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拆解华为无散热片3000W服务器电源,功率密度高达6.114Wmm3

硬核拆解华为无散热片3000W服务器电源,功率密度高达6.114Wmm3,第1张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诚)随着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通信基站、数据中心逐渐增多,能源压力愈发紧张。据相关资料显示,预计至2025年通信站点数量将增至7000万个,年耗电量超过6700亿度;数据中心将增至2400万机架,年耗电量超过9500亿度。数以亿计的用电量让人陷入了沉思,在“双碳”的大背景下,节能减排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也掀起了各行业的能源革命。
以通信业务起家的华为,在通信基站、服务器领域均有布局,秉承着“极简、绿色、智能、安全”的理念,推出了多款应用于服务器的电源产品。
图源:华为
近日,B站博主@机魂发布了一条关于电源拆解的视频深深吸引了我。拆解的是一款来自华为的钛金级3000W氮化镓服务器电源。据博主介绍,该电源型号为PAC3000S12-T1,是华为几年前的一款产品,电源功率密度极高,系统转换效率更是高达96%。
背面参数 图源:@机魂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华为有用多款服务器电源产品,输出电压均为12V,输出功率涵盖了900W至3000W不等,封装尺寸均为68mm x 183mm x 405mm,183mm的身长与业界平均水平265mm相比缩短了不少,体积控制到了49062 mm3 ,以至于功率密度高达6114W/mm3。而常规的消费类氮化镓电源的功率密度只有11W/ mm3 ,即使与专用的服务器电源相比,这款电源的功率密度也提升了50%以上。同时支持90~264V交流电压和180V~300V直流电压输入,123V/2439A输出。
左:三款不同输出功率的电源内部对比 右:电源输出端 图源:@机魂
PAC3000S12-T1是如何实现功率密度高达6114W/mm3的呢?通过以上三款华为服务器电源内部对比发现,这三款底面PCB的大小是一致的,900W和1200W的电源内部空间看起来比较宽裕,并且都接入了较大的铝基散热板,增强电源系统的散热性能。而3000W的电源内部取消了散热板的设计,采用了PCB横、竖拼接的方式,将有限的空间利用率提至最高,并且塞满元器件,在电源输出侧还采用了MLCC电容叠焊的设计,从整体来看这款电源非常紧凑。
俯视面图 图源:@机魂
由于这款电源的内部空间有限,设计师尽可能地为其他元件预留充足的空间,将两个PFC电感设计为一个整体,共用一组磁芯,合封在一起。这也是功率高密度的一个体现。
从这款电源的外观、元器件布局来看,虽然很紧凑,但是一点不乱,这也体现了华为PCB设计工程师水平之高,既要考虑元器件布局时的电磁兼容问题,又要考虑如何布局才能使电源体积更小,仅在这一部分就花费了不少的心血。
在系统电路方面,这款3000W服务器电源采用了PFC+LLC的电源架构。这款电源采用的PFC拓扑为交错式图腾柱PFC,图腾柱PFC是一种新的PFC形式,是目前已知的电路拓扑中使用组件最少的,与传统PFC拓扑相比,导通损耗更低、转换效率更高。
图源:@机魂
在图腾柱PFC部分共采用了12颗MOSFET,其中高频桥臂使用了8颗氮化镓MOSFET,据博主推测这8颗氮化镓MOSFET为GaN Systems的GS66516T 650V增强型氮化镓MOSFET,采用了低电感的GaNPX 封装,导通电阻仅为25mΩ。低频桥臂使用了导通电阻为28mΩ的4颗硅基MOSFET,型号为英飞凌的IPT60R028G7 最大导通电压为650V,这些MOSFET都是通过两两并联,互相交错连接的。PFC主控芯片为ST专门针对数字电源转换应用的STM32F334。
图源:@机魂
LLC电路采用的是LLC谐振半桥结构,使用了4颗与PFC电路同型号的氮化镓MOSFET。辅助电源使用的是英飞凌的准谐振反激 PWM 控制器ICE2QR2280G,这款控制器具备了数字频率降低功能,能够在负载减小时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在转换效率和抗电磁干扰方面均有不错的表现。12V输出使用的是东芝的N沟道MOSFET,导通电阻仅为041mΩ。
通过拆解发现,华为的这款电源用料十足,共堆了12颗氮化镓MOSFET,GS66516T在元器件交易平台的售价显示为275元每颗,仅仅12颗氮化镓MOSFET总价值就达到了3300元,华为的堆料能力真的是把我给折服了,严重怀疑设计师在设计这款电源时没有考虑成本。
电源在工作时会持续发热,随着温度的升高,电源的性能也会受到影响,电源组件寿命也会缩短,最终可能导致系统故障。因此电源的热管理十分关键。
图源:@机魂
通过电源拆解发现,电源内部竟没有安装散热片,散热全靠电源输入端旁的12V/4A的风扇完成,该风扇在满转速的情况下可达4W转,毕竟这款电源输出功率高达3000W,产生的热量不可小觑。但是不足之处就是在大转速下,风扇的声音也会很大。
下“重本”的电源效率为何仅有96%呢?由于散热采用的是12V/4A的风扇,在运行状态下风扇的损耗是很大的。以及由于输出电流高达2439A,因此在同步整流环节的导通损耗非常高,同时,当2439A大电流经过变压器时也会产生很高的铜损。这三个方面的损耗是这款电源的效率提不上去的主要原因。
虽说这是一款几年前的产品,但在大功率、高密度、高效率方面都能够满足现在服务器电源的发展需求,再加上错落有致的元器件布局,可以看出华为的研发团队还是相当有实力的。

