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的产品各有千秋,具体的产品可以上网站上去看。
如果要问的是桌面虚拟化,就是citrix做的比较强,在通讯协议方面一直做的比较好。桌面虚拟化主要的核心在于通讯协议上。很多公司在桌面这块都是采用citrix的方案。现在最新的HDX技术,说是用户体验堪比本地PC;即便是使用多媒体、实时协作、3D应用。
vmware在服务器虚拟化上是市场占有率最多的。目前很多大的企业都在使用其解决方案。桌面虚拟化和服务器虚拟化是两个方面,有所相同也有所不同。vmware之所以在这块比较强势是因为有20年研究虚拟化的沉淀。
VMware vSphere也是值得关注的,主要是对虚拟机进行管理的平台。也做的比较完善比较好。微软就不用说了,在Server2008里面夹带了hyper-v的虚拟化技术,但是仅仅是虚拟化,hyper-v在后面做了很多的管理组件。和VMware vSphere相似,单就市场占有率在说还是前面两家比较强。
扩展资料:
虚拟化是一个广义的术语,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是一个为了简化管理,优化资源的解决方案。
如同空旷、通透的写字楼,整个楼层没有固定的墙壁,用户可以用同样的成本构建出更加自主适用的办公空间,进而节省成本,发挥空间最大利用率。这种把有限的固定的资源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重新规划以达到最大利用率的思路,在IT领域就叫做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CPU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单CPU模拟多CPU并行,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 *** 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VDI属于用后端也就是服务器端计算,然后再通过网络将镜像传送至前端;IDV是用前端也就是终端电脑计算,是在一台裸机上面先装一个 *** 作系统,可以是win10,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跑一个虚拟机出来,然后在虚拟机里面再去跑一个比如说win7。VDI主要适用于对信息安全要求高、需要移动办公的场景,而IDV主要适用于需要用新硬件跑老系统的场景,因为一些单位的某些业务系统只能在早期的 *** 作系统上运行,比如win7/xp等,但intel 8代CPU是不支持这些 *** 作系统的,这就是IDV比较核心的价值。目前把这两种架构融合在同一个产品里是云桌面领域的一种趋势,但由于IDV在性能和稳定性上的局限性,较多用户会选择性能更佳的VOI代替IDV。除了和IDV一样利用前端计算,VOI在对PC的本身性能的利旧、对3D高清应用的支持、对软硬件及外设的兼容等方面的表现都非常卓越,这也是它被越来越多用户青睐的原因。当下融合这三种主流架构的云桌面做得比较成熟的是下一代云桌面,作为融合VOI的云桌面产品,它能覆盖大多数使用场景,真正顺应了通用型运作面的发展趋势。1、虚拟化项目最初并未涉及信息安全。有一项权威的研究发现,在最初创建以及策划时,少于一半的科研项目是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有时团体工作时会刻意地把安全问题忘记,可是虚拟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多个虚拟化服务器工作时带来的弊端比未被虚拟化时带来的问题更为严重。所以研究这些问题时也更为繁琐。
2、底层虚拟化平台的隐患影响所有托管虚拟机。将服务器虚拟化就像在电脑上运行程序一样,都需要借助一个平台。而该平台或多或少会有一些bug而被人们疏忽。最近一些大型虚拟化厂商多次传出虚拟化生产线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尚未得到解决。所以一些人想要攻击时都会选择进攻底层虚拟化平台,通过控制住中枢系统,逃脱安全检测。进而将病毒带入各个服务器中,攻击其弊端,获得了阅览所有信息的权限,导致信息的泄露。
3、虚拟机之间的虚拟网络使现有的安全策略失效。一些知名的虚拟化生产厂商使用建立虚拟机和虚拟网卡的办法使各虚拟机之间能相互关联以此来实现信息发送与接受的能力。一些主流的保护系统的保护范围都只能保护常规服务器的进出流量,却无法看到各个虚拟机之间的流量传输,无法对虚拟化的流量传输提供保障。
4、将不同安全等级的虚拟机未进行有效隔离。一些虚拟化生产厂商正在尝试将服务器全部虚拟化,这样既减少了经费又加快了生产速度。这些服务器包括许多隐私等级较高的系统,所以就要求虚拟机足够安全。而如果未将安全指数不同的服务器分离开,它们由相同的服务器支配,高等级的虚拟机的安全性也会降低并被较低的所控制。
如需了解更多,请访问蛙云官网>
专业领域十余载,倾情奉献
一次沟通,终生陪伴
1、整合资源完成资源整合是服务器虚拟化的主要工作,在信息时代,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如何实现对这些数据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各大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计算机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实现资源整合提供技术支持和应用平台。尤其是近年来,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普及,集中化资源管理愈发先进,为云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提供了条件,目前各大企业对计算机硬件资源的利用率不足20%,资源浪费现象依然非常严重,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在原应用保持不变的基础上,集中在某一计算机服务器中,可促使企业的物力资源调利用率大大提升,从而降低了各项硬件的投入,节约了成本。
