿万克亚当异构服务器系列延续了亿万克产品一贯的强劲性能,能够为各产业需求提供高性能、低功耗的强劲边缘AI算力。感兴趣请点击此处,了解一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3298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