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使用最好的抑制策略与高效率冷却系统,机架中的服务器热点任然会因为计算设备次优选择或放置而产生。
意外的障碍物或空气流路偶然变化可能产生热量。举例来说,拆下服务器机架的护板,让空气流入机架计划外的位置,会削弱流动到其他服务器的空气,增加出口温度。
大幅度增加服务器能耗,同样会引起散热问题。例如,用高级刀片服务器系统替换几台1U服务器,会极大提高机架的能源开销,并且空气流量不足会直接影响到刀片机的所有模块组件。如果冷却系统不是为这样的服务器而设计,很可能经常出现热点。
在增加服务区机架密度时,运营组织需要考虑投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和其他系统管理工具,收集来自机架内热传感器所提供的数据并生成报告。它们可以发现超过发热限制的情况并采取必要措施,如通知技术人员,自动调用工作负载迁移或关闭系统,以防止设施过早失效。
当服务器机架规划产生热点时,IT团队可以重新分配硬件。与填充单个机架不同,若空间允许,移动一半或一、二架设备到其他机架上,或关闭过热的系统。
如果空间不足以进行重新设计,加入一些可移动、自带空调并可在数据中心内使用的冷却设备。如果机架使用紧凑型行内或机架内冷却单元,设置温度点可以比打开密闭单元,增加冷却设备更有效的实现冷却效果。 从长远来看,突破性的技术能够帮助热量管理。
水冷式机架可以通机柜门或其他路径传输冷却水。水冷式机架能能够解决大部分发热问题——尤其当只靠低温空气和高温空气对流散热不起作用时。
中浸没式冷却技术可以将服务器浸入充满像矿物油,却非导电、非腐蚀性冷却物质的浴缸中。这种技术有望实现高效率、几乎没有噪声以及接近零损耗的热传输。
然而,这些热门技术选项更适合于新数据中心架构,而不是普通的技术周期更新。
什么是液冷?
顾名思义,液冷就是采用冷却液体接触热源进行冷却的方式。
传统服务器的冷却方式是通过空气进行换热,该技术方案很好的将IT设备与冷却设备进行了解耦,从而使得制冷系统形式能够实现多样化,但由于空气比热容较小,体积流量受服务器进风口大小限制,换热能力有限。自然而然,为了提高换热效率,采用更高比热容的换热介质、更大接触换热面积的、更大的换热体积流量的方案就成为了提高制冷效率的必然选择。从这三方面考虑,采用全面浸没的换热方式显然具有更高的换热效率,从而可以实现更好的节能效果。因此,液冷技术就顺其自然的进入了数据中心领域。
什么是风冷?如何区别液冷和风冷?
很多人会把传统意义上的风冷和液冷所对应的“风冷”概念相互混淆。其实,传统上所谓的风冷和水冷,指的是数据中心制冷系统的室外侧冷却方式。其中传统上默认的服务器冷却方式都是空气冷却(风冷);而液冷相对所说的风冷,指的是室内侧服务器的冷却散热方式,这二者完全是指的两个不同部分的换热形式。因此,可以参考冷水主机关于室内侧和室外侧换热整合的说法进行命名。按照数据中心室外侧散热方式+室内侧服务器换热方式的完整命名方式划分,可分为四种类型,其分类方式应该按照如图3所示两两组合:
风冷与水冷场景定义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室外侧+室内侧的冷却类型分类命名方法:分别是全风冷(代表:传统DX系统精密空调)、风冷液冷(液冷+干冷器/风冷冷凝器)、水冷风冷(代表:水冷冷冻水系统)和水冷液冷(液冷+冷却塔)四种形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液冷和传统上数据中心所说的“风冷”并不是同一维度的事物,我们需要将室内外两侧区分开来看待,液冷同样具有多种的换热形式,可以实现完全不消耗水的空气冷却方案,也可以称之为风冷液冷或无水液冷。
作为国内液冷技术的领先者,海光芯创基于自身液冷集成平台所自研的液冷光模块,在数据中心节能减碳方面发挥了巨大价值。可直接降低数据中心运营成本,能耗降低近40%。海光芯创 液冷光模块
液冷不仅是散热方式的改变,更可能改变整个数据中心的生态,目前关于液冷标准还处在一个需要完善的阶段。未来,海光芯创将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推动液冷标准的完善,从而让液冷数据中心快速发展。
来源:阿里基础云设施 作者:严瀚(仅做信息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华硕T30服务器机箱机箱的外表面采用了国际上流行的银色烤漆工艺,使机箱整个箱体具有光泽感,手感摸上去也非常顺滑。在机箱用材和设计方面,华硕追求的是健康环保的设计理念。支持5光驱位和5硬盘,而且空间宽大,具备良好的通风散热能力。技术上都可以实现的,但是gpu卡液冷稍微有点难度,因为gpu是链接着显存的,两者需要共同散热,而gpu和显存不一定配套,需要定制,或者找到显存对应的厂商制作,成本和难度都大大增加。而cpu的散热只和自身有关,根据主流cpu的规格设计液冷方案就可以了。
不过,现在由于gpu卡的功耗不断提升,液冷卡也会越来越多的,相信慢慢也就会有标准了。
液冷方案参考链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