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现有一台liunx服务器,怎么让大家的电脑可以很方便连接使用这台服务器呢

实验室现有一台liunx服务器,怎么让大家的电脑可以很方便连接使用这台服务器呢,第1张

高可靠性隔离型RS422接口的设计方案ASolutionofHighReliableIsolatedRS422Interface(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匡敬辉阎兆立王景彬程晓斌KUANGJing-huiYANZhao-liWANGJing-binCHENGXiao-bin摘要:以工控环境中的分布式监测系统为应用背景,设计和实现了一种高可靠性隔离型RS422通信接口方案。方案中采用了隔离、防浪涌、阻抗匹配、奇偶校验、帧校验等多种软硬件措施来提高接口的可靠性。经环境试验和电磁兼容试验验证,该方案很好得解决了监测系统中各个传感器节点和接入节点之间的可靠通信问题。关键词:可靠性;隔离型;RS422;通信协议;MAX1490中图分类号:TP39303文献标识码:BAbstract:Asolutionofhigh-reliabilityisolated-RS422communicationinterfacewasdesignedandachieved,whichwasusedinadistributedmonitoringsysteminindustrialcontrolenvironmentVarioushardwareandsoftwareapproachessuchasisolation、anti-surge、impedancematching、parityandthechecksumofdataframeetcwereintroducedtoimprovethereliabilityoftheinterfaceinthesolutionVerifiedbyenvironmentandEMCtest,thesolutionprovidedagoodwayofresolvingtheproblemwiththereliabilityofcommunicationamongthesensornodesandaccesspointofthemonitorsystemKeywords:Reliability;Isolated;RS422;Commucationprotocol;MAX1490文章编号:1008-0570(2010)04-2-0176-031引言现代工业测控系统中,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部经常需要进行数据通信。通信分无线和有线两种方式,由于无线通信的可靠性不及有线通信,因此在工业环境中一般选用有线通信。对于有线通信既可以采用并行数据总线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串行数据总线方式来进行,不同的总线适合不同的应用环境。一般我们在设计接口方案的时候,总是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成熟稳定可靠且易于实现接口方案。在我们开发的分布式监测系统中,传感器节点需要尽可能将信号无失真稳定可靠得传输到接入节点。从通信的可靠性考虑我们放弃了布点灵活方便的无线通信方式,选择了有线通信。考虑到实际的应用情况,传感器需要分布在监测范围的各个角落,各个传感器与接入节点直接的通信距离不一,从几米到上百米均有可能。如果传感器和接入节点直接选用模拟信号直接传输的方式,对于那些传输距离远的传感器节点,其信号衰减会很严重,信噪比会降低很多,同时传输过程中也会引入干扰,因此传感器节点需要将采集到的信号数字化,然后通过数字接口将信号发送出去。由于数字信号抗干扰性强,可以无失真的传输,因此信号失真只存在传感器对其数字化的过程中。有线数字通信的方式比较多,如果采用并行数据总线,那么传感器节点和接入节点之间的连线数量会较串行总线大大增加,会给布点带来不便和增加成本,因此在工程上长距离通信时一般都采用串行通信。由于分布式监测系统中传感器节点和接入节点之间的通信对传输距离有一定要求,对可靠性要求高,但对通信速率要求不高,最后我们选用了实现简单、抗干扰性强、通信距离远的RS422接口。虽然RS422采用的是差分传输方式,抗干扰能力强,但如果只是简单的采用一般的设计方案,在温湿度及电磁环境十分恶劣的工业环境下仍会出现接口故障甚至损坏,因此有必要从软硬件上面引入更多的抗干扰、保护、侦错等措施来提高接口的可靠性。2RS422标准及分布式监测系统介绍RS422是一种在工程中广泛使用的接口标准,它采用差分传输方式,也称为“平衡传输”,标准全称是“平衡电压数字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可见RS422定义的是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而对数据格式没有做定义。RS422是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均含有一个发送驱动器和接收驱动器。其中接收驱动器的两个平衡线连接端点定义为A和B,发送驱动器的两个平衡线连接端点定义为Y和Z,一般使用平衡双绞线将一端的Y和A、Z和B连接起来。通常情况下,发送驱动器端Y、Z之间的正电平在+2~+6V,代表正逻辑,负电平在-6~-2V,代表负逻辑。