可以。
随着显卡工作频率与显存工作频率的不断攀升,因此显卡的发热量也在迅速提升。为了解决散热问题,显卡都会采用必要的散热方式。尤其是对于超频爱好者和需要长时间工作的用户来说,极其重视他们所使用的显卡的散热能力。而对于显卡本身来说,采用必要的散热方式才有利于进行正常工作。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被动散热显卡的散热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使用风量更加强劲的系统风扇来增加系统入风量,同时增加前面板开孔;但是这种方式要求系统风扇的风压非常高,甚至会带来很大的噪音。第二种是设计长的导风罩;但是这种方式会影响整个系统布局,并且增加成本。这两种散热方式都难以充分满足高功耗被动散热显卡的散热需求。

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cpu风扇的知识,在这里供各位客官挑选,一下是我的一些建议,望各位客官笑纳。

cpu风扇散热哪种类型比较好

CPU作为整个电脑的灵魂是很重要,但一款好的风扇对于CPU的正常使用也是不可小视的。只要一开机,它就得为CPU时时刻刻地工作;若它一罢工,轻则过热死机、重则芯毁机亡。像INTEL、AMD这两个大厂对原包CPU风扇的挑选是很讲究的,那些风扇的质量远非当前普通的十来块钱的风扇能比。

风扇的价格只占整机价格的百分之一左右,购买时大家往往不在意。有些散装CPU用户觉得买风扇买一个能转的不就得了其实有了这种想法,就为以后埋下了很大的祸根。一个就十来块的钱的风扇刚买时是能转,几个月后就很有可能不转了。若正赶上那天你老先生还出去玩让机器独自整理硬盘的话,回来后可有你忙的了。笔者就有这血泪般的教训。

像这种廉价风扇者是只有两根电源线,从电源接口取电而不像原装风扇那样从主板上取电,而且原装的还有一根测控风扇转速的信号线,现在的主板几乎都支持风扇转速的监控。现在比较好的风扇一般者采用滚珠轴承,用滚珠轴承结构的风扇转速平稳、长时间运行比较可靠、噪音也小。所以笔者建设大家购买滚珠轴承结构的风扇并且是带三根线的。

滚珠风扇与一般风扇不是太好区分。有的上边标有Ball Bearing的字样,根据笔者的经验是你在正面向滚珠风扇用力吹气时不易吹动,但一旦吹动风扇转动时间比较长。笔者买了一块小型的滚珠风扇¥25,价格太低时可要小心了。另外选购风扇时还要注意散热片的齐整程度与重量、卡子的d性强弱,太强太弱都不好。