2、低能耗在信息时代,技术革新的重中之重,也是降低资源消耗的主要途径,云计算技术备受推广,在IT界大量推广云计算技术。计算机服务器虚拟化是提升资源利用率的主要途径,也可以对能耗进行合理的管理。虚拟化技术则可以模拟出不同场景,从而实现对计算机系统中各种硬件及软件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显示在界面上,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处理,从而达到降低能耗,实现绿色发展的目的。
3、降低运营成本在信息化服务商不断经营转型的背景下,集约化对成本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资愈发精细化,而企业实现IT化运行的关键自傲与集中对数据中心的投资,此项内容主要涉及到两方面内容;①计算机硬件和许可服务支持的投资。②计算机系统运维承的成本投资,通过计算机服务器虚拟化技术,能充分发挥服务器应的性能。
4、应用更加平坦化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促使计算机服务器应用平台更加平坦化和透明化,在信息时代,数据中心平台逐年增加,计算机服务器的应用愈发复杂,不同平台在具体运行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 *** 作系统和中间件的层面问题。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将应用和硬件平台相互隔离,实现了跨越平台的限制。
如需了解更多,请访问蛙云官网wayuncn
专业领域十余载,倾情奉献
一次沟通,终生陪伴
VOI桌面虚拟化和VDI区别为:模式不同、服务器集群不同、使用不同。
一、模式不同
1、VOI桌面虚拟化:VOI桌面虚拟化采用的是一种集中管理分散计算的模式。
2、VDI:VDI采用的是一种集中管理和集中计算的模式。
二、服务器集群不同
1、VOI桌面虚拟化:VOI桌面虚拟化不可以实现服务器集群的高可用、热迁移、批量大型部署。
2、VDI:VDI可以实现服务器集群的高可用、热迁移、批量大型部署。
三、使用不同
1、VOI桌面虚拟化:当服务器出现故障或者掉线时,VOI桌面虚拟化终端可以继续使用。
2、VDI:当服务器出现故障或者掉线时,VDI终端不可以继续使用。
虚拟化的应用软件:
1、OpenfilerNAS和SAN
2、Opsview监测工具
3、Cacti网络绘图工具
4、M0n0wall防火墙
5、ASGateway
6、WebGUICMS
7、BitNamiWordPress
8、FOG计算机克隆工具
9、云桌面技术
虚拟化的分类:
准虚拟化
完全虚拟化是处理器密集型技术,因为它要求Hypervisor管理各个虚拟服务器,并让它们彼此独立。减轻这种负担的一种方法就是,改动客户 *** 作系统,让它以为自己运行在虚拟环境下,能够与Hypervisor协同工作,这种方法就叫准虚拟化。
准虚拟化技术的优点是性能高。经过准虚拟化处理的服务器可与Hypervisor协同工作,其响应能力几乎不亚于未经过虚拟化处理的服务器。它的客户 *** 作系统(GuestOS)集成了虚拟化方面的代码。该方法无需重新编译或引起陷阱,因为 *** 作系统自身能够与虚拟进程进行很好的协作。
*** 作系统层虚拟化
实现虚拟化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在 *** 作系统层面增添虚拟服务器功能。就 *** 作系统层的虚拟化而言,没有独立的Hypervisor层。相反主机 *** 作系统本身就负责在多个虚拟服务器之间分配硬件资源,并且让这些服务器彼此独立。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如果使用 *** 作系统层虚拟化,所有虚拟服务器必须运行同一 *** 作系统。
虽然 *** 作系统层虚拟化的灵活性比较差,但本机速度性能比较高。此外,由于架构在所有虚拟服务器上使用单一、标准的 *** 作系统,管理起来比异构环境要容易。
桌面虚拟
服务器虚拟化主要针对服务器而言,而虚拟化最接近用户的还是要算的上桌面虚拟化了,桌面虚拟化主要功能是将分散的桌面环境集中保存并管理起来,包括桌面环境的集中下发,集中更新,集中管理。桌面虚拟化使得桌面管理变得简单,不用每台终端单独进行维护,每台终端进行更新。终端数据可以集中存储在中心机房里,安全性相对传统桌面应用要高很多。桌面虚拟化可以使得一个人拥有多个桌面环境,也可以把一个桌面环境供多人使用,节省了license。另外,桌面虚拟化依托于服务器虚拟化。没有服务器虚拟化,这个桌面虚拟化的优势将完全没有了。不仅如此,还浪费了许多管理资本。
硬件虚拟化
英特尔虚拟化技术(IVT,IntelTechnology)是由英特尔开发的一种虚拟化技术,利用IVT可以对在系统上的客 *** 作系统,通过虚拟机查看器(VMM,VirtualMachineMonitor)来虚拟一套硬件设备,以供客 *** 作系统使用。这些技术以往在VMware与VirtualPC上都通过软件实现,而通过IVT的硬件支持可以加速此类软件的进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