在接收端,当A、B之间有大于+200mV的电平时,输出正逻辑电平,小于-200mV时,输出负逻辑电平。RS422最大传输距离为4000英尺(约1219米),最大传输速率为10Mb/s。其中平衡双绞线的长度与传输速率成反比,在100Kb/s速率下,才能达到最大传输距离。只有在很短的距离下才能获得最高速率传输。一般100米长的双绞线能获得的最大传输速率为1Mb/s。本文中所设计的RS422接口方案主要用于工控环境中的分布式监测系统,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可分为四个层次结构:服务器、交换机、接入节点、传感器节点。其中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信号,首先对信号进行放大和抗混叠滤波,然后通过A/D芯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通过RS422接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给接入节点;接入节点一方面负责接收来自服务器的命令,对各个传感器节点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将来自于近端的各个传感器节点的有效数据通过以太网接口发送给远端的服务器;交换机主要作用是将服务器和各个接入节点通过以太网连接起来;服务器则负责数据的接收、析、存储并显示结果以及对整个系统的管理。图1分布式监测系统结构图3RS422接口硬件电路设计为保证接口的可靠性,电路设计中要考虑到芯片的选择、接地、阻抗匹配、电气保护等问题。市面上可供选择的RS422接口芯片种类很多,为了防止瞬态高压对接口的破坏以及有效隔离各个系统模块直接的相互干扰,本方案选用的是美信公司的隔离型RS422接口芯片MAX1490AEPG。采用隔离的设计方案可以将瞬态高压转移到隔离接口中的电隔离层上,由于隔离层的高绝缘电阻不会产生损害性的浪涌电流,可以有效防止浪涌及静电对接口的损害。MAX1490A转换速率可达55Mbps,隔离电压可以到2500V,可以承受高电压持续时间较长的瞬态干扰。同时MAX1490A是将高频变压器、光耦、MAX490等元件集成到一个IC里面的单芯片,电路实现起来也比较容易。MAX1490AEPG是MAX1490A系列中的一款工业级芯片,使用温度范围较商用级更广,为-40°C到+85°C。使用MAX1490AEPG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图2MAX1490A硬件电路图此原理图参考了MAX1490A的数据手册的典型应用电路图。其中接口电路采用5V供电,C1、C2是去耦电容,R3、R5、R6、R8取数据手册建议参考值。R1、R2为匹配电阻,可以降低信号反射。R1、R2的取值取决于采用的传输数据线的阻抗,通常数双绞线特性阻抗大约在100至120之间,所以R1、R2通常取120欧姆。实际应用中,匹配电阻并不一定需要。由于接收器是在每个数据位的中点采样数据的,只要反射信号在开始采样时衰减到足够低就可以不考虑匹配。具体而言R1、R2是否需要取决于数据传输速率、电缆长度及信号转换速率,有一条经验性的准则可用来判断在什么样的数据速率和电缆长度时需要进行匹配:当信号的上升或下降时间超过电信号沿总线单向传输所需时间的3倍以上时就可以不加匹配。例如对MAX1490A而言,输出信号的上升或下降时间典型值为15ns,通常双绞线上的信号传输速率约为02m/ns,当电缆长度不超过1米的时候可以不用焊接R1、R2。RS422接口的接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接地处理不当经常会导致不能稳定工作甚至危及系统安全,没有一个合理的接地系统可能会使系统的可靠性大打折扣,尤其是在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对于接地的要求更为严格。很多设计者认为RS422采用差分传输,通信链路可以不需要信号地,从而只是简单地用一对双绞线将对应数据端口连接起来。这种接线方法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工作,但给系统埋下了极大的隐患,主要会导致EMC和共模干扰导致数据出错两个问题。RS422接口采用差分方式传输信号,只需检测两线之间的电位差就可以判断数据值,但前提是收发驱动器只有在共模电压不超出一定范围(-7V至+12V)的条件下才能正常工作,当共模电压超出此范围就会导致接收驱动器接收数据出错,甚至有可能损坏接口。另外驱动器输出信号中的共模部分需要一个返回通路,如果没有一个低阻的返回通道(信号地),就会以辐射的形式返回源端,整个总线就会像一个巨大的天线向外辐射电磁波,同样传输线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因此图2中的RS422接口的隔离地线需要通过传输线缆的屏蔽层连接起来,另外在设计PCB布线和覆铜的时候需要注意将信号地和隔离地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好在芯片下面的PCB导一个长方形的槽,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爬电,以保证MAX1490A的2500V隔离效果。