当然滚珠风扇的好,也不代表它永不会坏。当听到风扇有异常声音或转速不稳时,你一定要提高警惕,这很可能就是它罢工的前兆。最后希望大家都买到优质的风扇。

cpu风扇散热哪种品牌比较好

牌子好的市场上不好找,也就是零售的不多,好一点的品牌像台达 AVC 协喜 美培亚等,这些都是风扇中好好品牌,一般大家都没听过,但这些才是风扇中的好品牌,一般只给品牌机代工,从静音风扇到暴力服务器风扇都有,你看你机器能不能用四针带温控的,不能就买三针,挑滚珠的买,最好双滚珠(说白点就是里面有轴承),静音耐用,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大小,转速,市面上能买到的一般也就是酷冷,超频三,九州风神,这些大都是含油或者液压风扇,贵的有TT 猫头鹰等,上淘宝找找,有便宜品牌好耐用的滚珠风扇,我个人是推荐台达的哈。

就九州风神和超频三也不错,九州风神,无论质量还是做工都比超频三好些,超频三略有劣质点,不过不要买玄冰400,这个风扇普遍反映噪音大,还是考虑大霜塔吧,目前京东价格在210多,以前可是花了我299大洋啊。

一般风扇呢是起到cpu散热作用的呢。玩电脑cpu温度过高呢,这时就需要挑选一款比较好的风扇了。

1,一般的散热器分为被动散热、侧吹塔式、下压式,还有水冷和液氮。

2,被动散热的只有超低功耗和低发热量的CPU使用。

3,侧吹塔式的,例如玄冰400,侧吹方式,不能吹到CPU附近的芯片。

4,下压式的,例如超频三的青鸟3,风扇向下吹,可以照顾到附近的芯片,但这种散热器散热性能低。

5,水冷直接是靠水来带走热量,然后通过冷排吹出热量。

6,液氮最不同,是其温度低到零下200度左右,适合极限超频。

7,从上面可知,使用风冷更安全,若需要美观和散热性能强,那就选择水冷。

CPU散热方式主要有一下几种
1 风冷散热方式,这个是最常见的,最常用的,也就是CPU风扇转动,带动空气从散热片中流过,从而把散热片传导的CPU热量带走,这个是最常见的
散热片通常是铝片,铜片,散热鳍片等,风冷也是最稳妥,最常见,最常用,最安全的散热方式
2 水冷散热方式,这个也是,这个常见于高端机,有分体式水冷和一体式水冷,主要是用于高端CPU,高性能CPU,由于发热量巨大,必须采用水冷才能正常运行,原理是利用微型水泵,带动散热液体,从CPU处带走热量,然后利用风扇,冷却散热液体,周而复始
水冷散热好处就是快,散热好,效率高,缺点就是太贵,普通的一体式水冷散热也得200多,还有就是一旦漏水,漏液,会损坏硬件
3 被动散热方式,这个常见于工控机,瘦客户机,服务器处理器,低端工业控制显卡GPU,生活中很少使用,也就是说,CPU的发热量不大,然后传导到散热片上,散热片会散发热量,不用风扇带动空气的
采用这种方式散热的机器常见于银行,通信公司等部门
4 辅助散热方式,这是最近几年新兴起的,常见于笔记本,台式机,但是数量很少,其实还是风冷和水冷的结合,大概是台式机外接一个水冷散热,散热装置在外,辅助散热,笔记本也可以通过改造,接一个辅助外置水冷散热,保持处理器温度低的,不常用的哦
5至于新型多媒体平台上所谓的液氮,萝卜青菜散热,个人不推荐,这个容易损坏硬件的,小白用户不要轻易尝试
6 亲,你学废了吗

没有本质的区别,只要能插上就能工作,接口不一样的除外
但服务器是为冗余设计的,也就是说所需功率300W的服务器,我可能会给到600W的电源,让电源有冗余,不是满载工作,耐用度更高,更稳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105443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