稳压管D1~D8的作用是把数据传输线的电压牢牢限制在-7V至+12V,以有效保护RS422接口。增加D9和D10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浪涌电压损坏接口。4通讯接口的软件实现RS422标准只对接口的电气特性做出规定而不涉及协议,因此我们可以定义自己的高层通信协议。在本设计方案中,传感器节点和接入节点在底层以字节为单位通信,采用ASCII协议,数据长度为11位:1位起始位+8位数据+1位偶校验+1位停止位。在上层协议中采用数据包为单位通信。通信协议中使用了三种通信数据包:数据包、命令包和应答包。其中数据包定义为:长度为100个字节,前面98个字节为数据字节,后面2个字节为校验字节,校验字节为前98个字节以每2个为一组进行异或所得值;命令包定义为:长度为10个字节,第1个字节固定为0X02,代表这个数据包为命令包,第2个字节为命令类型标志字节,用来表明命令的类型,如请求发送数据命令、请求发送状态命令等。第2到第7字节为保留字节,暂时没有定义,固定为0,可以留待以后扩充功能。最后两个字节为校验字节,校验字节为前8个字节以每2个为一组进行异或所得值;应答包定义为:长度为10个字节,第1个字节固定为0X01,表明这个数据包为应答包,第2字节为接收是否正常标志字节,为0X01代表正常,0X00代表不正常。第3字节为接入节点和服务器通信故障是否错误标志字节,值0X01代表正常,0X00代表故障。第3到第7字节为保留字节,暂时没有定义,固定为0,留待以后扩充功能。最后两个字节为校验字节,校验字节为前8个字节以每2个为一组进行异或所得值。每种数据包均引入字节偶校验和帧校验,这样可以有效得检测到通信中的数据错误。本系统中,传感器节点和接入节点可双向通信,考虑到实际情况下主要是传感器节点通过RS422接口向接入节点发送大量的数据,而接入节点主要向传感器节点发送少量的状态和命令,协议中设计了两种通信模式。通信模式A:接入节点主动发起通信,接入节点首先主动发送一个请求传感器节点发送数据的命令包给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收到此命令包后发送一个数据包给接入节点,完成一次通信,接入节点负责无应答错误和数据错误的检查。此模式下接入节点端程序流程图如图3左图所示,传感器节点端接收流程图如图3右图所示电子设计通信模式B:传感器节点主动发起通信,传感器节点首先发出数据包给接入节点,接入节点收到数据包后发送一个应答包,传感器节点收到应答包后完成一次通信,无应答错误和数据错误的检查由传感器节点负责。此模式下传感器节点端程序流程图如图4左图所示,接入端接收流程图如图4右图所示。图4模式B接入节点端程序流程图(左)与传感器节点端流程图(右)正常情况下,接入节点与传感器节点均处于接收状态。当接入节点主动发起通信时进入通信模式A,当传感器节点主动发起通信时进入通信模式B。实际做稳定性测试时,采用一台普通PC机作为上位机服务器,传感器节点循环发送三角波数据,服务器显示三角波波形,传感器节点和服务器均记录传输的数据包数量,系统连续运行8小时,实验结果显示服务器收到的数据包数目和传感器节点发送的数据包数目相同,数据传输丢失率为00%。另外在整个系统做高温、低温、湿热等环境试验和静电放电、浪涌冲击、电场辐射抗扰度、工频磁场抗扰度等电磁兼容可靠性试验中,RS422接口也表现十分可靠,没有出现差错5总结本设计方案在芯片选型上选用了美信公司的隔离型RS422芯片MAX1490AEPG,可以有效从电气上隔离系统各个子模块的相互干扰,电路设计上考虑了接口两侧接地的隔离距离以防止爬电,两个对接的RS422接口共地可以很好的抑制传输线的共模电压干扰以及取得良好的EMC性能,传输线终端的匹配电阻可以减少信号的反射,增加稳压和瞬态抑制二极管可以解决防浪涌、静电放电等问题;在通信协议设计中引入的字节的偶校验、数据帧的校验可以有效得检测数据出错,无应答计数器和数据错误计数器的引入可以侦测到通讯线路故障和批量数据出差以及避免软件死锁,采取以上措施使RS422接口的通信可靠性得到极大的保障。该设计方案可以广泛用于对可靠性有一定要求的工控、医疗、军事场合。本文作者创新点:本文提出的接口设计方案在硬件上对普通的RS422接口电路进行改善,在软件上亦加入了多种检错措施。从软硬件两方面整体来提高RS422接口的可靠性,使其在恶劣的工控环境更加稳定可靠。项目经济效益:1600万元。参考文献[1]李德庆,宋斌RS422/RS485总线模型分析与应用,电子元器件应用,2008,Vol10No1[2]黄国栋,戴义保基于RS422A现场总线的温控网络系统,微计算机信息,2004,No5[3]毛楠,孙瑛电子电路抗干扰实用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4]MAXIMMAX1480/1490DATASHEET[EB/OL]RevApr2001>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网络管理技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背景和相关技术支持。比如,web service理论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使网络管理中的一些功能的开发实现变得简单易行。同时XML在网络管理中也有很多应用,其中XML schema作为网络接口的大数据量的传输载体,就可以应用到本项目中来存储网络配置信息。

总的来说,在此基础上,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研究,思路是清晰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

四、本研究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不少于500字)

本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虚拟化网络管理中网络拓扑的构建问题、网络配置信息的生成问题,以及对虚拟网络可能出现故障及其引起的告警信息效果的模拟。本课题为实现此目标,在策略思想和关键技术上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首先,对于网络拓扑结构的生成,这里要研究的是根据网路的一组简单信息,模拟生成出一个网络可能的拓扑结构,这是非常有创新意义的。这里需要提出一个能够根据这些简单信息生成网络拓扑结构的算法,这一算法与现有的网络拓扑生成算法是有很大不同的。

2、在网络配置信息的生成过程中,是根据基本的信息模型,自动生成一组符合信息模型的网络配置信息数据,并且这些数据的关键字段都具有关联关系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里自动生成一组网络配置信息,破除了网络配置信息生成的局限性,降低了生成的复杂性,是虚拟网络配置信息的生成变得简单,充实而且准确。

3、故障信息的模拟中,可以根据故障,设定了一套衍生规则逻辑,来影响网络的运行效果。这一套逻辑,需要将模拟故障转化成负面的效果,体现在网络中。这需要建立新的仿真模拟的逻辑,提出合理有效的参数比较判断方法。

4、使用面向接口的方法编程仿真,更具灵活性。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在思想和关键技术上主要有这四点创新之处。

五、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1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基础 2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途径)(不少于500字)

1、研究工作积累基础

本人所在实验室研究组的主要研究内容为web service接口技术在网络管理中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我在充分了解、学习了WSDL接口的定义,XML scheme信息模型的定义,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

另外,本人在研究组的网络管理原型系统构建的项目中,承担过一些涉及网络拓扑构建,网络配置信息呈现,以及网络故障告警信息的模拟检测和呈现工作。具备进行课题研究仿真的实践经验。

对如何进行原型系统开发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学习了开发时所需要用到的编程语言,比如java、JSP、XML等语言,为将来的课题模拟的开发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所以,对于本课题的提出研究内容和方向,本人具备研究和建立原型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的能力。

2、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及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途径

本课题研究,需要查找网络拓扑生成和故障仿真的相关资料和论文,学校的图书馆和网络资料数据库为此提供强大的支持。另外,对于课题需要仿真的工作,本人可以利用所在实验室研究组的服务器资源,进行实验环境的仿真构建和仿真原型系统的开发,本人所在研究组具备相关研究所用的仿真硬件环境。同时,实验室研究组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可以为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做一些支持和帮助。

但是由于之前缺乏一些对网络拓扑生成算法相关图论知识的深入学习,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本人有决心和能力做好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工科开题报告范文篇3:
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研究

一、立题依据(包括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不少于800字)

研究目的

现有 Internet 网络功能强大,服务类型多样,但是随着网络规模指数型的增大,以及应用需求的多样化,我们也逐渐开始意识到Internet 正逐渐步入僵化。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一个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

研究意义

对虚拟化覆盖网络的研究意义主要在于 Internet 的僵化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指数级的增长以及用户的多样化服务需求。与此相反,虚拟化覆盖网络却能建立起一个更独立、更安全、更灵活、并能支持地理位置与用户身份分离的网络体系模型。这样,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私有网络服务,包括应用层和应用层以下的各种服务。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网络规模日益膨胀的今天,Internet架构已经开始出现僵化,当网络规模增大时,对硬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厉害,而且当用户的需求变得多样化时比如,用户可能需要提供自己的私有服务,或者用户想建立自己的测试环境等,Internet 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本文提出的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仍处于研究阶段,只是一个研究的模型。虽然对该网络进行了初步的仿真及性能参数评估,并探讨了该网络模型的实际应用,但要将其真正应用实际生活和科研中,或让其能应用于更多的系统,支持更多的网络新技术,还需要在多方面对虚拟覆盖网络模型进行完善。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说明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效果,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部分为重点阐述内容)(不少于2500字)

论文拟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为了解决Internet架构逐渐僵化问题、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以仿真理论与虚拟技术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和编程测试,以期构建虚拟覆盖网络模型,以用于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对现有 Internet 体系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既看到了 Internet 存在的意义,同时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在网络规模日益膨胀的今天,Internet架构已经开始出现僵化,当网络规模增大时,对硬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厉害,而且当用户的需求变得多样化时比如,用户可能需要提供自己的私有服务,或者用户想建立自己的测试环境等,Internet 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其次,本文对仿真理论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现有的一些主流网络仿真工具。

这对本文所提出的网络模型的仿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手段,也是验证该网络模型可行性的必要前提。

由于虚拟化技术是本文的核心技术,因此,在第三章中还对网络虚拟化技术进行了详细讨论。对该技术的研究,有助于充分利用各种虚拟化技术的优势,建立一个合理的虚拟化网络模型。

在以上的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在第四章中提出了一个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并给出了详细设计方案。该网络模型旨在使用户能够尽可能多地拥有对自己私有网络的控制权,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服务提供商”

该网络模型能够为用户建立起一个具有更高独立性、安全性、灵活性,并具有物理位置与用户身份分离特性的网络,这使得用户能够在自己的私有网络中提供或享用更多种多样的个人网络服务,这些服务不但包括应用层各项服务,还包含了应用层以下的各种服务。该模型的核心主要是基于虚拟化技术建立起来的,其中用到的虚拟化技术包括虚拟路由器技术、虚拟网卡技术、虚拟拓扑技术等等。虚拟设备技术是一种对硬件设备功能的软件仿真技术,而虚拟拓扑技术是指现实网络拓扑在虚拟网络环境中的虚拟映射技术,它能够提供给用户控制自己网络拓扑的接口。

在第五章中本文还讨论了该网络模型的实际应用。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既可以用于个人用途,也可以用于组织机构建设网络的情况,还可以用于给网络研究人员对前沿的 网络技术 进行方便而灵活的实验和仿真。特别地,本文在对现有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结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该网络模型在该平台中的应用,提出了新一代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框架,为进一步发挥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越性奠定了基础。

最后,本文采用 ns2 仿真技术对该网络模型进行了仿真,得出了对该网络性能参数的评估。同时还结合利用了 Planetlab 测试床,对该网络模型的系统参数也进行了评估,验证了该网络模型的可行性。

研究目标和效果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对应研究内容分为四部分:

首先,讨论了网络仿真技术,包括其研究背景和现有的一些主流网络仿真技术。

然后,着重介绍了虚拟化技术,并对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阐述。

接着,提出了虚拟覆盖网络模型体系结构,详细描述了其中的关键技术、网络模型的建立与实现机制,并给出了具体的网络通信实例。

另外,对该网络模型进行了仿真,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了性能测试。结合现有的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提出了新一代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结构。

拟解决问题

Internet 的优势是明显的,就是它能够为用户提供大量的服务,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Internet 的体系结构正使得它变得开始僵化。

首先,随着网络规模不断地增大,对硬件资源的消耗也逐渐开始呈指数级递增,于是即使是对 Internet 架构的很小改动,都会使得部署相当困难。例如,IPv6 虽然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很久了,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IPv6 迟迟不能推广使用。因此,Internet 不利于新型网络架构的研究及部署,它不但对需要大量的硬件资源消耗,而且部署周期相当长。

另外,用户的需求已不仅限于现有的 Internet 服务,他们的服务需求已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例如,Internet 的尽力包传送服务并不能满足商业中的关键服务或一些实时应用程序的需求。因此,Internet 已远远不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个人网络服务需求。

此外,Internet 的服务由 ISP 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和维护,这将使得有时对它的使用变得很不灵活。用户往往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建立起自己的网络拓扑,提供自己的私有网络服务等等。因此,Internet 不能向用户提供开放式的管理和竞争平台 促使我们去寻求更好的网络架构解决方案,而虚拟覆盖网络模型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三、研究方案设计及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理论分析、计算、实验方法和步骤及其可行性等)(不少于800字)。

研究方案设计

1研究方法

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特性,达到研究目标和完成毕业论文,采用如下的研究方法:

(1)理论知识准备:采用文献调查法,利用学校图书馆、网上相关学术数据库等资源,来进一步了解具体的仿真理论和虚拟化技术主要内容;(2)改进技术和主要研究点确定:以生成虚拟覆盖网络模型为主要研究点,辅以该模型的模拟仿真研究;(3)技术调研:对课题中涉及的虚拟化技术相关基本原理,以及仿真理论进行学习,然后针对具体的技术方案进行技术调研,确定实现方式;(4)设计技术方案:在理论准备和技术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基于仿真理论及虚拟化技术确定技术实现方案;(5)实现并测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设计出的技术方案,对需要改进的关键部分进行仿真,验证方案的可行性;(6)完成论文:整理文献资料、代码和数据等,完成论文。

2、技术路线

首先介绍几种相关的虚拟技术,基于这些虚拟技术,将给出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的架构。然后将会进一步讨论具体的设计和实现机制。另外,还给出了两个实例用于说明一个用户组内两个用户成员间的通信过程。

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网络虚拟化技术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背景和相关技术支持。比如,虚拟设备技术的应用,这包括虚拟路由器技术(或虚拟交换机技术)和虚拟网卡技术。同时虚拟拓扑技术应用,实现了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的映射。

总的来说,在此基础上,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研究,思路是清晰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

四、本研究课题可能的创新之处(不少于500字)

本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虚拟化技术下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的构建问题,以及对虚拟覆盖网络模型的模拟仿真。本课题为实现此目标,在策略思想和关键技术上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深入分析现有Internet架构、和主流虚拟化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更高独立性、安全性、灵活性,并具有物理位置与用户身份分离特性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框架和设计细节。该模型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2)对现有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体系结构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和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了本文中提出的虚拟覆盖网络模型,提出了新一代信息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框架。

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在思想和关键技术上主要有这两点创新之处。

五、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1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基础 2包括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途径)(不少于500字)

1、研究工作积累基础

本人所在实验室研究组的主要研究内容为网络虚拟技术的应用开发,在学习过程中,我在充分了解、学习了虚拟化技术的定义,仿真理论的定义,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

另外,本人在研究组的网络原型系统构建的项目中,承担过一些涉及网络拓扑构建,网络配置信息呈现,以及网络信息的模拟检测和呈现工作。具备进行课题研究仿真的实践经验。

对如何进行原型系统开发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学习了开发时所需要用到的编程语言,比如java、JSP、XML等语言,为将来的课题模拟的开发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所以,对于本课题的提出研究内容和方向,本人具备研究和建立原型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的能力。

2、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及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途径

本课题研究,需要查找网络虚拟化技术和仿真的相关资料和论文,学校的图书馆和网络资料数据库为此提供强大的支持。另外,对于课题需要仿真的工作,本人可以利用所在实验室研究组的服务器资源,进行实验环境的仿真构建和仿真原型系统的开发,本人所在研究组具备相关研究所用的仿真硬件环境。同时,实验室研究组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可以为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做一些支持和帮助。

但是由于之前缺乏一些对网络拓扑生成算法相关图论知识的深入学习,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本人有决心和能力做好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喻健坤,杨树堂,陆松年,李铎峰,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控制的虚拟网络模型研究,信息技术,2007年第8期,1~2页。

[2] IEEE Std 8021Q-1998, Draft Standard for Virtual Bridge Local Area Networks,May 16, 1997

[3] IEEE Std 8021Q, 2003 Edition IEEE Standards for Local and metropolitanarea networks Virtual Bridged Local Area Networks, May 7, 2003

[4] Dr V Rajaravivarma, North Carolina A&T State University, Virtual Local AreaNetwork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System Theory, 1997, Proceedings of theTwenty-Ninth Southeastern Symposium on 9-11 March 1997 Page(s):49 - 52

[5] P Ferguson, G Huston, What is a , Technical Report, Cisco Systems, March1998

[6] Stanford High-Performance Networking Group,Stanford Virtual NetworkSystem(VNS)。

[7] Martin Casado, Nick Mc Keown The Virtual Network System, ACM SIGCSEBulletin, 2005, Volume 37, Pages 76 - 80

[8]王涛,用Net Sim组建虚拟网络实验室,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4卷3期,46-48页。

[9] Galan F, Fernandez D, Ruiz J, Walid O, Use of virtualization tools in computernetwork laborato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Higher Education andTraining, 2004 ITHET 2004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31 May-2 June 2004, Page(s):209 - 214

[10] L Peterson, T Roscoe,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Planetlab, ACM OperatingSystems Review, 40(1), Jan 2006

初学的话 要安装图形化界面 初学使用Ubuntu
如果已经熟悉的话 建议使用centos(Redhat系列) 服务器常用版本 系统稳定 功能齐全 软件兼容性好 结构清晰
推荐使用centos
最差的一个理由 鸟哥linux私房菜就是以centos教学的 自己也好上手跟着书本学习

学校的话,建议用网络服务比较好的HPnbsp;ProLiantnbsp;DL120nbsp;G5amp;#8226;nbsp;HPnbsp;ProLiantnbsp;DL120nbsp;G5nbsp;服务器是一款全新的低成本、入门级机架优化服务器。低成本、高性能的nbsp;DL120nbsp;通过双核和四核优势为英特尔至强处理器提供支持。nbsp;这款不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4964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